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的实践样本
——基于融合理念的小学中草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
2021-12-29李运玲
□ 李运玲
一、传承:民间本草,芜中生蒿
2017 年,一场区级少先队研讨会上,即将退休的鲍老师神采奕奕地讲着“杠板归”。只见他手举刚从路边摘的“杠板归”,现场演示采摘叶片、捣烂取汁的方法,并将其涂抹在蚊虫叮咬的伤口处。学生看完老师的演示后分小组展开体验,你一片我一片地尝试,经历“看—摸—闻—识”的过程,感受中草药的神奇。鲍老师拿出小锣鼓编了几句顺口溜。
出门看看满地草,识得样样都是宝。
紫花地丁犁头草,无名肿毒能治好。
民间草药老实好,水蜈蚣、毛道士,
清热解毒消炎好,自己煎药喝下汤,
躺在床上被盖好,等会出汗烧退光。
“中草药里有神秘的故事,有神奇的体验,有独特的文化。”鲍老师深情地告诉同学们,“白鹭洲基地里收集了能盆栽的常见中草药,欢迎大家来打开《民间中草药》这座丰富的资源宝库。”
离退休还有2 个月的鲍老师用中药课展现了自己对中医文化研究的追求。他甚至自编了教材《民间中草药》,其内心对中草药的研究热情和对中医文化的传承精神,打开了我校中草药课程的探索之路。
二、转折:“疫”路逐梦,思索改革
2020 年疫情期间,习近平主席曾强调通过中西医结合完善诊疗方案的重要性。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都在提醒学校和教师,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医药文化值得发扬光大,中医药校本课程是可以尝试的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学校必须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去思考,用心融合学校文化,提升教育目标。学校以“原道——立本溯源·道法自然”的办学理念为指引,结合校训“立正心,弘本真”的实践性教学思想,与中医强调身体阴阳平衡,追求健康本真的目的融合,提出了“逐梦本草气正健体”的课程总目标。根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目标确立后,学校总结了中草药课程实施的方法和经验,结合防疫工作的要求,确立了新的课程名称——“逐梦中草无华”,旨在传承中华的传统中医文化,逐梦本草,实现“医脉相承”。
三、创融:资源汇聚,文化融合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组,对学校中医文化的传承进行环节设计和实践。课程规划设计前,首先要讨论的是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对此,课程组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实践育人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可以与新劳动教育课程相融合。劳动教育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可以通过中草药种植的实践贯彻新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自己制订目标,教师随时跟踪观察,对其进行操作指导。
其次,学校既是STEM 种子学校,又是浙江省规划课题《新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单位。这样的背景与中草药课程建设相辅相成。因此,学校可以结合课题研究,促进中草药课程的落实。
最后,疫情让师生对中医药文化更加自信,学生可以通过学中医、识草药,来修正气、强身体。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研究思路:一是立本溯源,关注文明习惯和中草药劳动实践。即以中医的相关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让他们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积极学习、强身健体。二是道法自然,渗透内练保健的意识,进一步传承中医文化。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用中医养生的知识进行自我防护。三是信念引领,结合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美好的向往,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度。
不论是外在的技能学习、习惯养成,还是内在的情操陶冶、信念磨炼,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健康成长。
四、合力:多彩课程,价值实现
为落实课程目标,学校在原劳动实践基地的草药特色区增加了太空种子区、盆景展示区、动物养殖区。这些区域的增设是为了让学生在种植中草药的过程中,对比其他植物特性,并进行动物喂养实验,开展多元的学习方式和更丰富的课程探索。同时,学校整合校内原有的其他成长基地,结合课堂内外的活动,借助现代技术,利用多方合力,进一步实现课程价值。
(一)开发多个场地,发挥基地合力
保留自由活动时间和场地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学校将校园内连接草药基地的四个辐射点,即心理健康站、本草园展示区、逐梦苑长廊和教育技术综合实践通用教室作为课程的活动场地,促成课程落实。中草药初识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到基地中,借助相关App认识不同的中草药。出发前教师先提出问题:怎么区分形似的草药?怎么了解这些草药的药用价值?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或借助网络寻求答案,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答案和查阅到的资料补充到班级空间中,方便其他同学查阅。进入基地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由探索活动,借助相关App确定植物的名称、习性、特点等,了解多种不同的草药。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油然而生。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印象中“老气横秋”的中医学问竟如此有趣。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发挥课堂合力
课,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是创造活动的源头,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中草药课程的落实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当年李时珍尝百草,编写著名的《本草纲目》,提出发现草药的首要做法就是观察对比。在五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上,教师就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对比活动。活动的起因是有位同学说自己在板蓝根盆栽中种了一株特殊的“草药”,教师就此提出问题:对比观察这株“草药”与板蓝根有什么不同?它是什么?这引发了全班的课堂大讨论。学生从根、茎、叶三者的特点展开观察和比较,提出板蓝根叶呈椭圆形,叶片肥大,而这株草药叶子尖而细长;板蓝根茎部较粗,一折就断,而该植物茎细小且有韧性;相比于板蓝根的根,该植物的根更细长、发达。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相关App,得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杂草——狗尾巴草,没有大的药用价值。由此可见,中草药课程能够助推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中医文化的种子也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三)组织多学科参与,发挥技术合力
当代的学生生活在技术爆炸的时代,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引导学生拓展对中草药的认识,甚至对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可以使中医文化更具现代气息。三年级一节班队课中,盆栽“黄栀子”小组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学生把黄栀子从山里移栽到花盆中,他们细心呵护,每天观察,不时给黄栀子浇水。但是,没到半个月黄栀子的叶子就开始枯萎、脱落。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邀请科学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一起,与学生进行综合大研讨。一次项目探究研讨活动自然发生。在综合实践通用教室里,教师指导学生用大屏幕显微镜观察黄栀子的根系。学生发现黄栀子的根系很发达,他们判断,是因为花盆过小,黄栀子的根系伸展不开导致其枯萎死亡。学生进一步借助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他们的猜想得到了证实。由此,学生了解到这种中草药不适合泥土盆栽,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调配营养液进行养护并注意每天加入适量的水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体验了探索的乐趣。自从课程开设以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传统的中草药课堂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萌发了新的生机。
(四)采取多元化评价,发挥评价合力
本课程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成果性评价为辅。学校旨在借助评价实现集体的进步与个体的成长。人手一本的《草药成长档案》里包含着学生的观察、比较过程,也有相关数据信息,还有学习中草药的活动照片;“原道成长币”则是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的量化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原本胆小害羞的学生小S 开心地说:“我已经积累了50个成长币,下次草药节的时候,我要换端午节的驱虫香包送给我的奶奶,希望她健康长寿!”在中医文化节上,学校以校级、班级、小组和个人等为单位进行成果展评,并用摆地摊售卖的形式展示成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购买”学习成果,品尝在中草药膳食理念下制作的美食,学校中医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
五、反思:医脉相承,未来可期
从目标定位到实施落实,“逐梦中草无华”课程建设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课堂教学与学科拓展的融合,实现了文化对接、资源共融。
(一)医脉相承,实现文化对接
“逐梦中草无华”只是本校校本课程群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学校不仅延续了前人的梦想追求,继承了传统文化,更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于其中,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校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发光发热。从一位教师的自主课程到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该课程的顺利推行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含义,与学校文化“立本溯源,气正健体”有着无缝对接的关系,与“保证健康、推行劳动教育”的理念也完美融合。
(二)学科互通,资源共融
“逐梦中草无华”校本课程连通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体现出了特有的桥梁价值。
1.学科互通。根据中草药综合实践的共通性特点,教师将校本课程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通过项目化的形式和现代化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中医知识的同时,拓展更深层的学科知识。这也是传统文化课程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2.资源共融。白鹭洲中草药综合实践基地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但它不是唯一的场地。学校以该场地为中心,向校园内辐射更多的功能区域,发挥基地的合力,保障课程的可实践性。反过来,课程又进一步促进了基地的发展。对学校现有的资源教室和功能区域进行开拓延伸,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使基地建设充满活力,课程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也是课程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共同成长,未来可期
校本课程“逐梦中草无华”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体现的是中医的学习,但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让学生从小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理念,实现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而课程实施需要教师团队的打磨,但课程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紧跟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用课程的眼光看待教学。学校在办学中遇到现实困难,可以结合顶层设计,整合所有资源,解决当下的教育需求。由此,学生、教师、学校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体而言,校本课程“逐梦中草无华”从发展的角度融合传统中草药文化,充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是特色课程校本化的具体体现。学校通过基地建设、技术跟进,发挥课堂合力,实现师生共育,让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劳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中发挥出了时代价值和现实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