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与栽植技术探究
2021-12-29韩欣
韩 欣
(大连市建设学校,辽宁大连 116600)
园林景观要契合功能性、审美性及生态性等方面的要求,应提高植物景观营造水平。不仅要结合整体理念做好植物种植设计,还要强化栽植技术,最终呈现预期植物景观效果。故而当下园林建设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种植设计,并提高栽植技术水平,促进植物成活与快速生长,确保园林植物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在短时间内突显。
1 植物种植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园林构成中植物景观是最为重要的,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还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这十分契合园林建设的目的,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改善环境,所以园林景观种植设计中一定要坚持生态性原则,在考虑美观性、艺术性的同时兼顾植物的生态效益,这样才能达到园林植物种植要求。针对生态化发展需求,在植物设计中要强化环保意识,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和布局,构建绿色屏障,使园林植物生态效益最大化。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可采取立体绿化方式,在植物选择中以乔木为主,然后将其与灌木和草坪等搭配,既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了审美价值,还能优化与改善环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际设计中要引入生态学理论,要坚持基本原理,创新园林植物设计理念,打造植物群落,确保多层次和多结构,使植物景观具有多种功能[1]。植物种植设计应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让园林植物景观充满生态美,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1.2 地域性原则
当前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存在照搬优秀设计,未能考虑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的问题。植物种植设计雷同严重,缺乏独有特色,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精神文化陶冶功能难以实现,也不利于生态效益最大化。在进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工作人员要明确营造园林景观的目的在于树立城市品牌、凸显本地区的艺术美,因此既要考虑审美价值、艺术性及生态效益,又要富有地域特色,彰显地域文化和特征等。园林植物景观不仅可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达到陶冶情操和精神文化熏陶的目的,还能使外来人员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城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以本土植物为主,多使用乡土植物,能够适应环境,成活率高,可更快地获得生态效益。引入外来植物进行搭配时,要从生态学角度上考虑和选择,最终要使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搭配形成植物群落,且具有稳定性和良好循环性。另外,植物布局和设计要结合地域文化与特征,如设计能够代表文化特色造型,通过植物景观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地方特色和风貌[2],这样植物种植设计独特性强,各个方面综合效益也高,还能满足植物景观设计要求。
1.3 经济性原则
景观植物设计在契合功能性要求、满足审美与艺术性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性原则。植物种植设计要节约成本,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综合效益。在植物选择上要遵循经济性,以乡土植物为主,辅助性植物可选择一些名贵的植物,但也要避免大规模使用。
植物景观设计坚持经济性原则,但不能一味追求成本投入最小化,应在综合考虑功能、审美性及艺术性基础上,做好平衡,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除了选择传统景观类植物外,还可选择苹果树、樱桃树等,在满足欣赏要求同时,增加园林景观经济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应考虑后期维护成本,通过前期进行考量,有效控制养护成本投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4 整体和谐与人性化原则
植物种植设计应坚持整体性与和谐性原则,将植物景观当成一个系统,从整体上考虑形态、结构及景观的功能等,然后结合生态学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设计要形成统一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又要确保整体和谐。植物景观构成多,各个部分具有独立性和特色,但还要具备整体性,不会产生突兀之感,组合在一起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艺术感和美观感。
园林种植设计中整体和谐还要体现在与周边建筑,还有所栽种植物方面。植物种植要结合周边建筑与整体景观与文化,具有比较好的契合性,并且要对其种植数量加以严格控制,避免量多为患。植物种植设计要人性化,根据园林景观功能和景观所在区域,使其具备一些人性化功能,如遮阳,增强园林植物景观服务功能和属性。
1.5 审美性和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要契合生态性功能要求,还要坚持审美性与艺术性。植物种植设计要充分了解现代人审美及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和协调,确保最终设计的植物景观满足绝大多数人审美需求,净化心灵,使人们拥有高尚的情操。
园林植物景观要具有艺术性,设计中一定要提高艺术品位和艺术美感,通过艺术手段最大限度提高艺术美感。要保证整体布局协调与和谐,还要借助于各种设计和组合,产生强烈艺术震撼。在遵循设计原则情况下,可大胆创新和尝试,在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组合、形态及颜色等碰撞,形成独特艺术美感。
2 植物栽植技术要点
2.1 植物配置
栽植中,植物选择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树木选择主要包含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栽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基于美观性、艺术性及生态性需要,在选择辅助性植物时要进行分析,确保植物搭配和组合能够产生美感,还能形成完整的自然群落,同时所构成景观具有层次性在不同时节可带来不同景观。
外来植物选择要增强对适应性考虑,结合植物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及本地气候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品种,防止植物由于不能适应而死亡,造成园林资源浪费,并影响植物景观整体效果。园林植物栽植中涉及很多地被植物,严格依据相关原则选择,确保地被植物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2.2 植物挑选
确定要栽植哪些植物情况下,根据要求进行挑选。树木品相要好,没有病虫害,枝干完整且强壮,尤其是一些观赏性较强的,必须要符合外形要求。园林植物种类多,在选择树木中要根据对不同品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健壮的植物,降低移栽后死亡可能性。
强壮树木还能在栽种后快速生长,可在最短时间内满足观赏需求和产生生态效益,故而要一定要严抓树木挑选关口。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类,与整体环境协调性高的,可在培育基地挑选优质苗木。
2.3 土壤处理
园林栽植质量与土壤有较大的关系,故而需要在前期采用技术进行处理。结合植物种植设计,确定栽种区域,然后依据所要栽种的各种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对土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优化土壤时,要先对土壤进行检测,明确现有土壤中所含各种物质,掌握土壤pH 值等。在这个前提下分析每种植物健康生长对土壤肥沃程度及土质中营养物质的需求等,制订土壤改造方案和计划。
实际操作中可采取换土技术,但要依据栽种植物对深度的要求,确保厚度满足要求。栽种也可通过提前施肥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使土壤达到栽种标准。在栽种前可根据需求进行翻耕,让土质结构变得疏松,为植物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3]。土壤要采取杀菌处理,防止栽种后产生病虫害,影响园林美观性和生态效益。
2.4 移栽
园林植物移栽非常重要,挖树和栽种最好在同一天进行,不宜间隔时间太久,否则会影响存活和生长。挖树前进行修剪,依据树木品种确定修剪方式,修剪要尊重生长规律。一般情况下要剪掉多余枝干,防止脱离土壤后水分和养分消耗过大。挖树不能伤到根系,合理确定距离。做好根部保护,在挖树中按照要求留土球,并要将其包裹起来避免搬运中掉落,导致根系受到损伤或者是失去养分供应,导致移栽后不能成活,或者是生长状况不好。运输中树木较小的可人工搬运,针对体型大且难以接近的,应利用专业装卸车辆进行搬运。
根据树木大小挖坑,并要结合生长特定和栽种要求确定深度。挖坑时土壤要分开来放,在挖坑完成后将树木放到坑中并将其扶正,在没有窝根情况下填土。先填底层土,一般湿润度比较好,有助于树木扎根和吸收养分,填完底层土之后填上表层土[4]。栽植填土到一定程度,应当向上提一下树木后用脚踩实土壤。地被植物栽植要根据栽种地大小确定好密度,然后严格依据要求栽种。
2.5 养护
园林植物栽植效果与养护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养护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养护也就是栽植中养护,对刚栽植的树木进行必要的支护处理,同时还及时进行灌溉。一般在栽种2 d 后需要对植物浇水,必须要浇透。第2 次浇水要间隔一定时间,通常在5~10 d。
后期养护中要定期清理杂草,防止其影响美观性,同时也能减少对植物生长影响。后期养护是长期性的,一定要做好浇水和施肥工作。为了节省水资源,应根据植物不同阶段对水分需求及降水情况确定浇水时间和浇水量等。浇水方式很多,选择能够最大程度节约水资源的方式。每种植物对养分需求不同,各生长阶段需求也有差别,故而施肥要根据植物实际需求进行,肥料种类要多样化,防止造成土壤板结[5]。平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掌握各类植物常见病害和虫害,提前预防,在出现后及时治理。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技术,结合农业管理方法,提高防治成效。植物修剪也很重要,依据园林植物景观所要呈现美观和艺术性进行,做好造型打造,并要有利于植物生长。
3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与栽植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设计理论和艺术手段等合理布局和搭配,使不同植物优化组合,呈现出不同形态、不同色彩及不同景观等。这样既能带来人们视觉享受,促进艺术审美能力提升,还能优化环境,达成生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