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研究
——以驻烟高校为例
2021-12-29张少帅赵罗衣常瀚文
张少帅 赵罗衣 常瀚文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山东烟台 264670)
个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回归,是素质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1]。本研究希望揭示00后的一些共同特征,方便代际认知和其他研究[2]。个性特征在此指动力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力特征,动力特征包括学习动力来源、动力强度,情绪特征包括一般情绪状态和特殊情绪反应,意志力特征包括坚韧性、自觉性、自制性。
一、结果与分析
(一)动力特征
“00后”大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普遍的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功利性较强的特点。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即使部分同学会对学习有规划,但也难以落实,多数会流于形式,被娱乐占据;其学习目标不清晰,多以考证、拿奖学金等为目标;格局较小,学习多为了自身的发展,为将来积累学历资本,这一项占据90%,而像周总理那样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而读书的仅不足40%,想要入党的同学竟不足50%。
“00后”大学生日常情绪表现良好,生活态度积极。从生活中可知,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娱乐化,面对一些小冲突、小尴尬、小问题、小困难时,他们能以自己的风格和方式化解和解决。但是当面临突发状况和紧急问题时,他们的情绪波动过大,难以冷静沉着应对。同时,他们的情绪变化迅速,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不会过久地影响他们。
(二)意志力特征
“00后”大学生自觉性整体表现一般,这与调查显示的学习动力不足相吻合,超过半数的同学在学习上不能自觉自控;多数同学缺乏自制意识,自制能力差,面对诱惑常常不能自控;但在坚韧性方面,调查显示多数同学有坚忍不拔的好品质。
(三)原因分析
①独生子女身份使得“00后”大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与依赖心理并存
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00后”独生子女在“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中备受宠爱和关注,家长的过分照顾使得离开家长后寸步难行,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依赖心理严重。有研究表明,溺爱容易使子女养成任性、依赖、和焦虑的个性,被苛求的子女表现为自卑与自私。
②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
课程设置与专业所需不匹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不能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以应试性考试为主的结课方式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检验自己所学;调查发现,理工科同学反应课程难度大,缺乏由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过渡。如上种种,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必然消退。
③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大,高校“内卷”现象严重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院校的改革升级,我国目前本科在读生数量逐年上升,而毕业选择读研深造的人数也与日俱增。这本身已经给毕业生增加了很多压力,而大学课程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难以理解,加之各科成绩均与以后的就业、考研、保研相挂钩,导致很多同学在期末考试时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很多考研党更是每日郁郁寡欢。
④物质决定意识,网络媒体时代的巨大挑战。
“00后”大学生是受网络文化熏陶最深的一代,未成形的“三观”,使得他们极易受到各种文化观念的影响。因此,一部分人出现思想模糊、信念混乱、盲目崇洋、人生目标不明确、极端个性、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1970年哈佛大学进行的人生目标调查显示:在同等条件下,人生目标制定与否、清晰与否让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差异,足见目标的重要性。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明晰奋斗目标。
(二)完善制度为基础,提高教师考核灵活度
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高校有灵活的专业流动制度。高校可以考虑将考察标准下放至各个院系,由其自主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该专业的兴趣和潜力,另外要解决好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替代和补修矛盾。在学科学业评价方面,可以设置原则性评价标准,放开具体评价制度。自古大才少通才,我们不能以通识标准来要求和评价所有学生,应该允许教育特例的存在,在满足基本教育的基础上,放开对特长生的评价标准。
(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教育净土
知识的本质本来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是人类对外界及其自身研究成果的结晶。但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的商品化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高校教育,表现为教育内容商业化、教育目的功利化、学历资本化等。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要实现人力教育到人的教育的转变,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教育
主体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主人的重要地位,主体意识越强,自觉能动性就越强,责任感就越强,从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个性就越明显,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其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00后”大学生才能主动挖掘自身潜能,开发其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