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培养模式在高职经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21-12-29王珊珊
王珊珊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0)
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使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力度明显上升。但这种人才需求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融入企业工作实践中,降低员工入职培训和磨合的时间,这就为高职经管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一、“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1.“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三个维度。其中,校企融入是指通过深化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在教学、管理、师资、文化等方面实现零距离的协同教育;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与企业所提出的人才需求相结合,通过整合教育与生产过程,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角色转换和深度融合;双证融通是指高职院校各专业教育内容与行业内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相结合,确保教育内容符合行业内对人才培养的整体需求和标准,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这种职业培训模式包括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教育主体,其中职业院校主要开展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培养其专业实践水平。
2.“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
首先,“三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加深校企间的合作力度,在校外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实践的需求,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能够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开展“三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能够积极地与企业、行业、培训机构等主体开展合作。企业、行业或培训机构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特殊的教学服务,有效实现教学主体间的互相促进,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协同育人质量。最后,“三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确保校企合作的稳定运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满足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框架
1.整体思路
各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历届毕业生为调查样本,以在校大学生和企业为服务对象,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精神的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证书审核标准建设,建立岗位、证书、竞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融”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首先要通过实际调研,掌握企业岗位设计现状和人才需求方向,通过实际调研结果分析每个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分析本专业内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初步建立“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随后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与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沟通,分析“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最后,需要与企业和行业证书机构共同制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三融”人才培养体系。
2.课程体系
高校需要通过实际调研,整理出与岗位、证书、竞赛关系紧密的课程,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这类课程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倾斜,为“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双师型”人才培养队伍。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在为学生构建良好知识体系结构的同时,还应完善知识框架并对传统教育内容与目标进行革新,将与行业证书考核相关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工作中,建立跨学科、跨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1]。
3.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需分为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两个部分。其中,校内教师主要开展理论知识教育,校外教师则通过兼职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来校,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并为教师提供企业挂职实训机会;校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则应邀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兼职授课,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调整教学时间,并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对优厚的薪资标准,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教育积极性。由于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需要开展科研或社会服务工作,所以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由此,可以发挥出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教育作用,组织已经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建立学生助教团队,为低年级学生开展点对点的辅导工作,并通过学分等方式进行激励,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2]。
4.评价体系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以学生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建立过程性考核模式,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建立多角度的教育评价模式,加强评价反馈机制的建设以发挥教育评价的鼓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需要通过以赛替考的方式实现教育与竞赛的深度融合。第三方评价主体可以选择合作企业或行业机构,能够在深化校企合作力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理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新的竞争力,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需求的现状。
三、高职经管教育中“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
1.实践教育力度不足
高职经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育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实践教育课时较少,难以起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作用。事实上,职业教育相比本科教育的特性,在于职业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3]。但高职经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其与职业教育的整体方向出现偏差,难以发挥高职经管教育的实用性价值。同时,即便高职院校重视经管专业的实践教育,但受实践教育如课时不足、硬件设施力度不够、缺乏教材等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导致实践教育力度不足等问题。
2.教育成果不符合企业需求
传统高职经管教育中,很多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具体内容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存在工作职责模糊问题,在实际中不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如销售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销售理论,但难以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于学生没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虽然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过硬,但在实践中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学生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3.实践教育课程地位偏低
现有的高职经管教育往往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仅承担辅助教育职能,没有将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同的教育环节。这就导致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安排更多地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为主,没有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开展职业能力训练。这种与现实相脱节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技能知识训练,造成了学生对企业岗位认知不到位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实践技能训练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脱节,难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为学生开展应用型技能训练,也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仿真模拟环境训练。一方面导致了宝贵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影响了高职院校经管教育的实践教学成果。
4.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经管专业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校园工作的。受过去教育经验和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存在着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也有很多人只参加过专业资格认证考试而没有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际工作。这就导致高职经管专业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理论教育的教师虽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难以结合企业需求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储备人才。
四、高职经管专业“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以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加大对职业能力、技术实践能力、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力度,因此,高职经管专业需要以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满足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经管专业教育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确保高职毕业生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确保学生毕业即上岗,不需要企业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同时,高职经管专业教育需要将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竞赛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考试和竞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
高职经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基础理论部分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还要确保理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课程体系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应用性,以满足企业对员工能力的需求为目的而设计实践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面向行业和企业进行社会调研,邀请业内专家人士参与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开发,并开设岗位实践课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要根据企业一线工作实际灵活调整教育内容,确保高职经管专业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符合。具体课程需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知识能力课程,主要开展如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教育课程;第二是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可以开设如会计实操、营销实务等课程;第三是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可以开设如心理学、财经法规等课程。
3.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高职经管专业教师应积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挂职实习等方式参与到企业一线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也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邀请业内专家通过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职场环境、工作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熟练度。高校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工作,筛选一批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教师。主要开展岗位实际工作、企业工作流程、企业管理理念等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将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存在实践教育力度不足、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轨、实践教育定位模糊、教师缺乏实践教育经验等问题,影响了“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在经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发挥出其教育价值,应树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从而为高职经管专业“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