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点研究

2021-12-29宋洪兴

科学咨询 2021年26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宋洪兴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132013)

一、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

(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更具前瞻性

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技术包含了使用者在日常所使用的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上留下的浏览痕迹以及大量数据信息,并“通过云平台与大数据算法技术等,可以整体把握客体思想和行为的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变化,即时获悉各种相关因素的作用效度,并实现对其未来发展状态的预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方法,由于受到抽样调查数据的采集方式、样本范围的局限和样本分析的不确定性影响,得出的结论往往无法完全描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跟踪利用学生的生活、消费、学习等数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

(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具准精性

“大数据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可量化、可视化、实证性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采集往往采取小范围抽样调查的形式,以期用少量人的数据结果探究和把握更广泛人群的思想行为。但人类的思想行为是复杂的,数据范围的大小必然会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精准性。大数据时代,任何数据痕迹都可以被保留、记录和收集,通过大数据视野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快速梳理和整合,描绘出个体行为的全貌图景。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选课信息、奖励惩戒记录、毕业生毕业去向等各类信息,通过“挖掘、分析、提纯,找出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相关因素,制定更有效的内容,针对教育群体进行量身打造,形成最佳的推送内容”,真正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激发每一个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艺术性和生动性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和塑造人。

(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更具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中的‘短板’”。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就必须进行科学决策。而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注重个性思维和动态思维、预测精准性的特征,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化提供了可能。在大数据时代,一切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据,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保留和传播,用数据说话已成为时代最强音。大数据基于数据挖掘、数据集成、数据整合、关联分析和“用户画像”,洞悉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与走向,为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1]。

二、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应用意识薄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重要认知不足,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薄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紧跟社会形势,了解教育对象新特点,采取有效方法,确保教育具有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要依赖于系统的总结与经验分析,依赖于“纯粹的哲学演绎和通俗的理性思辨”,这些局限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化和技术化水平。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调研方法的局限性和调研数据的片面性的困境,实现了对教育对象全数据样本的收集,这是样本抽样难以比拟的。不仅如此,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进一步掌握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变枯燥的“灌输教育”为生动活泼的知识交流,激发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的根本目的。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其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并不理想。相对应的,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其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普遍地优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来说,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法将网络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善于利用大数据挖掘鲜活的例证、可信的论据从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所具备的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呈现、精准“画像”等功能,无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训斥、批评等教育方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了解对象处境、识别学生个性化需求、把握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精准主动引导的能力偏低,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其生命力、亲和性、感染性和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良好凸显。

(三)大数据资源利用率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网络思政到“云上思政”、“智慧思政”的内在创新,建构起集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引领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协同育人模式,是加快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质量的关键举措。但囿于核心技术、资金、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局限,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数据资源“私有化”“碎片化”和“分散化”等问题。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的“私有化”妨碍了资源共享。当前,各高校都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但受部门“条块分割”模式的影响,高校建设了众多的数据管理系统,大学生的数据信息分别被招生办、教务处、学位办、学生处等多部门分管和掌控,各部门之间业务相异且数据管理系统相对独立,数据资源则被独立储存和管理,囿于部门间的“思维束缚”和技术壁垒,高校大数据资源呈现出“私有化”特征。

另一方面,大数据资源的“碎片化”降低了数据解读力。由于大数据资源的“私有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连出现“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现象,加之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与整体化学习方式并存,大学生数据信息都以一种非系统性的形式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呈现出“碎片化”形式,割裂了个别数据与整体数据的共性联系,致使高校无法借助大数据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解读[2]。

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观念,加强信息化意识

大数据缔造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海量网络数据彼此间庞杂交混、瞬时更新、不断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求知欲强,思维较为活跃,比较容易接纳‘互联网’这一新鲜事物”,极容易对原有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产生动摇,滋生出思想困惑、焦虑心理和道德认知模糊等问题。可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变化至关重要。当前,大数据技术在收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上具有重要优势,可以实现大学生数据信息呈现上的可视化、测量上的可量化、提炼上的可归纳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大数据思维来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大数据的素质能力”,将大数据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重视通过大数据海量、高速的技术优势,实时采集和深度分析大学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的“精准画像”功能,获得大学生“知、情、信、意、行”“图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针对个别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殊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符合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及方案,推荐最契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与“整体性”并重。

除此之外,教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信息传递、接受和转换的过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困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需要谋求教育创新新出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突破思维定势,积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教育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推动大数据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新引擎、新助力。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对此,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首先,高校要规划投入,建设网络新媒体技术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打造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能充分满足课堂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录像摄像、学生学习观摩活动提供条件与场所;要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编写相关的著作与教材,创设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形成创设良好环境。

其次,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为新媒体制作提供设备与实践场所,为进一步将新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奠定基础。要加强新媒体制作及其相关理论的培训,聘请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制作经验的专家主持参与培训,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系统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了解新媒体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深层、隐性内容,了解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机制,控制与导向的方式方法。

最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培训。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存在着重复建设、数据共享壁垒高筑、数据资源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合理规划、部门协同共建教育资源、数据平台,推进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共建共享”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推进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要创建教务、学工、党委、团委、后勤、就业等部门参与的网络化、智慧化“数字校园”,借助网络设备建立集收集、整理、存储和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聚集起零散性、重复性、碎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通过各部门间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数据的共享和共用,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数据孤岛”现象,为服务高校师生、帮助领导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持[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步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正在引领着新一轮的教育变革,对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当前,实现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重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大数据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