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多年,三代人见证小岗村之变

2021-12-29人民日报理论部

领导月读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包干茅草屋小岗村

人民日报理论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户人家的命运变化可以映照整个国家的沧桑巨变。严俊昌,曾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长。40多年前,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户农民在全国率先推行“大包干”,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巨幕。

40多年来,小岗村走过了从捺下红手印“大包干”到土地确权颁证领到“红本本”,再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一次次为改革探索蹚路,使得这个地处淮河岸边的小村庄,始终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

谈起往事,已年逾八旬的严俊昌仍难掩激动之情。他说,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于是,在1978年底的一个晚上,他和村里其他十几户村民走进村里的一间茅草屋,在那里他们签下了那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死契约”。

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内,我们仍能看到那份“生死契约”,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就此开启。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了十几万斤;人均收入400元,是上一年的18倍,小岗村20多年吃救济粮的日子成为历史。“家里的粮食堆得满屋子都是,整个村子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不过,在报纸对此进行报道后,却引起了县里一阵恐慌,大家都不知道要面临什么后果。”好在他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将“大包干”推广到安徽全省。

如今,40多年过去了,严俊昌坦言自己从未后悔过当初的决定。更庆幸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它不仅改变了小岗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如今的严俊昌,仍在关注着小岗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变化,内心时刻充满着一股自豪感。

如今的安徽小岗村,茅草屋变成了小楼房,从“包一代”“包二代”到“包三代”,他们始终在追梦,不断有新的梦想。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缩影。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改革开放走过千山万水,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40 多年来,我们将坚守道路与自我完善并举、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这样一种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变革能力,让我国能够始终踏准时代节拍、跟上时代变化,让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随笔:

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塞万提斯

猜你喜欢

大包干茅草屋小岗村
告别茅草屋 搬进新楼舍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小岗村:农村改革再争先
人民群众是开启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茅草屋的救赎 (外一首)
奶奶的茅草屋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