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莫“跑偏”

2021-12-29○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跑偏光荣误区

○管 窥

自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劳动教育就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发布,使得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许多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促进劳动教育有效落地。然而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需要澄清。

误区一:将劳动教育作为惩罚手段。在有的班级,学生完不成作业或者违反纪律,会被罚去扫地、除草、捡拾垃圾等。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我们很少会反思,惩罚性劳动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一边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应热爱劳动,一边却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试问:被罚劳动的学生怎能感受到劳动光荣呢?

劳动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只强调劳动而忽视了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只是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反观惩罚性劳动,学生即使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教育,甚至可能导致反教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谁表现得好才会被奖励负责某个劳动岗位,劳动光荣的观念是不是更容易扎根呢?

误区二: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做饭浇花、洗衣洗袜、参加大扫除就是劳动教育。这种“旧劳动教育”观念非常普遍。然而,在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复合型劳动比重空前增加的新时代,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如果仍将劳动教育窄化为体力劳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不利于青少年对劳动概念的正确理解,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那些已被机械化取代的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不够,吸引力不强,学生并不会真心喜欢,只有与时俱进地开展劳动教育方为上策,比如,将研究性学习、智慧型学习、项目制学习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形式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流形式等。在上海市普陀区,许多课程鼓励学生体验“智能劳动”,比如,学生通过编程制作的“智能垃圾桶”,只需说一句“香蕉皮,扔哪里?”桶盖就会缓缓打开。这样的创造性劳动,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误区三:劳动教育只搞“一阵风”。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千万不能当“耳旁风”,也不能只搞“一阵风”。然而在不少学校,劳动教育的确如同“一阵风”:“上面”抓得紧,就开展几次劳动教育活动,壮壮声势;“上面”一放松,劳动课程就形同虚设,一切又回到老样子。

劳动教育不是单靠一次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建立科学的劳动课程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扎实推进,使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成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延伸到日常生活,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去,通过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教育最忌“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应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那些重“形”不重“效”、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作秀式”劳动教育,不但收不到实效,而且助长了形式主义作风,可以休矣。

猜你喜欢

跑偏光荣误区
光荣升旗手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劳动”最光荣
皮带机跑偏原因及防偏技术探析
警惕去产能“跑偏”
奶源地建设“跑偏”了吗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光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