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读者是时代文化体系的重要坐标
2021-12-29刘金祥
○刘金祥
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总在抱怨自己被暴露在信息洪流之中,被动沉迷于泛娱乐化的“奶头乐”,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思考与阅读,即便打开阅读软件想好好读一本书,满屏幕也被各种穿越网文所占据。
网络深刻改变着作家的写作题材、写作方式以及读者的阅读方式,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抱怨时代起不了作用,自己所能掌握的,是做一个“优秀的读者”。正如艾略特所说:“一个伟大的诗人不是一个时代有几个读者,而是每个时代都有几个高质量的读者。”
一是依托地方高校的区位优势和实践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参观、考察、调研、学习、交流等活动。譬如:组织学生到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福安溪柄柏柱洋、百丈岩九壮士跳崖牺牲点--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霍童桃花溪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学生到福安廉村、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等,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使之内化于心;组织学生与革命斗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及其子女进行交流,或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对其进行访谈,让学生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历史场景,产生情感共鸣,得到更加详实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它启发着我们:无论古今中外,文化史究其根本是由经典写作和高质量阅读共同构成的,优秀读者也是一个时代文化体系的重要坐标,是一个社会人文氛围的基本参数,读者的格局、悟性、韧性,对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同样有能动作用。
近几年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关注,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大部分学校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关政策,当前全员育人氛围很好,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者也有层次之别、素养之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并不构成他们生活的底色和主旋律,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当中有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去阅读,有的将阅读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方式。而对于优秀读者来说,阅读已然成为他们的生活要素和“生命基因”。可以说,优秀的读者是催生经典著述的深厚根基,他们是优秀作品忠诚的粉丝,也是严苛挑剔的裁判,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觉介入,即便有经典著述发表和出版,由于缺乏广阔市场和社会基础,也无法得到广泛传播;即便诞生了伟大作者,也由于缺少精神知音和心灵拥趸,以至于其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才华就可能被埋没。因此,一个社会如果想拥有经典著述和伟大作者,必须大幅提升优秀读者的比例和数量。
检测一个优秀读者的尺度与标准,需要一种可供自测的综合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至少可以心无旁骛地阅读,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身到,眼到,手到,心到”。二是深切透析作品题旨,准确稽查原作内涵。三是在保持原著原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性的发现和阐释,赋予原著新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心声和思想。
对比以上标准,体会到自己与优秀读者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真切地感觉到,无论在哪个时代,读书都绝非一件易事,既然能够战胜惰性放下手机,由于自身素养的不足,也有可能让许多宝贵的知识营养在阅读过程中过滤流失,从而无法走进经典著述的内在肌理,成为作者的真正知音。(摘自《环球时报》,作者: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