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21-12-29赵志义
赵志义
(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固原 756000)
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以下简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部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制度、建设资金的缺乏和浪费现象严重、工作人员不专业、培训缺失且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对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了消极影响。为此,要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 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作用
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进行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不但提高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还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在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保障我国水资源供给及抗御我国农村水旱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节灌工程,从根本上稳定农业的产量、促进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防汛抗旱的能力,提高我国经济的实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从而使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农业大国迈进和转型,最终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我国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主要表现在以下4 方面。
1.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地区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水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的现象不容忽视,大力建设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势在必行。
1.2 保障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耗费大量水质较高的水资源,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质,从而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1.3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良好运行能够使农田灌溉科学合理,保障农作物茁壮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1.4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在前期设计阶段要求科学规划,积极统筹,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满足农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大力实施不但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还节约了水资源,使得种植农作物的成本比传统的种植方式更加低廉,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
2 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极端的气候类型,使得我国农业生产会遭遇很大的挑战。多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措施和渠道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但是在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 方面。
2.1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制度
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保障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推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和有序化。国家在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文件,但落实过程仍存在着只重视建设而轻视运行管理的现象,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地方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设立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具体,造成了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政策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2.2 建设资金的缺乏和浪费
目前,部分地区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1)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另外在使用国家财政拨付资金时缺乏科学规范地计划和管理,造成资金浪费严重,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效率低下。2)资金来源单一,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费用大多是国家投资,社会企业建设利润不大,建设和运行管理资金缺乏[3]。
2.3 工作人员不专业、队伍年龄结构失衡
建设和运行管理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现阶段,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在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知识技能不专业、年龄偏大、参与教育培训不积极等问题。农田水利节灌工程位置偏僻,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没有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经验。此外,工作人员老龄化较严重,基层工作烦琐,很难吸引年轻的工作人员,导致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运行管理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常沿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传统落后的方法,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此外,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工作人员大部分在基层工作,对于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活动不积极,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另外,教育培训机构所使用的教案传统、枯燥、落后,没有新颖性等也是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2.4 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低
群众的思想观念对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会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有的群众不重视、不支持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部分地区的政府和有关单位没有重视当地群众在农田水利节灌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对节水灌溉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缺少宣传,造成大部分群众没有节水灌溉的意识。政府和有关单位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农民依旧更喜欢传统、粗放的灌溉方式,不但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解决措施
农田水利节灌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和基础性工程,在增强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方面发挥着战略性作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稳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当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时,需积极主动地解决。
3.1 健全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
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农田水利节灌工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国家出台和颁布的有关农田水利节灌工程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要紧跟国家步伐,利用国家出台和颁发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规范,管理和约束当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避免各种违法事件的产生。1)完善节水灌溉工程的各项保障措施和配套设备,落实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提高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效率。2)各地政府和相关单位要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分工明确,让每位工作人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障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3)为了农田水利节灌工程能够有序运行,要把管理制度落实到水利主管部分、建设单位、乡镇、村组及用水户等。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竣工后,就进入了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阶段,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养护,可以探索将工程交给专业的企业单位进行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
3.2 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
需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效率、充分体现其价值和功能。财政部门需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专项资金库,同时对于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具体款项的使用流程要向社会进行公布,做到资金使用合理、透明,保证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序开展。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管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严禁出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的违法行为。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中来,欢迎并扶持企业和社会公众合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获得更多的建设经费,不但能够有效落实各项工作,还能减轻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方面的负担[4]。
3.3 提高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地点较偏远、涉及的环节专业性强、建设和运行管理难度大,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竣工后的运行管理人员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具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中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保障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高效建设和运行管理。1)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励机制,鼓励和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来,如将工作人员的薪资报酬和他们的能力直接挂钩,通过乡镇补贴、提升绩效工资、定期举行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效率。2)对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发放纪念品、教育学时与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挂钩等方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其工作经验。教育培训机构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如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3)管理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农田水利节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先进地区观摩,借鉴他们优秀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和技巧,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价值。
3.4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否长期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和水利单位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保护农田水利节灌工程,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及宣传大屏幕等现代媒体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使人们认识到节约水资源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意识到保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农业灌溉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宣传引导农民要科学有序进行灌溉及调整种植结构,让环保理念和节水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农民群众的意识中,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创造条件[5]。
4 结语
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是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特征,因此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良性发展,对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农田水利节灌工程的实施,使水资源等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和高效的利用,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利,而且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颇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