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的探索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6期
关键词:品牌化管理工作培训

刘 飞

(广东培正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830)

一、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分析

高校要想确保自身的继续教育培训能够全面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就要对品牌建设的含义形成深入理解。从本质方面来讲,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属于经济学领域中的概念,也属于商业性的品牌,核心部分涉及到价值元素、文化元素与个性元素,能够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吸引人们购买品牌产品。高校中的继续教育培训属于自身工作中非常主要的部分,承担着培养更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是之前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而是进行教育工作的补充,为社会人们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在建设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的过程中,主品牌属于大学,代表着自身的整体形象,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名誉度,副品牌属于继续教育培训,属于分支性的品牌,虽然标识产品涉及到的范围很狭窄,但是可以直观并且准确进行品牌产品特点与个性的传达。建设高校的继续教育品牌,需要着重强调副品牌的建设,将主品牌作为基础,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成功的经验,整合长时间沉淀的优质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相关的品牌文化,结合本身的教育功能特点明确未来的品牌化建设方向,做好品牌定位工作,凸显出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的个性化。

二、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建设重要意义

从国家的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情况来讲,当前还存在很多品牌化建设问题,不利于促进其可持续进步、长远性发展。而积极开展品牌化建设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集中表现为:

(一)有利于适应时代发展

新时期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工作,能够将打造行业发展标杆当作是核心目的,和快速发展的时代相互适应,促使自身的可持续进步,在向品牌化道路进展的过程中,形成自身较为独特、具有特色型优势的品牌,增强在社会领域之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创建品牌形象的基础上,赢得社会中的良好口碑,从根本上增强竞争能力。在品牌化建设的进程中,还能创建继续教育培训的旗帜,在引领项目工作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促使自身的良好进步。

(二)能够提升自身的凝聚力

品牌属于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核心部分、灵活所在,在建设品牌之后提升培训项目知名度,能够增强凝聚力、扩散力,形成自我发展的最佳动力。同时品牌化建设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各个工作流程中都能够将人员相互联系,尤其在落实品牌化建设战略计划、开展建设工作期间,还能将管理层人员、教育层人员、学习人员等全面融合,一体化发展运营,提升凝聚力,创建品牌化建设中的合力,符合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开展品牌化建设工作还能够利用高质量项目管理的理念、高效化项目评价理念、高水平项目分析理念等提升品牌化建设水平,凸显出不同工作举措的优势,满足项目管理的基本性要求[1]。

三、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的要点

为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合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品牌化建设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工作要点,形成良好的品牌化建设工作形式。具体的要点为:

(一)遵循特色化的要点

相关部门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工作期间,应该遵循特色化的要点,打造特色型的课程模式,完善其中的课程体系基本要素。实际工作中研究开发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应该和高校专业学科的特色性相互联系,按照培训对象的职业特点、高校本身的学科优势等,创建具有专业化优势、特色化优势的课程内容,满足市场化发展最为基本性的要求。对于继续教育培训的特色性课程体系而言,其中应该涉及经济学课程内容、管理学课程内容、哲学课程内容等等,按照时事政策的情况,打造出新颖性、多元化的课程,建设高端性的课程体系,为客户提供定制课程的服务。在诸多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帮助下,营造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不断落实特色化的品牌建设工作理念,创建独特性的工作模式,创新改革的环境背景下不断开发更多独特性的品牌项目[2]。

(二)遵循专业性的要点

为了在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合理开展品牌化建设工作,应遵循专业性的发展要点,将专业化的教师人才队伍、从业人才队伍等当作是核心部分,在打造品牌核心的情况下,从根本上增强专业化程度。首先,应该着重打造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综合素质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队伍,除了要保证教师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还应该掌握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时代之间相互贴合,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专业研究成果。高校在选聘教师人才期间,不能局限于校内的师资,应该在学校之内优秀师资的基础上邀请其他学校优秀师资人才、政府部门的人才、各个行业优秀专家等,设置各个职业领域中的教师人才,为各个职业领域的客户提供专业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营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其次,应该将建设专业性的从业人才队伍当作是建设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保障,借助专业性的从业人才有效完成、执行相关的品牌化建设工作任务,各个部门都要做好人员专业性的聘任管理工作、培训管理工作、考核管理工作,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水平,这样才能在建设品牌期间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与服务质量,深入整合各种专业化的从业人才资源,保证各项服务工作的高质量执行[3]。

(三)遵循高质量的要点

高校在自身的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工作中应该遵循高质量的要点,完善其中的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按照新政策制度的要求,合理开展品牌定位工作、顶层设计工作。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还应该按照本身的状况、社会领域的新形势特点等,充分发挥自身的继续教育培训的定位优势、新理念优势、战略优势和丰富性资源优势等,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涉及到的领域、发展层次等等,建设相应的质量评估工作体系,统一相关的品牌化建设标准,在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质量的同时,促使继续教育培训能够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进步[4]。

四、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的措施

新时期发展的环境之下,高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应着重强调建设一流特色化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寻找更多的高端化发展途径,整合国内与国外的优质化教育经验,特色性品牌建设期间提升继续教育培训品牌质量、市场声誉、效益等。具体的建设建议为:

(一)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

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在工作中应该注重优质化品牌建设,强化顶层的设计力度,在品牌化发展的环境中追求改革、创新。首先,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在各种政策制度的导向之下,形成准确的品牌观念意识,在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同时,挖掘自身的品牌内涵部分,在品牌化建设发展的环境背景下,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效预防风险问题,强化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健全其中的运行机制。其次,高校在工作中应该按照品牌化的建设需求制定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文件、收入分配管理文件、规范性工作文件等等,出台有关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等,着重设计双一流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方案、综合改革方案、品牌项目建设方案等等,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健全各种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严格针对项目内容审批处理,开展监督活动和检查活动,完善其中的财务分配方面、证书登记方面、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强化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帮扶力度、引导力度与监督力度。最后,应制定有关的继续教育培训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求各方主体之间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掌握具体的工作方向,利用政策导向形式、约束并行手段等,引导各个部门和人员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有着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品牌化建设期间凸显出高质量工作的优势作用。

(二)重点开展品牌结构与项目建设工作

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的高端化建设、品牌化建设、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凸显出品牌的集成化效应,积极建设高质量水平的培训项目,确保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化发展、高标准化进步。首先,高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针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结构全面优化调整,尽可能提升项目的层次水平,在准确开展办学结构调整工作的同时,全面优化配置其中的项目资源,保证项目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凸显出本身的教育特色化,在社会中产生一流培训的品牌效应。其次,高校在自身的工作中应该重点凸显出本身的专业学科优势,建设具有特色化特点、专业化特点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研究开发自身的品牌项目,保证所建设的高端化品牌项目、国际化品牌项目与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准确开展品牌项目的认定工作,建设一流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尽可能凸显出高校的教育特色,满足行业的高水平需求,尽可能建设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项目,为打造良好的品牌提供帮助。

(三)完善品牌化建设的质量评估机制

从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发展的各个角度来讲,其内涵与经济学领域中的品牌内涵具有相同特点,都强调将质量作为核心部分。因此,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建设工作期间,应将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作为载体,建设发展水平较高的培训项目,将其作为主要导向,深入挖掘自身的品牌内涵,研究开发出质量很高并且有着一定代表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内容。此期间高校应该按照质量管理的根本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工作体系,完善其中的组织架构,做好各种战略规划工作,健全有关的品牌化建设的制度,强化对师资队伍的管理,根据客户的主要需求、面向社会的需求,统一质量评价和审核的指标,完善有关的项目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在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中明确项目创新考核指标、项目质量考核指标等,设置高质量的奖励,对于在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项目、有着一定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项目,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开展奖励工作的情况下调动人员的高质量工作积极性。高校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奖励工作经验,通过各种优秀的奖励方式强化对项目质量的管理,深入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教育水平与竞争能力,促进相关考核评价工作的良好开展、良性发展。

(四)重点建设管理工作模式

开展相关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工作期间应该重点建设有关的管理工作模式,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具有公开化特点、透明性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对其进行升级处理,借助有关的信息化系统完成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审批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工作等,搜集整合诸多的培训项目信息资源,保证工作的高效化开展。首先,要求在管理系统中整合师资信息与从业人员的信息,开展相关的审核管理工作、课程查询管理工作等,调控专业化的从业人才,开展岗位人员的培训活动,完善专业人员的管理系统,提升其中工作的水平。其次,应创建完善的服务管理系统,在系统中为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为项目部门提供查询服务,为学员提供证书验证查询服务、网络缴费服务、远程打印服务等等,在自动化管理的同时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最后,高校在转型发展期间应该淘汰之前的管理方式,按照自身规模扩张的发展需求建设相应的转型管理系统,全面开展顶层设计的工作,对管理工作全面优化改革,着重将建设一流特色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作为发展目标。采用调整结构方式、提升层次水平方式等,使品牌化建设能够向着高端化、全球性的方向进步整合诸多校内与校外的优秀教育培训资源,将品牌化的建设当作是导向部分,课程作为核心的主要部分,研究开发能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品牌项目,建设特色性、鲜明性、优势互补性的新格局,满足高校在继续教育培训的品牌化发展真实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期间强化品牌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保证品牌化建设效果,才能促使相关工作的可持续进步、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着重强调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遵循相应的工作要点,有效开展顶层设计工作,完善管理工作模式,建设质量评估工作体系,采用各种举措提升品牌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品牌化管理工作培训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培训通知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主持人品牌化建设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