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研究

2021-12-29于战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生机制党组织

于战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社科部, 广东 广州 510405)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把握和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高校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但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为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学校、 科研院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所以, 要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 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可持续提升提供学理支撑。

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耦合关系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和特质

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 首先应对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行分析。 对于组织力, 国内学者分别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认为它是组织在设计、 运行和发展中形成的合力。[1]二是认为它是组织的不同要素发挥作用, 使组织形成、 巩固和发展的能力。[2-3]在研究组织力的基础上, 学者们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分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一是认为它是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总称[4], 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进行实践的能力[5]; 二是认为它是组织整体展现出来的政党力量[6], 是基层党组织不同层次感的力合成的力量体系[7]。 综上所述,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为有效实现其功能和性质, 设计、 调配和统合内部和外部各种要素, 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合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特质包括能量、 活力和信任。 首先, 能量是指基层党组织整合、 利用组织内外资源产生的效益。 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需的资源主要指党建需要的人力、 物力、 财力和载体。 基层党组织只有具有一定的能量才能统筹上述资源对内教育管理党员, 对外带领师生完成中心任务。 因此, 能量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生成的重要动力要素。 能量成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显性彰显, 组织力充分发挥作用说明组织力能量具有一定的水平。 其次, 活力指基层党组织面对问题的反应、 决策及其对方案落实的效率。 对上级精神、 任务的落实以及对师生关切问题回应的效率高低, 体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 引领师生创新创业、 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党员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领师生进行学科、 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需要党员发挥其创新性。 而作为主体性内核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决定基层组织效率的重要元素, 决定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的水平。 再次, 信任指党员、 群众对党组织的理解、 支持和拥护。 执行党的教育路线、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 离不开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这以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为前提。 信任作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结果, 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及时回应师生的关切、 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 这会增强师生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而师生对党组织的支持、 拥护会进一步提高党组织落实计划的效果和对问题的回应效率, 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耦合关系分析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过程中要素的结构、 功能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包括资源高效利用、 任务协调和落实及其反馈、 师生利益满足与反馈常态化、 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民主氛围营造、 监督和纠错、 关爱和扶持等七个要素。 通过分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要素的关系, 管窥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第一, 因为基层党组织只有整合组织内外资源, 才能统筹组织要素, 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 顺利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 所以资源整合高效利用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用发挥的前提。 第二, 只有基层党组织任务和资源完美契合, 才能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结合上级和群众的反馈意见, 基层党组织对落实上级精神的方案进行及时修正以及对未来工作制定更周全的计划, 使组织力建设实现有序和可持续。 第三, 师生利益满足度是衡量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效果的试金石。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指出, 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 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 基于师生对利益满足度的评价和反馈, 基层党组织获得师生对需求质量和水平的新要求,而满足这些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具有更大的能量, 这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供动力。 第四, 对师生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帮扶, 使他们能共享高校发展的成果,实现他们对美好教育教学、 科研和生活的愿景。 这就破除了“塔西陀陷阱”, 增强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存在感, 增进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 拥护和信任。 第五, 无论是对党组织内、 外资源的统筹运用效益的提升还是对组织力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以及师生利益满足度的保障都需要及时的监督和纠错, 从而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提供保障。 第六, 浓郁和谐的民主氛围可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对重要的问题畅所欲言、 建言献策, 使他们在方案的落实中群策群力形成协同一致的力量, 发挥出创造性, 使基层党组织要素达到最优化配置。

我国高校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中往往重视基层党组织机构的调整和设置以及影响组织力建设的具体因素而轻视机制的建设, 造成了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高校党建的要求。 因此, 应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 探讨其逻辑和生成路径。

二、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内部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内部机制指基层党组织运用资源应对高校和谐稳定、 文化传承、 人才培养与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增强师生对组织认同感问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资源整合高效利用、 任务协调、 组织任务落实与反馈、 师生利益满足与反馈常态化等四个要素。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高效利用机制

整合利用即对现有和潜在的资源进行通盘筹划, 综合高效利用。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之间利用共建共享的方式统筹校内党建场所、 经费和人力资源; 基层党组织和高校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企业、 事业单位实行结对共建, 建立党员理论和实践教育基地。 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统筹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载体和内容如学习强国平台、 党员随身微教育以及其他各种红色文化教育类App。 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召开线上“三会一课”, 抗击新冠肺炎、 停课不停学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 使一般党员从疫情初期被动居家到主动在线上为师生宣传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 心理学专业党员师生利用专业技术优势线上为隔离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为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 发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达到整体提升党员学习效果的目标。

总之结合上级精神、 工作要求和师生需求, 对党建资源充分利用进行论证、 制定利用的最优方案; 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与对方案实施过程即时反馈相结合。 所以, 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的平台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资源利用的重要动力源, 为基层党组织资源效益优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而组织资源效益优化使该机制的价值最终得到彰显。 基层党组织资源利用机制不仅有效解决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而且提高了基层党组织优化配置组织内外要素效益的能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任务协调机制

协调指合理安排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 评估任务和人力资源能力、 爱好和优势契配程度。 针对常规工作, 采取支委分工协作、 支部与群团组织协同的形式。 党政联席会议合理安排常规任务和专项工作, 评估任务和党员群众能力、 爱好和优势契合程度, 对党员群众的工作成效进行及时反馈, 并对党员、 群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专项工作和重要工作, 动员党员力挑重担, 党员之间、 党员和群众之间协作攻克“急”和“难”的任务。 如动员党员担任专业负责人、 课程建设负责人、 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以及重大项目负责人。 针对中老年教师新媒体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 年轻教师具有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实行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帮扶。 所以, 基层党组织任务协调方式和载体是基层党组织任务协调机制运行的起点, 人员之间的协作攻关是任务与人员匹配效果发挥的保障,而任务与人员匹配程度制约着该机制功能发挥的水平。 基层党组织任务协调机制使组织力建设任务和组织力建设主体达到最佳组合, 不但能有效发挥党员、 群众的特长, 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优化党建人力资源的配置, 提高他们任务执行的效率和完成的质量,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活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获得感, 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党员、 群众中的存在感, 有利于形成他们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任务落实、 反馈机制

任务落实和反馈指结合问题和上级精神, 形成方案并迅速予以执行; 针对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反馈。 基层党组织针对问题把上级精神与部门中心工作相结合及时进行决策,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有力执行。 学校组织部门、 二级部门党委(总支)对基层党组织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反馈, 基层党组织适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接受上级反馈意见及时反思整改。 所以, 基层党组织对上级精神的落实与汇报推动着上级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评价和反馈, 它们决定着该机制功能的实现。 而基层党组织对上级评价和反馈的举一反三, 为该机制运行效果的可持续提升提供动力。 组织任务落实和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解决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的问题, 使组织任务落实和师生问题解决有了充分的保障。

(四)师生利益满足、 反馈常态化机制

它是指基层党组织对师生利益诉求表达和及时回应以及对师生关心问题解决的效果及时跟进。 利用基层党组织、 群团组织有效联动搭建的线上线下师生诉求表达的平台, 针对收集的师生学习、 生活和科研中的一般问题, 借助学校党委、 行政和教辅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二级教学部门基层党组织制度、 学校行政、 教辅部门党组织对口支援二级教学部门基层党组织与双方协同共建机制, 协同行政和学校相关部并予以解决。 以校地共建为平台, 争取相关资源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园难的问题; 以教师晋级需要为契机, 协同行政进行高水平课题申报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辅导。 同时及时跟进师生问题解决进程并关注他们的反应。 所以, 师生诉求表达为师生利益满足、 反馈常态化机制输入运行的动力,推动党组织对师生差异化利益进行整合。 对师生利益满足的动态跟进又促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倾听师生的新诉求。 师生利益满足、 反馈常态化机制有效避免了师生反映问题渠道不畅、 有反映无回应的局面, 建构出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微观机制, 增强师生对基层组织的信赖感。

三、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外部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外部机制是指高校党委、 组织部门和二级党组织解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活力缺乏、 能量不足和信任感缺失的问题中所形成的模式及其相互关系。 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和谐氛围营造、 监督和纠错、 上级关爱和扶持等三个要素组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外部机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和谐氛围营造机制

民主氛围营造指通过对党员开展党员权利的教育和落实民主制度, 使党员确立民主意识。 党内民主指党员在组织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 党内民主氛围作为党内和谐团结的表征, 涵盖党员干部民主涵养、 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之间平等、 自由交换意见的活泼局面。[8]该机制主要包括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科学谋划、 顶层设计基层党组织民主和谐氛围营造内容和评价体系, 基层党组织疏通党员群众意见表达的渠道及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纠纷, 创新党员认同党内和谐民主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载体, 学校组织部门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克服政治生活形式化和庸俗化问题以及开好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 同时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对党员领导干部权力和对党员权利重视程度不平衡的倾向, 既要避免无原则一团和气违背党性的行为, 又要建构坚持分工与合作相统一的平等式同志关系。 加强对党员民主和权利意识教育, 使他们熟悉和掌握民主规则, 提高他们参加民主生活的能力。 创造党员参加党内重要问题调研、 论证和决策的机会, 使他们在党内实践中增强民主素质。 因此, 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民主和谐氛围的战略顶层设计、 党内民主和谐教育的载体和师生意见表达和问题解决平台、 党内民主和谐制度保障分别是基层党组织和谐氛围营造机制的前提要素、 关键要素和基础要素。 前提要素为后两者建构思想条件, 关键要素确保其他两个要素的价值实现, 基础要素为其他要素的运行提供动力。 只有这样高校基层党组织和谐民主氛围营造机制才能产生出干事创业的民主氛围,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使党员之间、 群众之间以及党员和群众之间互信互助。 这不仅能提高党员使用资源的效益、 增大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能量, 而且使党员群众能创造性地执行党组织决策、 提高任务完成的效果, 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活力。

(二)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督、 纠错机制

监督是指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落实上级精神和基层党组织运用党内法规对党员群众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 它包括学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党中央有关教育精神监督与纠错、 组织部门对基层党组织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党建资源的使用及效益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反映、 专项工作进行督察和纠错、 二级部门党委(党总支)对基层党组织落实上级要求的具体事项进行事前督促、 事中指导和事后检查以及基层党组织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同时落实组织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通过戴党徽、 亮身份活动使党员接受党外群众监督。

纠错指发现识别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错误并定性危害程度, 矫正改错; 进而核验完善, 依据造成的影响和性质进行追责和惩戒; 其中发现和查找错误是纠错的前提, 改进矫正是纠错的中心环节, 执行、 核验、 反馈进而复善是纠错灵活性的彰显, 对错误追根溯源并对相关人员问责追责是纠错的保证。[9]

所以, 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监督、 纠错机制是党组织监督功能持续发挥的关键, 能极大程度地保护党员、 群众担当干事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它还能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以及运用组织内外要素满足师生需求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提升基层党组织要素的整体合力和组织运转的效益, 保障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活力发挥。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关爱、 扶持机制

它是指基层党组织对困难师生进行精神、 物质上的帮助和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 激发他们内生性发展能力, 使他们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 达到渡过难关、 恢复身体和良好精神面貌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心工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生活、 工作和学习困难。 师生党员的相关问题是我们党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关心困难党员师生, 针对因病致贫无法负担高昂医疗费用的党员, 指导群团组织发动师生、 争取社会救助渠道进行捐款。 协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资源对家庭发生变故的党员及时进行心理援助, 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应激的过渡期。 针对大龄青年教师婚恋问题, 协同学校工会开展联谊活动, 切实解决他们的终身大事。 结合学生的学业发展、 创新创业、 思想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等问题, 通过课程思政、 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消除他们成长中的烦恼。 结合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压力, 与行政协同选派青年教师赴科研和教学高水平院校取经、 进修, 邀请相关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辅导。 对师生的关爱和扶持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增进他们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 实现他们对党组织信任的目标, 进而使他们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四、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逻辑和生成路径

(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逻辑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内部、 外部建设机制自身要素之间以及二者彼此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为基层党组织调配资源和优化利用资源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任务协调机制使任务与党员匹配和党员、 党员干部、 群众之间协同提高任务完成质量, 使资源利用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从而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能量, 使它们成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基础。 同时任务的落实、 反馈关系到组织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和组织力的活力能否彰显和提升。 所以, 任务协调机制与落实、 反馈机制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内部机制的关键环节。 师生利益诉求满足、 反馈机制, 推动基层党组织更深入倾听师生的呼声, 师生新的诉求输入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为他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促进他们获得感提升制度化, 从而形成对基层党组织可持续性支持、 信赖和信任。 因此, 师生利益满足和反馈成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内部机制的动力。

基层党组织和谐民主氛围直接影响党员、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协作共事的效果和组织任务完成的质量, 从而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能量的增强和活力的发挥, 因此它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中处于前提地位。 监督纠错机制使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朝着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方向前进,确保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活力实现, 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外部机制的保障。 关爱扶持机制的运作效果好坏, 决定着为基层党组织获得社会支持资本量的多寡和质的优劣, 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能量发挥的关键。 所以, 它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外部机制中处于基础地位。

综上,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分别以基层党组织和谐氛围营造机制和关爱扶持机制运行为前提与基础,在基层党组织监督纠错机制良好运行的保障下, 基层党组织的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任务协调机制推动任务落实与反馈机制运行, 确保师生利益诉求满足反馈机制的有效运作, 这就使组织力建设机制的一个完整运作过程得以实现。 基层党组织任务完成的效果与师生利益满足、 反馈常态化机制的运行又推动基层党组织监督纠错机制的运作, 客观上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谐民主氛围的升级和关爱扶持力度的加大, 由此而开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下一个循环运行。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机制的生成路径

一是建构高校基层党组织与所在社区机关、 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资源互补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协同创新联盟, 实行高校内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后进基层党组织共建, 提高基层党组织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是实行菜单式任务认领和任务动态调整、 协作有机结合, 确保任务完成的质量以及党员的获得感、 满足感良性互动, 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任务协调机制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三是发挥高校党委系统部门、 高校二级机构党委(总支)领导干部对基层党组织落实上级精神的检查、 督导职能, 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及时应对问题, 形成有效决策和高效率执行, 激发党员、 群众发挥监督、 建议功能, 从而建构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任务完成和效果反馈的动态监控机制。

四是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及时发现师生在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 问题和利益诉求, 发挥制度顶层设计优化利益格局、 缩小利益差距的功效[10], 建构师生成长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师生差异化利益的整合, 从而提高群众利益满足、 反馈常态化机制的功能。

五是以文化和谐、 组织和谐和行动和谐[11], 促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谐民主氛围营造机制的运行。 一方面, 增进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 使和谐成为党员们自觉的价值追求, 形成党内文化和谐。 另一方面, 党员领导干部、 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中, 相互协调配合, 促进基层党组织和谐。 另外也要教育引导党员们自觉将文化和谐、 组织和谐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体系, 外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达到基层党组织行动和谐。

六是切实保障党内纪检法规条例、 民主集中制和党内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 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 保障党员行使监督权利, 提高党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 从而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提升监督纠错机制的实施效果。

七是高校党委层面实施顶层设计, 从政策供给侧的角度完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和资源利用保障, 行政教辅基层党组织和二级教学部门基层党组织共建, 实现经济资本在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合理化配置和流动,从而为基层党组织关爱扶持机制运作提供动力。

机制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逻辑及其生成路径共同推动着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它们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能量, 激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活力, 增强师生对党组织的认同。

猜你喜欢

师生机制党组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麻辣师生
皮革机制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