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资源惠民利民工作力度
2021-12-29强元
● 强 元
就在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为下一步全面提升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近年来,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推动民生和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使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广西自然资源系统自新组建以来,持续释放自然资源行业政策红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资源开发利用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推广应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利用广西不动产网上服务平台进行申请登记,做到“登记不出村、领证家门口”;二是积极推进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仅2020年就争取国家跨省交易节余指标达720公顷,预计可获资金32.40亿元;三是自主研发两套地质灾害监测双预警系统,初步探索出一套高精度、自主可控、经济实惠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并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起,避免了1042人因灾伤亡;四是将用地指标核销和“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等特殊政策扩大到脱贫攻坚“四大战役”项目。出台设施农用地管理新政,仅2020年就保障了生猪养殖设施农用地达550宗1733.3公顷。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全区的整体脱贫和民生的持续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有不少好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群众的身上。据调查,一些好的惠民利民政策之所以一直“走在路上”,是由于有的地方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办事难;有的地方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动产登记、征地拆迁安置等惠民政策总是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地方不注重实效,热衷搞形象、政绩工程,心浮气躁。
这些突出问题,说到底是脱离群众的问题,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自然资源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这就需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认真制定服务清单,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精心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做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