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地理
——综合思维的培养探究

2021-12-29邓承美

科学咨询 2021年26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要素思维能力

邓承美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 重庆巫山 404707)

综合思维是当前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地理中的现象或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地理知识的规律,并加以应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以点带面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轻松拿下这门课程。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广大地理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一、地理要素的地位

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挖掘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外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并在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发现网络中的未知节点和未知连线之间的联系。

对地理要素的综合并非一概而论,依据某一知识点中的特殊情境,判别主导要素和次要要素,再对主导要素和次要要素进行连接。例如农业区位条件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都位河谷地区,学生很容易认为地形是主导区位因素,其实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由河谷地区带来了充足的水源,青藏地区主导因素是热量,由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相对高原地区较为充足。

二、综合思维的培养

要素综合思维是指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将构成的要素认识和理解清楚,才能够增强地域认知和动态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要素,让学生在深度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将地理知识的讲授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比如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在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方面差异明显。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三、综合思维能力的应用

在学习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中,需要通过综合性、多元化扩散性思维强化地理知识点,这种方式要促进学生发展新思维,对自然环境要素、人文要素等交织在一起,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掌握规律性做题技巧,完善地理信息中对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信息内容的认识。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探究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构成要素:降水量少,蒸发旺盛,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阻隔了水汽进入,且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此常年干旱;常年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少雨季节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人口激增、过度开垦放牧,致使荒漠化的加剧,久而久之,导致了目前的这种局面。可见,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地势、气候、人文等方面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四、结论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维,要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质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城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学生要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时刻注意生活时事、地理知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生综合分析,综合掌握,培养发散性的思维。最后,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不断地探究未知世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为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要素思维能力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培养思维能力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