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苗木+”生态产业集群构建探究
2021-12-29胡陈湘
刘 磊,肖 珊,胡陈湘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筑与设计系,湖北荆州 434020)
近年来,随着苗木市场的需求变化,苗木产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在苗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苗木的培育、销售等都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要想发展苗木产业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环境的改善离不开苗木的应用,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可为乡村苗木的发展注入活力,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推动了苗木产业进一步的创新。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符合党中央要求的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对苗木的多方位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苗木发展现状
1.1 苗木产业数量增长,盲目跟风现象盛行
近些年来,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各级政府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了解,推动了园林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苗木经营者和生产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老百姓也看到了苗木行业的巨大商机,在未进行市场动态调查和对当地苗木政策了解的情况下便跟风投入或转入苗木生产。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他行业的非农业人士看到这方面的商机也加入到苗木的生产经营行列,从事苗木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与日俱增[1]。伴随着苗木产业从业人数的增加,大量的苗木基地出现,苗木数量激增,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农民非但没有得到切实的利益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1.2 特色苗木供应较少,栽培管理技术缺乏
绿化苗木市场的扩大促使大量的苗木生产户纷纷加大对园林绿化树种的栽植和培育,忽视了对特色苗木的栽培管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特色苗木生产被暂停,专门从事特色苗木生产的农户日益缺乏。特色苗木的生产需要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但由于政策和资金的缺乏,导致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才未能引入。
1.3 苗木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集群形成较少
虽然目前已有河南省鄢陵县、湖南省浏阳市、福建省漳平市及四川省西昌市等苗木较为集中生产的“中国花木之乡”,但大多数的乡村地区由于苗木种植地的分散、无政策倾斜及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的限制,许多传统的苗木生产基地未形成产业化,大多数的园林苗木生产者是个体农户,分散经营。没有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苗木生产者之间联系较少,缺乏合作机制,导致乡村苗木自产自销,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没有广阔的销售渠道。在栽培管理不统一的情况下,苗木质量也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1.4 苗木发展方式多样性不足,缺少多元化创新体验
当前苗木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服务,形式新颖的苗木产业发展方式并不多见,人们缺少对苗木相关的多元化创新体验,大多数的经济型、特殊型苗木是和企业进行商业合作,对苗木进行再加工延长产业链;而对于另一些观赏性高、生态价值较高的苗木则结合当地旅游业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带动“游赏验品居”的发展,发挥产业连带效应。但随着越来越多形式相同的乡村生态游、农家乐等结合苗木衍生出的娱乐方式,非但没有使人眼前一亮,反而让人们对这种休闲娱乐方式失去了兴趣。为了经济效益和地区的发展,多样性不足的苗木产业发展终究还是要寻求更新型的产业结合方式。
2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苗木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政策的推进,对苗木特别是观赏苗木的需求逐渐增多,为苗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乡村苗木市场狭小的状况,可以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带动乡村苗木的市场供应量,对于乡村中苗木规模较小的个体户,城市相关苗木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相关苗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乡村苗木户对苗木的培育能力,加强其对苗木产业的深入了解,为更加专业化的苗木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方面,要对在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上占主导地位的乡土树种进行保护和栽培,尽量栽植成大树,建立母树林区,努力打造出特色苗木,形成“人无我有”的自然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在市场上独占鳌头[2]。
3 加快乡村振兴,引导苗木发展新趋势
3.1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苗木质量
在市场监管力度较小的情况下,许多不符合规范的苗木也进入了市场,导致苗木大量的死亡,违背了节约型园林发展的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园林工程的预期效果。苗木是园林绿化的根,优质苗木是实现优良工程的魂,因此政府要严格管理苗木市场,严把苗木质量关,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苗木,绝不能出苗圃地进入市场流通,更不能应用于工程造林中。通过专业的苗木协会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园林绿化苗木市场,用标准约束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另外地区的相关苗木管理机构应加强与苗木生产户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苗木发展现状,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同时适时对苗木生产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在交流中了解市场用苗情况[3]。从苗木栽植到出圃,在每一阶段都注重提高苗木质量,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苗木,提高苗木在市场的竞争力,带动经济效益。
3.2 加大技术投资,发展特色苗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一些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特色树种市场也将越来越大,如吸收空气中污染物的特色树种选育,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加大相关的技术投入,将会取得一定的成果。随着多个领域对苗木的广泛应用,所需要的园林苗木种类将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在充分了解人们对新事物好奇心理的情况下,选育生产干、枝、花及叶姿态独特的艺术型苗木,利用嫁接、移植等生物技术结合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手段,加快培育具有市场前瞻性的特色苗木,引领特色苗木发展趋势[4]。
3.3 加快苗木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
乡村苗木个体户自主经营不能带来理想的收入,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引领和带动已经发展起来的苗木大户,与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带多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一批专业化、标准化及管理科学化的苗木生产基地,增加乡村人民经济收入,激发乡村人民致富热情。在当地投资的支持下,购买机械设施设备,提高苗木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大型起苗机、装盆机的应用,可以在销售苗木时极大地降低人工成本,节约时间;自动灌溉机器的利用更能提高苗木的专业化,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苗木死亡,更利于苗木的生长。
3.4 实施“苗木+”策略
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和人们的努力下,河南省鄢陵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中,鄢陵县重视人才培育,实现农业现代化,支持农民合作社与新型经营主体做优做强[5]。相较于鄢陵县在乡村振兴中的举措,在乡村苗木的发展中提出了更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即“苗木+N”发展模式。1)苗木+生态产业集群,在苗木的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产业,多种产业集聚更有利于苗木的高效生产。2)苗木+线上销售,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苗木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全国市场行情。3)苗木+林下经济+生态体验,发展立体经济,苗木下种植花卉或养殖牲畜,充分利用苗木资源,增加经济收入。4)苗木+商业+栽培技术培训基地,将苗木与商业结合,利用商业宣传在专业的苗木生产地开展栽培技术培训,为个体苗木户提供专业知识。5)苗木+文化艺术产业,发挥苗木现实利益,引导青少年进行植物认知体验,增强其对保护自然的意识。6)苗木+生态疗养区,在苗木生态游的基础上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安静舒适的生态疗养区。
4 结语
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倡导下,市场对苗木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寻求苗木新的发展成为最新趋势。运用“苗木+”的发展模式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为乡村苗木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开拓创新的新形势下,苗木的多元化发展必将会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