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息育人课堂教学刍议
2021-12-29邓佰平
邓佰平
(重庆第四十八中学 重庆北碚 400700)
“全息育人”课堂充分挖掘课程内在的育人价值,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根据学科的本质特点,明确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科素养方面的教学要求,最终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
一、初中历史“全息育人”研究的背景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受限于知识的难度和课堂容量,教师过度地在基础知识传授上用力,忽略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也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综合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开展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息育人”的教学研究,其目的就是从实践的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初中历史“全息育人”的内涵
“全息育人”通过挖掘教学内容关键的知识点、问题、环节和方法,自然地把德、智、体、美、劳融合进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全要素受到熏陶与教育,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全息育人的基本含义
全息育人是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再到学科全息育人的变化发展过程。学科教学侧重知识的教与学。学科育人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实践等。学科全息育人首先考虑学科对人的影响,以学科为育人载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都有发展。
(二)全息育人的基本观念
新的备课观:钻研教材、备课时,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思考,教学设计的思路要随之转变。新的教学观:育德、育美、健康、实践和知识教育有区别,学生通过感受、经历、操作、体验等达成目标。新的评价观:课堂教学中要有对学生除智育以外的评价,强调过程性、激励性。
三、初中历史“全息育人”导引
(一)“全息育人”之德性育人
德性育人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塑社会道德,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包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个人品行三个方面。
(二)“全息育人”之学科育人
学科育人是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维。学科知识是使学生知道历史史实,了解历史的时序和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科方法是指运用阅读、体验、归纳、比较等方法,掌握基础知识,运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对历史进行认识,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对历史问题进行解释,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等。学科思维是引导学生采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发散等历史思维能力。
(三)“全息育人”之健康育人
历史课堂要帮助学生形成强健体魄的意识,努力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在心理上要尊重生命,悦纳自己,理解他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四)“全息育人”之审美育人
“美”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文献材料、图片、实物、遗址、影像等方面感悟历史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与智慧之美。
(五)“全息育人”之劳动实践育人
知识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实践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实证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初中历史“全息育人”教学的实践路径
不管是基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新课程改革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再或者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来说都具有全息的特征,将全息育人理论用于指导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以全面、发展的视角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一)确立“全息育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全息育人是要达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因此,历史教学目标不止是知识目标,还包括德育、美育、健康、劳动实践等育人目标,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充分挖掘这些育人目标点。
(二)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理念的渗透[1]。如在进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时,可以在知识上横向联系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纵向联系日本的大化改新进行综合性学习,还可以就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加强学科之间联系
历史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2],在挖掘教学资源时应充分加以利用。如地理方面: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小冰河期对历史的影响等,都能丰富我们的历史教学,除了传统的学科,一些新兴的学科如心理学、环境学、人口学与我们研究人类历史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运用好这些学科,可以提高我们历史教学的精度和深度。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通过“全息育人”的探索实践,更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教学方式和目标的整合,更有利于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