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
2021-12-29袁锌
袁 锌
(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武隆 408599)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职业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农村中职学校应渗透铸魂育人特色。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或家长认为,就读职业学校学习数控专业,是为以后就业多寻找一份出路,为以后养家糊口多一份保障。使得家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育的重担落到了教师的肩上。作为新时代农村中职学校教师,应注重思考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和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和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一、农村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特色
(一)精诚合作,发挥团队力量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实操动手能力比较强,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发挥各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点,教师合理采用任务驱动、游戏PK、模拟示范与现场展示相结合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力合作发挥团队最大能量,形成团队最大合力。
(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高效
以文化知识为支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两翼,系统阐释当代中国制造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结合当代工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系统掌握操作技能,严格按照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对学生的加工工艺、加工操作、检验标准实施检验。灌输“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职业素养,严格控制产品的加工质量,精准控制每一个工件的尺寸精度,以主人翁的心态,保质保量高效生产。
(三)精雕细琢,培育工匠精神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国家国情怀,言传身教大国工匠具备的优秀品质、示范引领大国工匠拥有的精湛技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工匠品质,发扬锲而不舍地探索精神,孜孜不倦地追求专业修炼的基本功,让工匠精神植入每个学生心中,并指引他们刻苦钻研,逐渐向大国工匠的目标靠近。
二、数控专业课程思政内容
(一)结合农村经济,服务地方发展
数控专业在机械加工制造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地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地位,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需求,满足人们对数控专业发展的期望,迫切改变目前教学、师资等现状。在教学中,深度融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劳动美德教育,明白“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地理念,掌握好数控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迁移基本操作技能,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深入机械加工行业调研,明白企业用工需求量较大,对员工各方面综合素质和技能要求比较高。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习岗位,有更长远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应企业对新员工文化素质的需求,渗透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发展理念,改变教学中欠缺的思想文化元素,让学生得到良性发展,达到用工满意度。
(三)匠心独运铸匠魂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薛栋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今“工匠精神”时认为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1]。“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作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中职学生是操作技能人才的主力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掌握过硬操作技能,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行业用人、企业培养和学校培育,因此,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爱岗敬业精神,又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一种创造奉献的精神,它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数控专业课程思政的措施保障
(一)学校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农村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和设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教师潜心教学,同向同行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课程思政的几个关键因素,先明确本课程的知识目标,然后把握本课程的方法论目标,再次用心挖掘本课程的价值观元素,最后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并加以呈现,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巨大合力。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一种创造奉献的精神,它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企业加工生产的主力军,实习学生不但有胜任工作岗位能力,还应具有探索求真、改革创新的能力。企业在德能勤绩方面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全面、系统地反应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素质。通过企业反馈的数据或报告,促使职业教育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同步企业的用工需求,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形式和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重点检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以家长、企业和社会反馈为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全方位评价学生,进而检验课程思政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真正落实到位。
四、结束语
坚守专业定位,注重学科视野,掌握相应的知识、技术、方法和流程,实现对技术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资源,无缝教学设计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润物无声实现思政元素,融入理想信,强调价值引领,学高身正立德树人。愿所有的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学生培育成有文化自信、独立思辨、品德高尚、完整人格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