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应用研究
——以五年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为例

2021-12-29汤熙海

科学咨询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实训数字化资源

汤熙海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京 210019)

在高职建筑专业课程中,建筑结构是着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的主干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岗位所要求的必备素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该专业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就必须完善和发展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以更好的资源支持和模式建构,满足课程标准对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一、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

在当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理念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教师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过高,导致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仿真教学的依赖过强,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既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又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分析,进而导致实际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兴趣也受到影响。

(二)教学方式表现单一性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部分教师也表现出方法运用不足的问题。一部分教师仍然习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等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缺乏激趣环节,又缺少开放活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部分教师则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无论课程内容的性质如何变化,只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产生疲劳感。而对于建筑结构这门课程而言,其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因此更需要教师借助多元化的方式以及不同形态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教学资源缺乏信息化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然以课本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但目前的教材内容却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尤其建筑结构课程教材与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存在较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就使得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应用不足问题凸显出来,一方面在课程规划上,教师只能依据教材的知识章节展开指导,但是这与实践教学的任务流程却存在差异和障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信息化资源,导致教师就无法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有效方法,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二、数字化资源在建筑结构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借助数字化资源,重新构建建筑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数字资源开发

在建筑结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教师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展开:第一,要立足于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求;第二,要立足于实际岗位与企业,探寻学生就业发展的能力需求;第三,要立足于学生个体,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服务。

其次,需要以上述分析的学习需求为基础,进行数字化资源开发,开发过程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培养学生的建筑结构课程核心技能为目的,高校应邀请企业的一线专家与专业技能教师成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委员会,针对相应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与汇总,并建立相应的能力需求对应体系。第二阶段则以课程目标的建立为开发依据,针对建筑工程行业的人才培育要求,至少提出三个方向的目标内容。对于知识基础层面,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设计原则、建筑结构基本受力构件及其设计原理、结构抗震与构造等基本知识内容。对于专业技能层面,则需要学生能够熟悉房屋基本构件的配筋计算分析思路,了解梁、板柱、墙体等构件的配筋特点等,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和查阅规范与图集的能力。对于素质目标层面,则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团队配合、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综合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进而构建相应的数字课程框架,以知识点教学视频为基本内容,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第三阶段则以教学项目的构建为开发目标。在建筑结构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完整的项目活动,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整体运行和运转的相关技能,并能够在完整流程中,掌握各项实践行为的时机与顺序,因此还需要以建立以项目为单位的数字化虚拟实训资源,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各项技能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虚拟实践。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资源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建筑结构实践教学同样需要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要确定教学的内容与组织方式。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或单一技能时,教师可采取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视频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相应的基础能力,以板块或模块的方式,形成基础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在学习“框架结构的分类及布置”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载相关的教学视频完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建筑节点构造、结构作用力传递、构件破坏特征等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三维动画,了解建筑物实际破坏的过程,并结合施工现场见习、实训课程动手操作等,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素养时,则需要教师借助虚拟实训平台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虚拟实践,从整体上感受实践过程的步骤和流程。比如可以设计“XX学校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项目,并将学生划分为4人小组,同时组内将完整项目进行子任务划分,可以分为单向板计算、次梁计算、主梁计算等,然后在组内进行子任务分配,并开始项目实施,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平台,模拟相关的项目内容,并进行计算和讨论,最终汇总成果,实现模拟实训的效果。其次,要根据数字化资源的内容与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言,一般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效果,可以将数字化资源的特征与效果良好表现,既可以诱导学生兴趣,又可以促进教学效果。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实训教学与互联MOOC模式进行整合,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在线上通过微视频资源进行提前预习和辅导,在线下再结合道具等进行实践演练。而针对技能链条的培养,则需要通过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进行开展[1]。

(三)实践教学的现阶段使用情况

数字化资源的构建只有在真实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验证,而课程资源无疑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从而逐渐凸显其价值。依据共建、共享和共进的原则,教师和学生通过超星数字平台,访问建筑结构课程资源,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课前、课中及课后三步骤完成其学习任务,从而轻松达成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部分,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数字资源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包括观看视频、动画、微课堂及完成课前预习测试等,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人机交互以及求助家长等方式,让学生重新体验全新的课外学习模式,并初步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构成,梳理课程重难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作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梳理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案和计划,全面、高效地完成备课工作。

课堂实施部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针对学生课堂到课率的问题可以采用平台签到等方式轻松化解,如采用课前答题方式,既完成签到任务,又对所预习知识进行了回顾。课中,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丰富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轻松突破知识瓶颈,激发学习热情。新授课程的讲练结合,学生及时作答,成果的实时反馈使整个课堂教与学在新的维度得到全面的开发与拓展。

课后巩固部分,回归线上,拓展学习。线下课堂终究局限于45分钟的教学时间和师生面对面的教室环境,而课后的线上拓展则完全摆脱了这些束缚。学生针对未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可以反复学习相关课程资源并与老师和同学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直至完全地理解、领会和掌握。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拓展教学,更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2]。

在课程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和资源平台等第三方支持下,课程资源库逐渐壮大,教学素材全面、系统,并不断更新、发展。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施2~3个周期后,根据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历届学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共性问题,并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及其教学成果。整体的课程资源建设,在共建、共享和共进中,枝叶繁茂,成果喜人。

最后,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软硬件保障。一方面需要学校搭建其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并构建资源库,将相应的教学视频、项目案例、动画演示等资源进行搜集和存储,并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提供下载渠道。另一方面则需要学校构建虚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计算机等模拟实训设备,并安装相应的模拟实训软件,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能够通过该设备进行计算和演练,从而让学生具备仿真实践的感受和体验。

综上所述,在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可以有效推进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教师既要掌握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流程,能够从学习需求分析入手,针对学生的核心技能、课程目标以及实践项目分别进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建设;又要掌握数字化资源的实践教学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选择资源的组织方式,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则还需要学校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支持,由此才能真正发挥出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实训数字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