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三农”培训 服务和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2021-12-29陈卫红李利佳
陈卫红 李利佳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重庆 402283)
一、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提出了更高标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三农”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主要存在:培训力量不足、专业性弱、形式单一、内容脱节、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等5大问题。
二、创新开展“三农”培训,服务和推动“三农”发展
(一)精准建设教学资源
一是抓好师资建设,对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需要,以“培、选、引、兼、聘”等形式,动态组建“三农”专业性培训教学师资。二是抓好基地建设,挂牌成立了重庆市富硒产业培训基地,与重庆蕙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了集产、学、研、训、文、旅于一体的占地1 000亩的综合性涉农培训基地,与市内外农科院(所)、农业企业和村(社)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113个。三是抓好课程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和项目,整合“公民素养、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内容,开发个性化“菜单式”培训课程包和培训教材36套(本)。
(二)精当安排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对接地方实际和农民实际,农科教结合、“志、智、技”并举,面向花椒、富硒种养殖业,普及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稻田生态混养、林下生态小群土鸡养殖、“舍饲+放牧”山羊小群养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绿色生态大牲畜养殖及中蜂科学养殖等农技,培训水果、中草药等的栽培、管理技术,开展旅游观光农业、农产品现代营销等培训。
(三)精强人才科技下乡
一是构筑培训体系,校地合作共建覆盖农村乡镇、村社和社区的以新生代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培养体系和以农民素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体系,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渗透到社区、村社。二是推进人才下乡,坚持送教上门,教学延伸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以及农业生产和经营各环节,结合农时弹性安排理实一体、农学结合的培训,蹲点驻守、精准滴灌;落实科技下乡,成立“科技为民服务团”“农业110服务队”等有效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精制培训约束机制
一是实施“网格化”的农民培训组织形式,集团成立了农民“网格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民‘网格化’培训工作方案”等文件,专设机构负责“网格化”为农培训工作。按地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区内划分了 “东、西、南、北、中”五大培训网格,区外按产业和地域,系统优化、整合集成布局培训“网格”,实行片区负责制,规范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运行。针对“网格”定制培训师资、内容及形式,精细、精准开展农民培训。二是构建培训教师与学员“发展共同体”,培训主体、培训教师与学员构建“合约化”的培训权责关系,培训的施、受方签订培训合同、协议,约定培训内容、方法和效果,探索实施“师徒制”“岗位轮换制”“技能阶段考核制”等培训方式,由政府职能部门、集团专设机构、学员三方共同考核培训教师团队的工作绩效,并将培训对象的后续发展纳入考核,激活要素活力。
(五)精到提供全程服务
学校注册成立了联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学员提供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实施“人才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推荐、创业扶持、技术服务”的全程化培训服务跟踪,组织农民和贫困人员闲时弹性就业,把培训学员安排到集团成员单位工作,支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贫困农民就业创业。
三、创新开展“三农”培训,助推“三农”发展的实践成效
(一)助推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学校二十三年如一日开展为农培训,仅2016年,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就承接各类为农培训计132期5 286人次,培养种养殖大户158个、家庭农场39家、农业龙头企业26个,助推了江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201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145.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28元。2019年,在校企共建的32个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培训132期,受益农民6 286人次,培养种养殖大户58个、家庭农场19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3家,助推3家企业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成为重庆农产品加工业百强示范企业、3家企业成为重庆农产品加工业百强示范户;对接农业园区培训农业技术人才4 683人次,促进了园区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园区农业总产值达19.48亿元,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带动旅游、休闲服务业等收入2.57亿元,助推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助力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
集团整合资源推进科学治贫,2015年,集团举办种养殖业扶贫培训,12个贫困村、1 980余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 000余元;2016年,集团农技培训致富2 156户,发展产业脱贫2 026户8 140人;2018、2019年,配合政府完成脱贫2 567人、1 998人,培训学员中有1 810人立足农村成功创办中小微企业,5 600多人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4 100余名受训农民转移到集团内企业就业,3 300余名受训农民通过集团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到格力电器、英业达集团等知名企业就业,精准扶贫科学治贫助推有效脱贫。
(三)催生了地方农业支柱产业
集团培训迄今共培训椒农18 000多人、富硒种养殖2 000余人,培育种养殖大户250余人,催生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全区形成粮油、花椒、水果、畜禽、水产和中药材等8大类富硒产业,建成标准化富硒产业种植基地45万亩、水产基地3.8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500万头(只),2019年,全区富硒农业产值达8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66.6亿元,乡村旅游收入46.9亿元;2020年,全区花椒种植面积55.5万亩,鲜椒产量达30万吨,花椒总产值超过32亿元。集团化开展为农培训,促进了特色效益农产业发展和文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