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老年教育的担当与作为
——在第十四次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的报告(摘要)

2021-12-29刁海峰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敬老人口老龄化规划

□刁海峰

我国老年教育有着很好的传统,那就是通过深入研究理论和政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老年教育有效开展。我们下一步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应研究如何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下称《中长期规划》)为指针,落实《中长期规划》对老年教育的要求,明确老年教育在实现《中长期规划》中的责任和担当。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落实《中长期规划》中老年教育的责任担当

老年教育在自身发展中,因其发展的“时”和“势”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不断关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将“重视老年教育”写入中央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老年教育的地位得到空前重视和提升,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相继发布为老服务方面的政策文件。2019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进入新时代的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维、新课题和新任务。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敏锐性,投入对这些新思维、新课题和新任务的研究,充分发挥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让老年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有更加生动实践,成效显著。

(一)认识《中长期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编制了《中长期规划》,指导全国老龄工作。《中长期规划》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管长远的制度框架,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坚持积极应对、共建共享、量力适度、创新开放的基本原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提出了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以及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都与老年教育密切相关。比如“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也就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涉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且低龄老年人居多,形成了低龄老年人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如果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劳动力紧缺的压力。而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建构一个“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本身就包括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培训,这其中,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老年大学都是大有可为的。

(二)明确落实《中长期规划》是老年教育的责任担当。《中长期规划》指出,要“通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老年教育是“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载体,老年教育要从教育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老年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要更新传统的以“老有所乐”为主的老年教育观念,尽快把“老有所为”的“后职业教育”理念渗透植入老年教育的体系之中。老年大学可以借此机会调整办学的指导方针、课程设置、服务理念;老年大学应该成为老年人力资源再培训系统的龙头;帮助老年人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担负起老年教育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三)老年教育能够在落实《中长期规划》中贡献力量。首先,庞大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数量具备承担新任务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办学点达到了76296所。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年教育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全国老年大学正在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布局,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管理制度、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观摩、教学形式、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发展成果都为承担新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在老年大学开设职业培训课程,以对接国家需要的短缺劳动力供给。重庆市探索在中职学校建立老年教育点的做法,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2017年,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就成了首批老年教育培育点单位,在校内和北碚城区开办智能手机应用、插花、烹饪等老年教育课程,受到了众多老年人的欢迎。2018年,重庆市中职学校老年教育点已从10个发展为20个。老年教育实施职业教育,开辟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再次,老年大学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活动。比如开设讲座,解决普遍性、认识性问题。转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激发老年人参与劳动的热情;宣传老年人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等。再比如学校可以建立老年学员发展中心,在其下可以成立各种社团,帮助老年学员解决一些比较具体的、实践性的问题。也可以成立咨询服务中心,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解决特殊性、个别性问题。

二、落实《中长期规划》中的研究重点

(一)要围绕“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开展研究。我们要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老年人是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要求,研究老年教育在“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的目的、意义、价值、内容、方法、途径等。

还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功能。近年来,面对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在积极老龄化思想启发下,不少学者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深入思考老年教育的功能,提出老年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求知、求技上,还要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需要方面进行新的拓展延伸。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老年教育的功能,把老年教育的功能分为内部功能——促进老年受教育者发展的功能,包括健康保健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和观念革新功能;外部功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还有学者提出,老年教育应具有维持生命、充实生命、重整生命和超越生命的功能。显然,这些观点很有见地。我们的理论研究应该宣传这些观点和认识。

(二)要围绕“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开展研究。《中长期规划》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老年教育是“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之中的“服务和产品”之一。那么,在落实《中长期规划》中,就是要打造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我们怎么去认识这个“高质量”呢?

总的来说,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就是要在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老年教育科学发展。就是要立足“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需求,整合老年教育资源,拓展老年教育内容,创新老年教育方式,全方位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建立覆盖城乡、保证质量、方便可及、不断提升的老年教育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学有所获,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进老年人福祉。具体地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广覆盖,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县以上至少建一所老年大学的目标已经完成,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取得共识,社区、村的办学点正在扩大,举办家门口的老年教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向“十四五”,要继续向社区、农村延伸办学,要向薄弱地区补短板。要研究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维度和要求等。

二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老年大学要围绕办学各要素各环节开展研究,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向老年教育现代化迈进。要研究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指标维度,研究老年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积极老龄观下老年教育的担当与作为等。

三是要研究课程设置,做好统编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对标《中长期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新时代“三有老人”的办学目标,研究课程引导与需求的关系,做好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立体综合的课程体系。

四是要做好教师、管理干部、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现阶段,不仅要抓专职教师队伍,更要抓好兼职教师队伍,这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要对专兼职教师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对老年教育的认识,提升对老年教育的热情。抓好校长和管理者队伍建设,这是我们工作的发动机,要提升管理者视野和工作能力。志愿者队伍是发挥老有所为的重要力量,各老年大学要培养骨干志愿者,与相关机构联合搭建志愿者发挥作用的平台。要研究三支队伍的能力要求、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五要开展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各单位要按照示范校标准对标对表,开展示范校建设。今后,协会还将组织会员单位研究制订系列标准,如教学标准、教材标准等等,引导老年教育科学发展。

六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老年教育的信息化,不仅要有信息化工作平台和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课程,更要教会老年学员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数字鸿沟,跟上时代步伐,共享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与时代同频共振。

(三)要围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尽责出力。首先,在所有的老年教育机构中,应该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我国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和孝老敬老传统。《中长期规划》强调,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中,要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其次,老年教育机构特别是老年大学要在师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为老年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种不同主题的“敬老月”活动和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为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做好事、解难题;在老年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教师、学员中推选“敬老模范”“孝星”等活动。

再次,就是要利用好新闻媒体,加大养老、孝老、敬老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氛围,让养老、孝老、敬老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三、落实《中长期规划》的初步设想

《中长期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即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21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这些战略安排需要理论研究先行,有必要对老年教育落实《中长期规划》的任务探索实施的策略,积极研究,具体谋划,充分体现理论研究前瞻性的实用功能;通过研究,把认识成果转变成实施策略,指导行动有根有据地大胆前行。

(一)完善老年教育宏观管理体制。老年教育既有自身体系的独立性,同时也有事关“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统一性和全局性。提升老年教育高度,需要将老年教育与人生其他阶段的教育贯通和结合起来,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老年教育赋权管理部门,以协调当前老干、文化、民政、教育以及老龄工作等部门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统筹协调的范围,将老年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社会保障和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等任务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和设计老年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并制订能够体现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老年教育规划。

(二)各级协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各地老年大学协会要勇于担当,发挥好统筹、引领、协调、带动的职能,组织本地区老年教育机构和会员单位积极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精神,探讨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拓展老年教育的新路径,提升老年教育办学水平,引领和带动各地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三)做好科研规划。一是编制课题指南。协会将会同学术委员会、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省级老年大学协会共同编制《“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课题指南》,作为各个会员单位、各级老年大学协会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参考。二是推进重点课题研究。选定年度重点课题,组织相关研究力量开展攻关研究。三是共享研究成果。出版一批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协会的优秀研究成果;利用会刊《老年教育》发表一批优秀的研究论文;开展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活跃老年教育科研氛围;评选表彰一批科研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四)基础研究课题实验率先起步。学术委员会、理论研究基地可以率先开展有关《中长期规划》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实证课题实验。如:老年教育如何应对“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对老年教育与“老有所为”开展专题研究;还可以延伸研究“社会人口结构改变——老年人劳动参与——老年人接受教育——老年教育”这一新型社会链条;大学中设立老年人专属学科或者在老年大学设立职业教育分校;国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经验等问题,把它们纳入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视野。

猜你喜欢

敬老人口老龄化规划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