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及预后探讨
2021-12-29黄健
黄健
(青海省玛沁县人民医院,青海 果洛 814099)
0 引言
外科通常采取开腹手术对患者胆囊进行摘除,但是因为其通常是对患者直接开腹进行胆囊摘除,虽然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会导致患者的手术创口过大,往往会产生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1]。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目前,国内外对治疗胆囊切除术对普遍选择腹腔镜,该手术方式已经逐渐开始代替传统的开腹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2]。此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治疗中普遍的急腹症之一,因为该症状患者的胆囊会出现局部粘连的情况,Calot 三角区域的增厚粘连导致患者胆囊组织在手术视野下不清晰,不利于手术医师对患者胆囊进行解剖[3]。起初,因为临床技术不成熟,此类患者被普遍认为不能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但是随着现代临床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逐渐成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规手术方式[4],现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开腹手术,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以及6例,年龄22~66岁,平均(35.6±7.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例以及10例,年龄24~74 岁,平均(36.2±7.8)岁。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学历、性别)上进行对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参与本次观察的两组患者均没有胰腺炎、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是自愿参加,签订了自愿说明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对患者进行插管全麻后,使患者姿势保持仰卧,并且患者身体适当向左边倾斜,以此来保证执刀医师的手术视野。患者全麻后,在患者右边上腹的腹直肌切开,切口大小为5cm,同时使钝性分离后,使用电刀及时切断患者胆囊管,同时取出患者胆囊后,开始对患者的胆囊管进行结扎,经过多层结扎检查后对患者进行关腹,整理患者衣物,帮助患者盖好被子,送入观察病房。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的切除。患者状态在全麻后,患者姿势为仰卧姿势,稍微使患者身体向左边倾斜,在患者的脐部上下进行开口,在切口处建立起气腹,再在患者右侧肋缘下的锁骨中线和剑突下做探查切口,送入腹腔镜和电刀,这样有利于执刀医师清楚明了患者胆囊的具体炎症程度以及患者胆囊周边实际情况。胆囊切除方式主要采取顺逆结合的方式,随后,将患者胆囊进行切除并且取出,观察患者其渗液实际情况,此后有助于放入自引流管,将患者胆囊颈部前后的浆膜切开,从而达成Calot 三角区域,有利于解剖以及游离胆囊管实施开展,从而达到手术的目的。最后对患者进行缝合切口,进行关腹,整理患者衣物以及盖好被子,随后送入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式后:①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包括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患者排气时长、疼痛持续时长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长;③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 来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可以明显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这三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排气时长、疼痛持续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长这三个方面能直观看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改变,由此也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同时患有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逐年增加[5]。此外,采取开腹手术对患者胆囊进行摘除,但是因为其通常是对患者直接开腹进行胆囊摘除,虽然直观可行、成功率高,能达到手术的治疗目的,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会导致患者的手术创口过大,患者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感染,往往会引发患者会产生术后并发症,患者护理时间长,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6]。
采取开腹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①因为胆囊处动脉血管直径较小,患者胆囊炎出现水肿时容易引起执刀医师对解剖具体部位内容的不清楚,增加手术难度,并且在胆囊剥离阶段,患者容易被电刀意外损伤,从而引起患者活动性出血;②在特殊情况下电刀会出现刺伤患者肝部,但是在患者早期的出血情况是不易被察觉的;③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胆囊床周边有静脉窦,但是当静脉窦出现损伤时,患者会出现出血状况以及引发术后并发症[7]。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是当前新兴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出血、胆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相对小[8]。
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中患者出现术中出血情况,通常是由于患者胆囊床周边的静脉窦出现破裂后所导致的。同时在腹腔镜下视野进行胆囊切除,对执刀医师完成精细化的治疗操作更加便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血、胆漏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发生[9]。通常情况患者手术失败一般与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关,为此,出血量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自始至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反之,如果对患者出血量无法有效控制,手术医师要果断停止,采取开腹[10]。所以,不是说所有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能成功采取腹腔镜下对胆囊进行切除,实际情况还是要根据术中患者身体以及执刀医师的实际操作,进行针对性处理[11]。所以,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在我院接治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且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共计42例,分为两组进行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的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相对于常规开腹手术而言,其在住院时长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有明显降低,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7d 左右,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因为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创伤面积都较小,使得患者的恢复时长极大缩短。本次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其在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大量推行[12-13]。但是,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患者实际身体情况,以执刀医师手术技术的熟练度和丰富临床经验作为基本前提,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14-1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对治疗急性胆囊炎同时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比较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研究并推广。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议患者是否采取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便达到患者恢复情况快,及早出院,有效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