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2021-12-29李忠乐
□李忠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老干部服务中心)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也是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面对老同志渴望愈加强烈、层次愈加提升的文化需求,城市社区理应积极创办“家门口”老年学校,广泛开展教学授课、文艺展演和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探析
社区老年教育主要载体是老年学校,老年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习场所,更应是集党建活动、文化养老、服务保障、作用发挥于一体的共享式老年乐园。其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超市化”课程供应。以有热情、有能力、有特长的老同志为主,分门别类组建社团文体组织,广泛提供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积极开展老同志热衷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实现老同志就近就便开展学习娱乐、丰富退休生活、发挥积极作用。设立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曲艺、文学、法律、太极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课程,每门课程配置优质师资,提供相对固定的教室场所。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班级职能型党组织、班委会,着力实现老同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二)“订单式”授课学习。将课程印刷成精美海报或宣传册,详细展示授课教师情况、学习内容、课程二维码等信息,张贴在社区宣传栏、老年教育成果展示墙等平台,最大限度方便老同志查阅了解。老同志根据个人需求,订单式扫码加入队伍或课程,可以实时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随时开展授课学习,及时参与展演活动,灵活多样地研讨交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尽量避免老同志大规模聚集。
(三)“乐百家”文艺展演。立足地域实际,培育特色品牌,将文化作为团结、凝聚、服务社区群众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离退休老同志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和社区文体骨干人才丰富的实际,积极开展书画、摄影、文艺演出、健身养生等活动,立足社区,走向社会,大力开展社区巡演活动,打造老年文化活动品牌。如,在“七一”、重阳、春节等重大节庆时,适时举办专题文艺展演,全面展现新时代老同志积极、健康、乐观的风采风貌,有效丰富他们“快乐多多、幸福满满”的退休文化生活。
(四)“融合型”拓展实践。在做好课堂教学、搞好文体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老年教学向外延伸,深层次融入社区、奉献社会。组织老年学员成立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邻里守望、关爱服务等,重点关爱重病、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的老同志,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鼓励、引导和支持德高望重、热心社区的老同志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业委会成员、楼道长,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区治安、丰富社区文化、关爱老人儿童,有效地团结、组织和服务居民,共建美好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二、社区老年教育的瓶颈
(一)规划设计不完善。长期以来,老年教育工作不被重视,分量轻、影响力弱,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费的相对短缺。一般说来,社区老年学校大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很难将其列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在场所阵地方面,基层老年学校校舍大多为共用或借用,很难满足常态化教学的需要。在规划愿景方面,老年学校如何纳入社会整体建设,如何发挥文化养老的主体作用,都缺乏明确清晰、具体可行的发展计划。在资源共享方面,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平台资源配置好、使用率高,老年学校如何与其实现共建共享、开展合作办学,也亟待上级的政策予以保障。
(二)学校发展不平衡。在创办老年学校的社区中,既有传统的城市社区,也有国企的聚居社区,还有新兴的农村社区,他们办学水平高低不同、差距较大。究其根源,生源、师资、场所、经费都是重要影响因素。调研发现,中心城区渴望高层次的文化课程,而阵地场所相对不足;偏远城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很难配置优质师资;农村地区,很多老年人忙于劳动生计,无暇参与学习活动,入学生源少之又少。现阶段,社区老年教育必须一步步地发展普及,创建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
(三)作用发挥不明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要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要,更要落脚到引导组织老同志发挥正能量上来。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的志愿服务还仅仅停留在点上开花阶段,尚未蔚然成风。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更多的老同志退休后习惯于居家养老,对发挥作用认同感差,老有所为热情不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较少,创新方式不多;发挥作用的岗位以临时性工作居多,缺乏长期性、制度性安排,整体作用发挥不突出。老干部正能量发挥缺乏有效支持保障,激励措施多以建议性、倡导性为主,不够具体细化,在政策扶持、正向激励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三、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质量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制度设计。健全完善领导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综合协调、涉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工作新格局。立足区域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老年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老年教育工作涉及到的人员编制、活动场所、财政经费等问题予以明确规范。针对各层次老年学校,采取有差异的考核评价办法,将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抓好老年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合作办学。坚持阵地共用、优势互补。统筹使用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力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突出老年学校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地方特色老年团体。针对城乡老年人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老年教育内容,在街道社区教学点,以政策法规、文体活动、疾病预防、文明行为等为主要内容,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乡镇农村教学点,以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借助各方宣传媒介,积极进行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提升办学质量。立足老同志需求,选聘高质量师资,有选择地开设书法绘画、戏曲曲艺、歌舞声乐、法律时政、营养保健等课程,既可结合辖区社团组织,开展多门专业课程,也可集中现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少数精品课程。在师资选聘上,可以从社会机构选任,也可以聘请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同志。规范校园管理,设立老年学校特色党总支,健全完善校务委员会,建好各专业班级特色党支部(党小组),选好党支部书记、班长,健全完善班委会,逐步实现老同志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工程,培育叫得响、名气大、群众认可的老年教育品牌,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品牌提升工作,更为有效地提升基层老同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四)强化作用发挥。广泛动员老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担任党建指导员、矛盾调解员、红色楼道长等,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城郊社区,党组织深入基层群众的渠道不多,要广泛吸纳热心老同志,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红色细胞”,服务在社区工作一线,搭建议事平台、化解矛盾冲突、建设“红色物业”、促进社会和谐,等等。立足“老”和“少”群体,大手牵小手,关爱下一代,常态化开展宣讲教育以及点亮微心愿、爱心护学等关爱帮扶活动,特别建好“四点半学校”,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党史国史和普法教育,关心关爱困难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宣讲宣传鲜活事例,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更多老同志贡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