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和对策
2021-12-29方瑞鹤
方瑞鹤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期,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端。在2020年,全球遭受了新冠疫情的侵扰,世界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及重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在多维度、多层次的竞争中发生的碰撞,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现阶段的社会正是百年变动的关键时期,从一定程度上标明目前实际政治经济正在演变和转型,为世界经济形式关系重新界定明确方向。在内外部险峻且复杂的局面下,“十四五”期间,正是世界空前变化下对新途径进行探索,实现创新辉煌发展的关键计划时期[1]。
体育旅游是我国体育产业及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及责任,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及挑战。在此现实背景下重点探讨我国体育旅游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为体育旅游业摆脱危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一)新冠疫情
根据我国旅游研究院对疫情之下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示,在疫情的影响下,与2019年相对比,我国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减少30.22%亿,同比减少52.07%,旅游总收入减少2.22万亿,同比减少61.07%。然而,在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旅游总收入还不到5000亿元。在旅游研究院的计算下,在2020年,与去年一季度相比,旅游人次下降56%,旅游收入下降69%。同比全年人次减少9.32亿,总收入也减少1.18亿元。全国的旅游行业断崖式下跌,特别是旅游相关产业、附属产业等产业,损失较为严重,比如餐饮业、体育业、零售业等。对于旅游发展而言,体育旅游属于重要构成,也具备聚集性、交往性、实践性和移动性等特点,为旅游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务院推出《关于促进全民健康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两项意见的推出和应用促使我国初具体育旅游产业模型。同时,国务院还提出在2020年实现体育旅游消费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春节旅游这一关键时期,创新春节体育旅游攻略和路线。然而,在疫情防控的影响下,全国上下遵循疫情防控指导隔离在家,就导致在第一季度无法取得计划中的旅游收益,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就暂停实施[2]。
(二)金融危机
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服务的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国际分工、角色定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3]。2020年7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全国跨境旅游数据报告,在报告中提出,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采用的疫情防控措施促使2020年5月份的跨境旅游人数相比2019年5月份的人数下降98%,超3亿人次的跨国旅游直接让全球跨境旅游减少3200亿美元的收入,这一时期的损失与2003年非典防控时期提升了3倍。有相关研究专家认为,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大部分跨国旅游人数,也有一些专家认为2021年上半年就可以实施[4]。
对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而言,自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逐渐转变为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形式就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种危机的出现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各个层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投资领域、旅游领域、建设领域、就业领域等。以投资领域中的海外投资市场为例进行探究,市场呈现快速跌降趋势,影响我国投资建设发展,这也包括了体育旅游景区及国际交流示范区的建设。同时,也不可以忽略风险的存在,很多项目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价格、效益降低、回收时间长等。而且这一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也导致海外一些股市明显紧缩,资产价格快速降低,股票估值大大低于历史最低值,还有一些公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低价出售资产和股权的方式,降低外资进入标准。
配套产业行情遇冷这也导致整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从贸易壁垒的角度分析,国际体育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对旅客、对旅游服务商方面更为明晰(见表1)。
表1 贸易壁垒对于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因素
二 “十四五”视域下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高质量前提下实现持续性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旅游业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在如今的体育旅游市场中,仍旧出现低效低质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换挡期、体育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纵深发力期,全球旅游格局深度调整期和国家战略全面落实期“四期合一”的关键发展期,传统依托规模增长的旅游业已不适于如今复杂变化社会形势,必须向高质量转型,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推动体育旅游业向纵深发展[5]。
体育旅游的概念进入我国时期还较短,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民文化需求、消费需求的转换,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旅游人次,呈现出来的也是“体育旅游大国”的风貌,但是距离“体育旅游强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发展动能的结构性支撑、深化旅游消费结构、平衡可持续化发展结构、优化市场化产业运行机制必不可少。做好体育旅游消费的提质与扩容并重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国内旅游市场变革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带动高素质消费
文明旅游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以文明旅游为切入点,可以带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也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安排表。在五年建设的基本思路中提出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高度的角度出发,认识和开展体育旅游事业。持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及身心健康素质,持续发挥体育文化的带动作用,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细节与服务。在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凸显体育文化的作用,盘活优秀资源,为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我们游客旅游文明状况的改善大大优化了体育旅游的环境,这也带动更多的人自觉遵守旅游秩序进行高素质消费。探索建立标本兼治、持续深入推进文明旅游的工作机制是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三)新水平民生福祉带来旅游新动机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初心,让民族实现全面复兴是使命,这些都是促使党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不竭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要关注如何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如何解决人民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民生问题的存在,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6]。”“民生‘三感’”是步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核心要义。只有对人们的生活和福祉进行改善,才能促使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成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落后的3679亿元上升至今日的800000亿元,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成为了世界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旅游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交通网络纵横便利、产业氛围宽松、市场需求扩大的情况下势必给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三 应对之策
(一)搭建线上销售宣传一体化平台
在实施体育旅游营销的过程中,以往景区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对相关关键技术、旅游产品的应用程度并不高,对于逐渐发展和演变之后的体育旅游景区而言,要想发挥关键技术的价值,就可以借助网络营销手段,创建景区电子服务系统,通过网络搭建销售宣传一体化平台,提供线上交易等增值服务。
在旅游产业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要素结构—技术创新—模式优化—疫情常态化景区运营等路径,促使旅游景区具备面对疫情危机的能力,实现常态化发展,结合营销模式对市场进行精细划分,明确市场需求。同时应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旅游消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匹配,获取游客画像,从而实现精确性营销[7]。
(二)数字科技应用深度融入体育旅游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实现飞跃性发展,逐渐将5G技术、全域技术等融入其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夜间旅游、科技旅游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对体育旅游的介入,数字科技在未来体育旅游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5G技术发展和应用,信息交流速度不断加快,也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以数字科技为关键技术的消费模式也在深度融合体育旅游产业中,促使旅游进入到新的阶层。
数字科技+旅游具有方便快捷以及直观透明的特点,这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为数字旅游产业带来新机遇[8]。数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随体育旅游数字化融合度逐渐加深,国内体育旅游资源逐步多元化,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高,线上预订体育旅游产品用户规模逐步扩大,为我国发展数字体育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许多线上旅游平台也推出了云旅游项目,通过VR技术让旅客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这也可以借鉴到体育旅游中来[9]。
(三)调整工作重心,加强自身建设
疫情的常态化促使旅游景区求新求变,以转变营销模式,选择将更新、创新等作为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营销实施的策略和手段而言,属于景区内实施经济活动、实现生存发展、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灵敏地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加入不关注工作重心调整,忽视营销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不具备良好的市场观察能力、适应能力等,也会将自己的发展优势转变为劣势。从这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体育旅游供给也会遇到生存发展的难题,不具有创新能力就会被淘汰[10]。
四 结语
新冠疫情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新兴的体育旅游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面对国内外愈加复杂的局面时,十四五规划相关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之注入强心剂。这不仅是困境更是机遇,疫情后居民的健身意识被深度唤醒,国家颁布优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出将激励人们参与到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景区的卫生防控日渐成为常态,各景区应借助各种科技手段保证好景区的防控安全。在面对当今世界萧条的经济环境,体育旅游产业公司应对有意向的旅客进行精准营销,将合适的产品推送给合适的受体群众,继而降低营销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充分、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的宣传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与体育旅游结合起来实现商业模式融入的多样化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作重点,探寻产业结合的关键点,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实现市场拓展、释放更多的空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