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教融合困局及解决路径初探
2021-12-29刘来玉
刘来玉,王 耀,陈 晨
(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北京 100101)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应“ 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意见》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总体架构,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的重大方略之一[1]。但在推进过程中,不少高校都遇到了瓶颈。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切实地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是目前高校仍需好好思考加以解决的命题。
1 高校产教融合内涵的演进及目前困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2]。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国家多次下发文件,在总体设计上明确了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产教融合”在政府下发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是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2014年,国务院19号文中又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当时针对的都是职业教育。2015年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把转型高校的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2016年12月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首次对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提出了“育人为本,创新引领,科教一体,产教融合”的建设要求,2017年12月的《意见》更加明确了产教融合不仅适用于应用型大学,也适用于研究性大学,并提出了“引企入教、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的产教融合路径。
自国家提出了产教融合这一方略之后,企业与高校纷纷响应,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产生了很多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少学者也认为,目前的产教融合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如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政策措施远未健全,行业协调指导作用缺失[3];从参与主体来看,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作用有限,高校内驱动力和自身服务社会能力不足[4];从实施效果来看,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缓慢、目标定位模糊、合作模式单一[5,6]等等。如果仔细剖析上述不足,会发现上述问题其实仍是表象,而造成目前高校产教融合困局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
1.1 产教统筹融合的大格局观亟待形成
从国家陆续下发的文件可以看出,产教深度融合是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多高校的产教融合实践却还仅限于“校—企”这一小天地中,还没有真正从国家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这一大格局视角出发,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在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1.2 良好有序的产教融合机制还未建立
国家加强产教融合的目的就是要构建“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的产教融合网络”,构建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但很多高校的产教融合项目普遍存在落地难、签约后执行不力、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产教融合工作也存在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尴尬情况。可以说,不少高校的校企合作往往流于表面,还缺乏良好有序的产教协同机制。
1.3 校企双方利益共同体关系仍处于探索阶段
高校的产教融合工作主要涉及两大主体:高校自身与合作企业。产教融合应以满足双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为宗旨[7],实现共享共赢。从目前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如何让企业得到产教融合红利、真正实现共赢是高校产教融合工作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企业在产教融合中有所得。但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工作,高校响应也很积极,但相形之下企业则显得冷静许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企业未能如期分得一杯羹,参与热情难免受到影响。
2 以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产教融合
实验教学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国家要求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要求应用型大学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应用大学的新形态,实现企业与大学的“对接”“互通”“共用”“同频”“同步”[8]。由此观之,高校应改变传统思路,有意识地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抓手,以产教融合视角设计、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来推进这项工作。
2.1 “引企入教”,夯实实践教学支撑平台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而企业是高新技术的汇集地,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行业产业发展脉搏。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实验教学支撑平台,利用各自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吸引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和企业利益融合、技术融合、 资源融合、人员融合,突破理论教学和产品开发的壁垒[9],校企合作开发教育产品、实践项目和实践课程,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服务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2 “引企驻校”,打造双创人才培育基地
双创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产教融合,将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推进企业家进课堂,邀请创业大咖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聘请企业导师担当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创业导师,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文化和实际运营机制,融入行业产业,校企合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
2.3 “引校进企”,建设企业管理创新高地
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学以致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能将真实的企业案例引入课堂,更多学生走进企业,接触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丰富学生企业管理及运营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校企双方更多的交流互访,既有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使得高校教师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服务,带动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产业升级。
2.4 “校企一体”,构建区域服务连接纽带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并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希望高校能够在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可以说,产教融合是企业对接产业需求、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学科建设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产教融合为实施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聚集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能力,支持并带动企业协同科技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3 结束语
正如《意见》中所述,实施产教融合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校应积极把握机会,以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开展模式及合作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与行业产业一同构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