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2021-12-29周志容
周志容
(西华师范大学 图书馆,四川 南充 637009)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精神贫困脱贫工作远比物质贫困难度大。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差距,物质贫困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文化精准扶贫方略。“扶志”“治愚”,其实质就是文化扶贫,在提升受困群众的文化知识方面下功夫。笔者针对帮扶对象四川凉山州喜德县的具体实际,结合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实践经验,以期探索出高校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地方的一种长效机制,对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贡献绵薄之力,助推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现状
文化精准扶贫是向贫困地区输入体现文化载体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贫困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其思想观念,最终推动经济发展,彻底摆脱贫困的行为[1]。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现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1 扶贫意识缺乏,服务观念落后
精准扶贫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层认为,高校图书馆只能面向本校师生服务,社会参与意识不强,忽略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教育职能。这种落后观念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文化扶贫工作。《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指出,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2]。这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服务方式单一、形式主义严重
高校图书馆虽紧跟时代潮流,参与到文化扶贫工作中来,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目标识别不够精准,服务方式单一[3]、形式主义严重,服务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没有掌握受困者的实际需求,受困者只能被动接收,文化扶贫演变成了文化施舍,没有实质性解决受困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漫灌式”的扶贫工作模式导致资源闲置、资源浪费。比如,诸多高校图书馆把剔旧的图书送给受困者,表面看捐赠图书数量喜人,对于受困者来说,就是废纸。真正能满足贫困地区实际文化需要的优质资源、产品及服务和文化设备设施还比较少,提升受困者信息素养方面的服务方式很少,没有对症下药。这种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严重影响扶贫工作向深度发展。
1.3 扶贫工作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任何脱离实际的工作都不会有成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推测受困者的需要,盲目行事。尤其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方面要认真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精准“滴灌”,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
2 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参与文化扶贫工作,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素质,十分必要。
2.1 高校图书馆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的需要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扶贫工作,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了信息惠民工程,旨在为当地民众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速度很快,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纷纷建成,信息服务能力大大得以提升。相比而言,一些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的还停留在传统文献服务层面。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对口支援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共享数字视频资源,与此同时,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2.2 有利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体系
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专业人才多,技术过硬。同时也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应尽可能承担起社会化服务的职能,为社会服务提供资源、人才和技术保障。这不仅可以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还丰富和完善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理论体系。
2.3 实现馆藏资源利用最大化,丰富馆藏资源体系
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扶贫帮扶对象服务,提高了馆藏利用率;同时,大量相关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献被充实到馆藏文献中来,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体系。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凉山州喜德县的中小学教育落后现状,多项举措精准发力,找出教育扶贫特色之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了彝区孩子梦想,并收集到了许多凉山彝区珍贵的地方文献,建成凉山彝区文献专题数据库,丰富了馆藏资源,就是最好的例子。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举全国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摘掉贫困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响应号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西华师范大学各学院学生志愿者团体,以及教师团体,积极参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文化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教育扶贫补短板抓落实
教育扶贫是师范院校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特色优势。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遴选文化精准扶贫目标人群,从专业技能、科学技术、信息素养、个人素质等不同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培训,并结合地方生产生活实际,制定专题培训计划。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对口帮扶凉山彝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凉山彝区是因文化而贫困的地区,①针对凉山彝区基础教育优秀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西华师范大学选派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优秀师范专业学生奔赴凉山州开展帮扶工作,自2019年以来,有505名优秀学生参与其中[4]。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送教下乡、送培到校、邀请访学、课题指导等综合帮扶措施,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凉山培养一支扎下根的优秀师资队伍。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西华师大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已累计培训教师12 000余人次。派出送教下乡、送培到校的专家学者近200人次,一线教育专家或指导教师近300人次,为凉山州项目县教师作专题报告近100场,上示范课160余堂,诊断指导一线教师课堂教学800余人次[5]。
3.2 传承传统文化,送文化知识下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规范。我们不但要传承好,更注重文化创新。贫困地区由于信息闭塞,老百姓缺乏优秀文化的浸染,精神食粮极度匮乏。为了丰富当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送文化下乡是高校图书馆最直接的文化扶贫方式。西华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凉山州喜德县,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整合校内外力量,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比如,送文艺汇演下乡、送书下乡等。联合学校音乐学院演出优秀作品《丰碑》《青疙瘩》《大山里的孩子》等大学生艺术节优秀获奖作品,联合南充川剧团送去《变脸》《做文章》等经典川剧节目,以及大木偶剧种,为当地民众献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此外,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还送去了文化书籍,帮助建起了农家书屋。馆藏内容主要偏重于农业生产技能、农村致富、家庭情感、亲子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改变观念。
3.3 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信息服务
对口帮扶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大多不识字没有阅读能力,或者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只能通过讲述或者表演的方式来传递文化信息。①举办培训班,开展关于农业种植、养殖、农民工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的技能培训。②培养一些有文化基础的农民读者,教会他们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使其去帮助当地民众学习文化知识。③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助力搭建农民读者与学校各学院、各学科师生的沟通桥梁,帮助对口扶贫地区的农民群众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6]。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师生定期到对口帮扶地区指导农民种植、养殖,帮助他们依靠科技勤劳致富,早日脱贫。开展上门服务,利用互联网、微信、QQ等服务手段,帮扶地区的读者可以共享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图书借阅网上预约等服务。应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挑选文献资源,主要侧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农村养殖业科学常识、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选择扶贫目标中信息素养、网络知识、互联网技术相对较高的群众,利用村委会、农村书屋、乡村文化室、农村合作社等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举办具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知识检索培训班,培养农村信息员,教会农民利用互联网检索各级政府网站的兴业惠农信息[7]。
3.4 协助建设农家书屋,实现资源共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经济收入明显改善。但真正能使农民发生改变的,必须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筹建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有利于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实现书香社会的目标。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农家书屋每个书屋图书一般不少于1 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8]。已有的农家书屋,存在藏书结构不合理、老旧、破损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高校图书馆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从文化资源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与利用、读者服务以及业务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主动发现爱读书的帮扶对象,并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主动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整合农家书屋的资源。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献资源加以整合,同时拓宽图书捐赠渠道,使农家书屋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提升了农村文化素质,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国家文化扶贫意识,避免文化扶贫搞形式化;应尽可能为受困群众做些实质性的扶贫工作,比如:为农民提供先进的技术信息和精确的市场发展前景,解决农民创业难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积极构建云数据平台,为文化扶贫提供信息保障。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在做好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之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制定并实施相关文化扶贫政策,更好地服务社会,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使自身拥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突破各种体制和制度的阻碍,坚持发展创新,积极探索,发挥自身优势,为打赢国家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