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育教育实习效果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1-12-29刘兆欣
刘兆欣
(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哈尔滨 150008)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体育与高考”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中小学生家长排斥体育教师做班主任,到众多家长争抢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无一不说明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体育教育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适应时代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储备,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实习生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产生怯场、恐惧、忧虑等过度心理反应使其自我价值定位偏低,影响教学能力的正常发挥及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1]。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体育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探索提升体育教育实习质量的方法。
一、研究概述
本研究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内实习期为8周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学生135名,年龄在23周岁左右。其中男生74人,女生61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体育教育实习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所收集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中,135名实习生中有122人认为因紧张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占总数的90.37%。其中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熟练产生紧张心理的有75人,占61.48%;因不适应教师角色产生紧张心理的有57人,占46.72%;因对场地、器械不熟产生紧张心理的有32人,占26.23%;其他原因23人,占18.85%。
二、紧张情绪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影响实习生自我效能感
适度紧张产生的压力会变为激励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但过度紧张会导致实习生无法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胜任岗位需求[2]。实习生的第一堂课对自我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紧张心理导致课堂组织失控,教学内容遗忘,会降低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组织失去信心,进一步造成紧张心态的恶性循环。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育实习中实习生作为教师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其言谈举止、身心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着直接的影响[2]。尤其体育教学,教师的动作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实习生在教学中因过度紧张导致动作示范不到位、肢体动作不协调,其行为举止容易成为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紧张情绪的具体成因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熟练
1.缺乏专业素养
体育专业中,学习运动技能与教授运动技能不同,运动技能掌握得好不等于能够将所学技能传授清楚。相比于其他文化理论课而言,体育实习生在学习时期对教学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尤其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所需技能的每个细节分解讲授,而这些细节是实习生在课堂学习中未充分意识到的,因此讲解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生疏感,熟练的技能不能够灵活操作,增加了教学难度,造成紧张感。作为体育教育实习生,自身教学能力素养水平相对偏低,但其自身学科性质属于程序性知识,更决定其所教授的技能在语言传授过程中有更大的难度,讲授语言不流畅,语言表达受限进一步造成紧张心理的产生[3]。
2.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
学习时学生往往根据教师设定的情景进行模拟练习,而实际教学中实习生面对的教学情况各异,往往会存在很多突发情况,由于实习生对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不熟悉,突发情况容易导致实习生教学思路混乱,造成紧张心理。
(二)不适应教师角色
1.难以进入角色
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进入实习期,但却发现自己很难进入教师角色。实习生在教学中很难突破学生的角色,当以教师角色开展教学时,往往由于缺乏教师由内而外的素养而使其对自身的要求与实际教学水平间产生差异,进而产生羞怯心理,无所适从。
2.把握不好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实习生往往很难把握与学生互动时的角色。一方面,实习生习惯了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突然与学生相处,容易以对待同伴的方式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师生之间很容易没有界限感,失去权威性[4]。另一方面,作为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思想还稍显稚嫩,刻意维护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学生之间难以保持亲近关系。在师生关系间应该保持亲密关系还是权威关系方面,实习生易产生矛盾心理。
(三)对场地、器械不熟
1.对环境陌生
实习生离开熟悉的校园,来到陌生环境实习,既渴望人际关系的亲近,又希望保留一定的人际距离。在大学环境中场地相对宽敞,人与人之间可以保留绝对舒适的距离,而在中小学场地相对较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较近,尤其在教学时,其他教师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听到实习生上课的场景、声音,导致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自己在学校熟悉的器械也发生了变化,手感生疏,需要一段时间重新适应。
2.对学生陌生
大学教学模式与中小学不同,大学学习氛围相对宽松,而实习生在上课时尽管在心理上不断模拟教学环节,但进入课堂面对队列整齐、表情认真的学生,所有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们被这样严肃的氛围震慑,感觉到拘谨。本来熟悉的教学内容顿时大脑一片空白,课堂气氛更加紧张。
(四)其他原因
1.胆怯的性格
部分实习生性格偏内向、胆怯,较少参与社团活动,缺乏在公共场合表现的机会。在备课时也不善于通过实际表达的方法进行练习,而是在心中默默演练,导致课堂教学中语言组织混乱,不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在课堂必要环节不会组织恰当的活动或是语言组织生硬,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学生互动效果不佳,造成紧张心理。
2.自卑的心理
部分实习生受以往失败经历的影响,对自我评价较低,担心受到他人的嘲笑,在体育教学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身体表现上,揣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议论。对以往经历的重现和对自身的过分关注都会导致实习生对教学内容遗忘现象,造成过重的紧张心理。
3.准备不足,期望过高
缺乏组织教学经验,在体育教学准备中不能够抓住重点,教学准备与实际教学要求差距大,心中没底,造成课堂上手足无措。或自身经过大量的准备走入课堂,对课堂效果抱有较高的期望,却担心评课人会因自己的失误全盘否定自己的努力,对出现的失误感到懊悔、失落。
四、对体育教育实习生紧张心理的调控
(一)教学要适应岗位需求
在教学实践课程方面,教师应充分调研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训练课程要充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学生训练什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才培养充分与岗位对接。教师要做好调研工作,参与到岗位实践中去,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岗位实际需要[5]。除培养岗位实践能力以外,还应重视对实习生心理技能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面对新教学内容可以轻松地将知识技能与体育教学手段相结合来呈现体育教学内容,熟练教学环节,以应对在课堂中的突发情况,避免紧张情绪的产生。
(二)强化教师角色
加强学生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从思想上使学生意识到当站在学生面前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是一名体育教师,要承担起教师的责任,把握好师生关系界限。只有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才能够让学生对其产生尊敬。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学校要充分做好实习动员。动员会要有一定的仪式感,让学生通过一定的仪式感完成角色的转换,激发其对自身角色的认可。从内心融入作为教师的职业角色,恰当的师生关系就会自然呈现,实习生沉浸在课堂中,轻松地享受教师角色的成就感、价值感,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三)树立自信心
树立信心的关键是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教会实习生如何备课,做到内心有底气。其次要加强课堂环节的演练,对体育教学内容熟悉,这样实习生可以有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身体状态,应对突发情况。最后要教会实习生反思教学,有条件的可以将体育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研究,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提升实习生的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
(四)建立合理期望
体育教育实习过程中,难免要接受考核评价。实习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得到优秀的实习成绩。教师应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习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要更多地关注自我的成长与提升[6]。在实习中要端正心态,不退缩、不回避、不害怕自己问题的暴露,而是要充分利用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体育教育实习打好基础。首先,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例如,在学校多举办教学比赛、演讲、辩论会等活动,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其次,成立专门的兴趣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解决学生在方言重、紧张型口吃、语言组织能力差、平翘舌不分等方面的困扰。最后,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创造实习生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接触的机会,尤其是实习前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切身感受中小学教学的课堂气氛。同时,观摩优秀教师的体育教学,就会面对陌生的课堂环境和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并不断在此基础上作出创新,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