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在法国:译介,出版与传播

2021-12-29高璐夷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译介红楼梦出版社

高璐夷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法国人介绍中国小说始于18世纪的故事传奇。19世纪法国对中国小说的接受呈现更多自觉性,译介内容以传奇和才子佳人为主。20世纪法国对中国小说的译介进入新阶段,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选译东方国家文化名著编辑“东方知识丛书”,负责工作的罗歇·卡约和艾田蒲把中国古典著作列入丛书翻译,宣扬中国文化。但是,法国却在《红楼梦》译介与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他国家。

一、《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情况

《红楼梦》在法国引起的关注相对较晚,19世纪法国汉学家巴赞和鲍狄埃合著的《现代中国》中曾提到《红楼梦》。此外,1885—1902年出版的《大百科全书》第11卷“中国”条目中曾述及《红楼梦》。1893年法国汉学家考狄在《汉学图书》和《通报》上介绍了英译片段[1]。1912年,法国汉学家莫朗选译《红楼梦》第一回,是已发现的最早版本[2]。《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较晚且研究不足,这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严重不符。《红楼梦》法语版译介的标志性事件当属1981年全译本的出现,之前的翻译都是节译,而阿梅尔·盖尔纳的节译本则颇具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法国的《红楼梦》译介呈碎片化,许多译者只翻译了几回,甚至一回。翻译较多章节的阿梅尔·盖尔纳是由德语版转译的。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译介有零星高潮。直到20世纪30年代,《红楼梦》研究才隐隐出现小的高潮,以郭麟阁、吴益泰、李辰冬等为代表的留学生纷纷选择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郭麟阁在博士论文发表前陆续翻译前五十回并在报刊上发表。

表1 《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出版情况

1957年,阿梅尔·盖尔纳法文节译本由巴黎居伊勒普拉公司出版。1964年,他翻译的《红楼梦》第二卷出版。1965年,两卷法文本《红楼梦》同时出版。阿梅尔·盖尔纳既是译者,也是诗人,对原著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大多采用了归化翻译法,比较符合法国人的接受习惯,但译本中中国文化元素流失严重。

1981年11月,第一个法语全译本分为两卷在巴黎出版。旅法翻译家李治华和法籍妻子雅克琳合译,李治华的老师安德烈·铎尔孟审校。李治华当时主动请缨翻译,因为他出生于北京书香人家,熟悉中西文化,为翻译打下扎实基础。审校铎尔孟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参与创办中法大学,中国文化造诣较高。铎尔孟的贡献主要在诗词译介方面。他本身就是诗人,精通法文格律诗。人生的最后10年,铎尔孟在巴黎郊区华幽梦修道院与世隔绝。李治华每周星期二下午都会带着新译出的章节赶到修道院,与铎尔孟一起探讨,10年从未间断,直到先生去世。铎尔孟去世后16年,终于推出全译法文版《红楼梦》。李版是迄今唯一一部法语全译本,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坚持忠实性翻译原则,尽可能还原原著风貌,是难以超越的标杆。2002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艺中级荣誉勋章”。2003年中国《红楼梦》学会等单位授予李治华夫妇“《红楼梦》翻译贡献奖”。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时接见了李治华先生,高度评价了他的译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国际意义[3]。

1991年法国汉学家雷威安的专著《中国古典文学》里有对《红楼梦》的简要译介,包括于如柏专文评述与李治华摘译各一节。

2015年《红楼梦》连环画在法国的出版则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开始走向法国大众。连环画选取了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红楼梦》连环画。连环画以钱志清的原文为底本,尼古拉·亨利和司墨翻译。在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首次亮相。绘本以孙温画作为基础,用包括法语在内的四种语言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纵观法国《红楼梦》一百多年的翻译史,《红楼梦》的译者主要是中国译者,翻译方式以节译为主,显示出法国汉学界对此书关注与研究不足。在翻译策略上,盖尔纳译本采用归化方式翻译,更符合法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李治华版本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该版较为忠实地还原了原文的文化与文学内容,但为了忠实原文,有时则过度翻译,不免也遭到一些批评。自李治华版本之后,再无全译本推出,2015年连环画版本的推出为《红楼梦》在法国传播开创了新的方式。

二、《红楼梦》在法国的出版情况

《红楼梦》单独译介出版主要就是盖尔纳版、李治华版和连环画这三版。盖尔纳节译本书前说明是根据库恩德译本转译。全书红色纸面平装,附改琦《红楼梦图咏》中宝玉木刻一帧[4]。

李治华全译本从开始译介到出版发行历时27年。首先,全译本的推出要归功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筹划和汉学家的精心组织。50年代,巴黎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艾迪昂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组织出版《世界文学代表作·东方知识丛书》,时任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中文系教员的李治华主动请缨翻译《红楼梦》。其次,伽利玛出版社对全译本出版大力支持。《红楼梦》列入该出版社“七星文库”,全书用圣经纸印制,两册共3200多页,书价为490法郎。除去正文,书中还有72页引言、参考书目以及96页注释,199张木刻插图,400多个人名对照表,以及大观园地名表、贾氏家族一览表等[5]。再次,伽利玛出版社(Groupe Gallimard)对全译本的传播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它是法国最大的文学类出版社,1911年由加斯东·伽利玛创建于巴黎,主要出版文学艺术、人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和期刊。伽利玛是法国出版界的一面旗帜,法国文学中最好的作品四分之一都由其出版。自出版社创立至1975年加斯东辞世,出版社的作家6次获诺贝尔文学奖[6]。“七星文库”成了作者文学地位和学术成就的象征。出版社1978年将中国古典文学纳入“七星文库”,出版了《金瓶梅》 《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著作。入选“七星文库”既是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译者翻译水平的肯定。

2015年10月23日,值曹雪芹300周年诞辰之际,法国FEI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连环画法文版出版发行,发行得到了法国出版总署支持。这套连环画共16册2284页,以礼盒形式进行发售,售价为69欧元。FEI出版社还与国内出版社开展合作,出版了连环画版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使中国文学经典以漫画形式走进法国[7]。

在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出版社起到了关键作用。《红楼梦》在法国出版经历了节译版、全译版和连环画版的模式,早期的翻译是译者的个性化选择,全译本的出现则是译者选择、项目支持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伽利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红楼梦》的译介很难实施。全译本的问世是中法学者长期交流的成果,是法国汉学界的一大盛事。

三、《红楼梦》在法国的传播情况

《红楼梦》在法国的传播经历了30年代中国留学生的译介和80年代全译本出版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对《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极大地突破了此前的零星介绍与翻译。1933—1936年,连续数本相关博士论文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里昂大学的徐颂年的《中国诗文选》 (1933年),巴黎大学吴益泰的《中国小说概论》 (1933年),他们论文中有大量内容专门论述《红楼梦》。有关《红楼梦》的专著有巴黎大学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 (1934年),里昂大学的郭麟阁的《18世纪著名的中国小说〈红楼梦〉之研究》 (1935年),巴黎大学卢月化的《〈红楼梦〉的中国少女》(1936年)。留学生研究成果的发表增进了欧洲对《红楼梦》的了解,推动了法译本的出现。

50年代以来的《红楼梦》研究数量不多,只有盖尔纳的《红楼梦》译本序,汉学家埃颠泊的评论,法国学者对《红楼梦》作品本身的系统研究较少。1981年全译本出版时,各大报刊杂志才发表大量书评。1981年以后,《红楼梦》全译本一版再版,销量超过3万册。巴黎及近郊书店都纷纷在显眼的位置陈列该译著,法国报刊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法国《快报》刊文评论道,“中国18世纪末五部古典名著中最优秀、最动人的一部小说的全译本的出版”,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在译著出版后的三个月内,法国、瑞士、比利时近二十家报刊杂志发文评论,克洛德·罗阿称之为“来自东方的一部巨著,是人不期而遇的朋友”。评论家认同《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称赞其为“黄河史诗,集东方诸国艺术之大成,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让·克雷芒坦把曹雪芹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塞万提斯并列,说他们兼具敏锐、同情心、才智、幽默和对社会各阶层的了解。阿兰·博斯凯称赞曹雪芹拥有类似欧仁·苏和亚历山大·仲马的非凡想象力。还有一些评论家围绕《红楼梦》所展示的社会文化内容展开评论。彼埃尔·卡马拉认为其不仅富有“历史意义和哲学思想”,还是第一手的重要社会资料和历史见证。安德烈·克拉韦尔认为本书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和讥讽。但是李治华版《红楼梦》引起的研究热潮很快就沉寂了下来,法国的红学研究又陷入低谷。

当代法国红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雷威安。早在20世纪80年代,雷威安就在有关《金瓶梅》研究专著中对两本小说进行比较。他认为《红楼梦》强烈体现出对于失落时光的追忆,故事流转于现实与虚幻之间,隐含着生命里欢娱消逝后的痛苦[8]。雷威安精通英法语言,他在高度评价《红楼梦》的基础上,也对比分析了杨宪益、霍克斯和李治华《红楼梦》翻译的优劣。令人遗憾的是,法国汉学界研究《红楼梦》的人数不多,成果也不够丰硕,说明《红楼梦》在法国的传播仍有难度。

2015年11月3-5日,法国巴黎举行“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暨《红楼梦》法文版连环画首发式”,法国上百家书店大力推荐。2015年连环画版《红楼梦》在法国的推出体现出我国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四、结语

《红楼梦》在法国经历了109年的译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研究成果仍显单薄。研究成果集中在博士论文之中;一些研究不是专题研究,而是列于中国小说研究的课题之下;对小说译介中的方法研究不足;主要集中在李治华版本的翻译策略研究上,对其他版本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足,对建筑、诗词、民俗等涉猎很少;研究中缺乏英法译本对比研究。从传播效果来看,法国民众对其了解不多,受众面较窄。《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和传播启示我们,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要广开思路,积极寻求多模态传播方式,努力促成高效传播。

猜你喜欢

译介红楼梦出版社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我等待……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