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教学生敬畏自然
2021-12-29沧县杜林乡第二回民小学徐盛菊
沧县杜林乡第二回民小学 徐盛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次打破人们平静的生活。生活模式的骤变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病毒?”“为什么不能出门?”“怎样才能打败病毒?”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应把握好契机,引导学生了解这场灾难的根源,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把疫情当作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活”教材。
1.提问反思,敬畏自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场所已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当学生问“人们为什么会感染新冠病毒?”“疫情从哪里来?”时,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新冠病毒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电视新闻、社区宣传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学生搜集到新冠病毒起源于动物等相关新闻后,也就理解了捕食野生动物是一种陋习,应该坚决杜绝。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人和动物、植物有各自的存活方式,野生动物经过多年进化,对寄生在体内的病毒已经产生了抗体,但是有的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抵挡不住,灾难就会发生。十几年前暴发的“非典”,以及非洲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都是因为人类非法捕食野生动物,继而不慎接触到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所致。师生可以共同讨论,一起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敬畏自然的种子。
2.调查研究,认识自然。“为什么新冠肺炎这么难治?”学生对此充满好奇。这类资料很多,学生也很感兴趣。在这一调查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独立调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各类资料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直观解读,学生从中懂得:病毒和动植物、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变化莫测,人类对它的研究还很有限,而且常常忽视它蕴含的神奇且强大的力量。
“病毒到底有多大威力?”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六年级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课,就阐述了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教师可以结合疫情告诉学生:对于风灾、沙灾、病虫灾,人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征服它们;而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生物灾难,人类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敬而远之是最好的共生方式。
还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进一步讨论:为什么有的人会公然违反法律捕食野生动物?这样就把问题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总结提升,呵护自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应注重行为引导。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旁观者,他们参与其中,宅家坚守。他们也是抗击疫情的经历者和贡献者。
针对“我能做些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对疫情的认识和体验。比如,师生一起制作手抄报,画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呼吁人们不要肆意捕杀野生动物,应拒绝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号召大家共同珍惜自然、呵护生命。
教师还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根据调查实践撰写研究报告,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提升了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