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字当头的北宋宰相
2021-12-29陈扬桂
陈扬桂
陈尧佐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他为人宽厚,自奉简朴,清正爱民,去世后被谥“文惠”。然而,在宽厚仁爱的陈尧佐身上,却充满了“敢”字当头的气质。
宋真宗赵恒登基后,表示要广开言路,一再下诏求谏。
咸平二年(999年),正在开封府任推官的陈尧佐,受到皇帝诏书的感召,秉笔直书,向赵恒反映了许多真实情况和想法。他的谏书不留情面地指摘时弊,其中不少涉及皇帝、皇室,这是作为臣子很少有人敢讲的。哪料到,这赵恒是一个嘴上好龙的“叶公”,读完陈尧佐的谏书,怒火中烧,把他贬到南海边的潮州任通判去了。
虽然受到贬谪,但只要事关百姓利益,陈尧佐依然敢作敢当。潮州鳄鱼为害,一位姓张的妇女带着儿子去江边洗衣服,鳄鱼将她儿子拖进水里吃了。陈尧佐本是慈善之人,常告诫身边人不要杀生,但听说鳄鱼吃人后,便决定捕杀鳄鱼。当时有人劝他,鳄鱼是神物,不可冒犯,前朝韩文公也只是写了《祭鳄鱼文》,欲把鳄鱼请出潮州。但陈尧佐不信这个邪,他亲自组织了一批精壮之士,驾着小船、拿着铁网,去江里捕猎鳄鱼。捉住鳄鱼后,陈尧佐命人将巨鳄拖到潮州城内,亲笔写了一篇讨伐鳄鱼的檄文,当着众百姓宣读檄文,烹杀了鳄鱼。
陈尧佐在任3年后被召还朝廷,后又转任两浙转运副使。其间他主持治理钱塘江水患,颇有成就。治理钱塘江水患,历来的方法是编竹笼,在竹笼中装石块垒成堤来阻挡潮水。可是竹笼坏了后,就会石散堤垮,钱塘堤只得“频坏频修”。陈尧佐吸取其父亲陈省华治水的经验,提出以薪土易竹石的筑堤方案,他提出用泥土筑堤,土能紧密粘合,再植上树、草,能起到护堤作用。决策者采用了陈尧佐的建议,堤修好后就不再垮了。
天圣七年(1029年),陈尧佐官拜枢密副使。其间,祥符知县陈诂治吏严格,手下那些心怀鬼胎的胥吏见捞不到油水,打算让他“吃点苦头”,于是“皆逃去”。垂帘听政的刘太后闻说陈诂的“苛政”使胥吏纷纷辞职,十分生气,准备对他进行惩处。事情传到枢密院,枢密副使陈尧佐敢于站出来,仗义执言道:“如果惩处陈诂,正好中了奸吏的奸计,以后谁还敢再约束胥吏呢?”刘太后觉得陈尧佐所言在理,派人去祥符深入了解情况,免除了对陈诂的处罚。
史载陈尧佐既是一位勤奋务实、政绩突出的良臣,也是一位诗书俱佳的文人,被同时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推崇。他虽然20多岁就中了进士,但做官还是从最基层的县尉一级一级做上去的,直到67岁任副宰相,75岁任宰相,其仕途尽管挫折,但最终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得益于建立在勤政、爱民基础上的“敢”字当头,敢做敢当。
(摘自《领导文萃》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