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连载之一)
2021-12-28彭仲夏
彭仲夏
引子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八日晚,位于河北的中科院兴隆天文观测站,值班的科研人员用史密特望远镜在茫茫太空中搜寻,突然在白羊座发现了一颗新小行星。经连续观察测定,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当它获得“国际编号8117”这一永久编号后,一九九九年十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天文学家们决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说来还真是神奇,这颗小行星是兴隆天文观测站发现的,袁隆平父亲的名字袁兴烈中有一个“兴”字,袁隆平的名字中有一个“隆”字,这是父子两代的辈分,恰好为这颗小行星构成了一种“代代兴隆,天地兴隆”的寓意。
后来,南京天文台多次邀请袁隆平去看那颗小行星,但他没有去看。说到此事,他幽默地说:“那颗星好大,直徑有一万米,十公里。小行星麻烦呀,会闯祸的,如果一颗直径千米的行星去撞地球,比几亿吨级的氢弹还厉害,但我的那颗星是循规蹈矩的,不会坏事!”
第一章
颠沛流离的童年
一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三日,农历己巳年七月初九,北平协和医院迎来了一位产妇,名叫华静,她的妹妹华秀林是协和医院护士长,接生娘是协和医院妇产科第一位女大夫林巧稚。林巧稚这年刚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同时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她以一双柔弱的手搂着一团柔软的血肉,将婴儿的小脚丫印在一张白纸上。婴儿在母腹中发育得相当健康,体重七斤四两。因为出生在北平,属“隆”字辈分,便取名“隆平”,小名二毛。
二毛出生时家住北平西城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大概位于现在的民族文化宫一带,后来搬到了东城金鱼胡同十号,即现在的王府井饭店一带。就在二毛出生的那段岁月,全世界都发生了大饥荒,美国有数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人饿死,随后又是江淮大水灾、哈尔滨大水灾。每逢天下饥荒,粮食已不能用升斗来量,黄豆、豌豆甚至都被穿成串儿来卖,想想那粮食有多金贵,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故都北平,那时几乎成了一个混乱无比的难民营,蜂拥而至的饥民和乞丐,在弥漫着死亡气息的胡同里弯着腰,踉踉跄跄地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转眼间很多人又变成了垃圾堆边的饿殍,一堆堆干枯的尸体至死都瞪着饥饿的眼睛,然后又像垃圾一样被一车车地清运出去,不知将会拖向哪个乱葬岗去喂了野狗。
在那样一个饥饿的乱世,一个婴儿能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协和医院降生,他就绝非出身于一般贫寒人家。袁家在明代时落脚江西德安县南郊的青竹畈。德安是岁月幽深的鄱阳古邑,古属江州,今属九江,为楚尾吴头之地。这一方水土,素有翠竹之乡的美誉,也是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袁氏一脉开枝散叶,世代务农。清雍正年间,从第十一世祖开始,族谱排辈的字序为“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他曾祖兄弟四人,取三纲五常“仁、义、礼、智”排名。曾祖袁繁义公十来岁时,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庐山和鄱阳湖是太平军与清军、湘军的必争之地。战乱中,曾祖父四弟兄得到了一大笔意外之财,那是押运饷银的清兵因遭遇太平军追杀而抛弃的。从此袁家弃农经商,家道逐渐兴旺。到清光绪己丑年间,四兄弟举家迁到德安县城,在县城里建起了大约千余平方米的住宅,人称“西园袁氏”,算得上是县中的名门望族。曾祖父那一辈命运有所改变,观念也随之改变,开始重视后代的教育。祖父袁盛鉴考中了举人,废除科举后,进入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学习,成为新型知识分子。辛亥革命以后,由九江五县同乡会公举,做了两年的“知事存记”,而后当选江西省议员,做过县里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还被委任为广东文昌县县长。文昌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交通极为不便。袁盛鉴从赣中出发,横渡琼州海峡,一到海南岛便如到了蛮荒异域。他既听不懂海南话,海南人也听不懂他带着浓重乡音的江西官话,这让一县之长难以施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很快就变成了一纸辞呈,人未老,便还乡。
袁隆平的父亲生于一九○五年,名兴烈,字雪安。他一路顺遂地念完了小学、中学,考上了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他穿着挺括的西装和白衬衫,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的嘴唇和一抹淡黑的髭须,看上去风度翩翩、英气逼人。毕业后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校长和督学,其后,去平汉铁路局任秘书。
母亲华静,原名华国林,江苏镇江人,生于一九○二年。因父亲英年早逝,随母寄居舅父家,从江苏镇江教会学校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书期间,认识了就读南京东南大学的袁兴烈。
袁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分了家。祖父袁盛鉴建宅于县城北门,取名“颐园”,这也是他辞官之后的颐养天年之所。袁兴烈在平汉铁路上奔波,华静带着孩子就住在颐园里头。在江西的这几年,二毛的三弟、四弟相继降生。二毛在小哥俩中是最淘气的,他属蛇,一条小龙,跟个小猴精似的,那两只精光闪烁的眼睛充满了好奇,满脑袋稀奇古怪的想法,时不时蹦出一个鬼点子。一个小板凳怎么让他坐得住?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加之贪玩不用心,没少被祖父打过手板心。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特别紧盯着。譬如他对祖母那杆一吸就咕嘟咕嘟直冒水泡的水烟袋很好奇,每次祖母抽烟时,他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瞄着,只见祖母噘着嘴吞云吐雾,眉飞色舞,快活得跟神仙似的。不知那东西到底有多好吃,他一直想试试。一次,趁祖母放下烟杆转身出去了,他赶紧飞奔过去,拿到嘴里猛吸了一口,抽得太用力,呛得咳嗽不止,鼻涕都呛出来了,一撒手,水烟袋掉在地上,咕咚一声摔坏了。祖母迈着一双小脚赶来了,又好气又好笑,拿起烟管来做出要敲他的小脑袋的架势。自然,祖母也只是虚舞一圈吓唬吓唬他。
华静听到响声,赶忙从里屋出来斥责道:“我的冤家呃,怎么又闯祸了?前天才把我的闹钟弄坏了。”二毛嘟噜道:“我就是想看看它为什么会叫!”华静摇了摇头:“早知道你这么淘气,就该把你过继给伯父,留三毛在家里。”
他几兄弟的名字都是按出生地取的:哥哥隆津,天津出生的;老三隆赣,取名时全家离开北平回到江西老家,从小就被过继给伯父了;四弟隆德出生老家德安;五弟隆湘,在湖南桃源出生的。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惠芳。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驻东北的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的,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同时向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几十万东北军几乎一枪不放撤到关内。短短三个月,日寇侵占了东北全境,愈加穷兵黩武,走上了一条全面侵华的不归路。随着华北局势骤然吃紧,二毛开始跟随父母在平汉铁路上南迁北徙,辗转奔波于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华静还带着大毛、二毛哥俩在德安老家断断续续住过几年,让一个北平出生的孩子,度过了一段充满乡情和童趣的日子。
二毛长得虎头虎脑,好奇爱动,看到木匠钉钉子时把小铁钉叼在嘴上,他模仿着经常把小钉子叼在嘴上。五岁那年,春节前,一家人从武汉姨妈家乘船回江西老家过年。船在水上航行,随着一阵晃动,正在和弟弟玩耍的二毛滚到船舱里,不留意把叼在嘴上的铁钉吞进了肚子里。平时蹦蹦跳跳摔倒了,破皮出血甚至撞了个大包,他也不哼不哭不告诉妈妈,自己吐一把口水揉揉了事。这回把一颗小铁钉吞进肚里了,那铁钉会不会戳穿肠子,或者留在肚里生根长大?他越想越害怕,忍不住哭道:“妈,我把一个铁钉吃进肚子里了,我会死吗?”
华静告诉正在看书的袁兴烈。袁兴烈听姨妹说过,如果不小心把铜钱、银毫子之类的金属物品吃进了肚里,只要多吃含纤维素和泻肚的食物,可以让金属物品随同粪便一道拉出来。袁兴烈故作惊慌,吓唬他说:“二毛,这怎么得了,钉子如果把肠子或者肚子戳穿了,就会死人的。爸爸不管要花好多钱,一定送你到医院剖开肚子,把钉子取出来。”
听说要剖肚子,二毛吓哭了。华静怕吓坏了儿子,要袁兴烈立即换船返回武汉,到姨妈家采取紧急措施。姨妈给二毛吃下一碗韭菜,再吃了几根香蕉,第二天,铁钉拉出来了,大家才放了心。然后,又坐船去老家过年。
二毛年满七岁,该上小学了。平汉铁路以黄河为界,分北南两局管理,袁兴烈这时正供职于平汉铁路的南局总部。汉口因汉水在此汇入长江而谓之汉口,既是平汉铁路的终点,也是粤汉铁路的起点,在终点和起点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江,若连接起来就是京广线。一座江汉交汇点上的城池,如同一座水做的城市,当长江从三峡奔涌而下,在汉口遭遇了它最长的支流汉江。
袁兴烈把妻儿从老家德安接到汉口,自己出身书香世家,对子女的教育抓得很紧。三四岁时教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六岁就将他们送进学校读书。他们一家从德安搬到汉口后,二毛被送到就近的汉口扶轮小学读一年级。那时全国铁路沿线的城镇都开办了扶轮小学或扶轮中学,相当于后来的铁路职工子弟学校,既照顾流动性很大的铁路员工子弟就近入学,又为铁路系统造就大批后继人才。
二毛的班主任李老师很有教学经验。他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每个星期会举办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这天上完课,他对同学们说:“今天课余活动,我们开一个故事会。现在哪一位同学举手先講。”学生们互相张望,袁隆平看看大家,把手举了起来,说:“我给大家讲个《狐狸吃小鸡》的故事:有一只狐狸饿啦,到处找食物。听见院子里面一群小鸡在叫,狐狸便四处寻找进院子里的口子。发现院墙下有个小洞,可洞口太小了,狐狸太胖了,钻不进去。于是狐狸就饿了三天三夜,饿瘦了,穿过了小洞,吃光了那群小鸡。狐狸吃得饱饱的,胀鼓鼓的大肚子钻不出那个小洞,害怕小鸡的主人来抓它,只好又饿了三天三夜,饿瘦了才慢慢钻出那个小洞。”
同学们听了拍手说讲得好。李老师问袁隆平这个故事是谁讲给他听的,袁隆平说是妈妈讲的,妈妈讲过好多好多,女娲补天、炎帝神农,还有华佗、李时珍、岳飞、张衡的故事。
期中考试之后,李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轻松一下,带领他们去东湖参观园艺场。他们打着小红旗,走了一个多钟头,到了东湖园艺场。只见各种花卉竞开,绿草像地毯一样铺开,鲜红的水蜜桃压弯了树枝,一串串玫瑰葡萄像猫眼一样晶亮迷人。同学们听一位老园丁讲解。日上中天,园艺场的负责人请同学们到凉棚里去吃水果,然后吃午饭。凉棚就是一个四米来宽、三十多米长的大葡萄架,两边提桶粗的圆木柱用木枋联结,木枋可以当凳坐。凉棚中间摆了一溜长桌,桌上摆满了水蜜桃、李子、香瓜等瓜果。李老师说:“大家每种瓜果都尝一点,不要吃坏了肚子,等会到食堂去吃中餐。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八点,学校统一到星光电影院看电影,放映《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里有个镜头:卓别林隔着窗子,伸手摘窗外树上的苹果吃,看到一头奶牛走过来,卓别林拿一个杯子,对着牛奶子接一杯就喝。同学们看了,哈哈大笑。袁隆平对身边的同学说:“我长大后要当个园艺家,也办个大园艺场!”
二
好景不长,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悍然袭击宛平城,炮轰卢沟桥,当地驻军奋起抵抗,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八月初,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其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要藏驾车硬闯虹桥机场,开枪打伤卫兵,国军忍无可忍,将其击毙。
八月十三日,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铁路是日寇轰炸的重点,袁兴烈每天为运送军火和战略物资奔忙,每次回家都像刚从战场上归来,脸如焦炭,一双深陷的眼睛干涩发红。华静每晚将饭菜摆在桌上,等候丈夫回家。这时,她常常给二毛兄弟讲述岳飞尽忠报国的故事,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有时袁兴烈直到他们兄弟睡了才回来,第二天天未亮又走了。
“八·一三”上海保卫战打响后,袁兴烈十分关注战况,每天买来报纸了解前方的动态。有一天,抗日救亡文艺宣传队来到火车站演出,演唱了一首《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这首歌写的是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哲元将军率领二十九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便成立了一支“大刀队”。在与敌短兵相接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声名大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台儿庄血战中,孙连仲将军率部据守南关一隅,面对日军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发起的轮番猛攻,他命令手下将领:“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敢过河退缩者,杀无赦!”在短兵相接的近战时,大刀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他们独创的“无极刀”专往鬼子的脖子上砍,令日军闻风丧胆,日军不得不给每个士兵装备了一个铁围脖,而厚重的铁围脖却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战斗灵活性,伤亡更加惨重。孙连仲部最终以必死之决心、惨重之代价将日军击退。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的事迹深深震撼,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歌词,又谱写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袁兴烈又看到报纸上一篇《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报道,一夜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第二天下班后,他跑到福裕钢铁厂找到厂长陈子善,商量共同筹资,打造五百把大刀,捐献给西北军孙连仲将军的“大刀队”。
淞沪会战打了一个多月,日军组织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淞江城,占领上海各镇。国民政府发表撤退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历经三个月血雨腥风,淞沪会战拉下帷幕。随即日军大举进攻南京。五万进城日军对解除了武装的军警采取机枪扫射、活埋等极其残忍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屠杀”,还对南京居民任意杀戮,事后将尸骸浇上煤油,焚尸灭迹。日军在南京持续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三十余万人。
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将大部分军政机关迁往华中第一重镇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从而成为全国临时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武汉扼平汉与粤汉两条铁路衔接点,更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势必成为日军沿长江长驱直入的战略障碍。武汉大会战中,江西德安成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袁家在德安的家产大多毁于战火。
一九三八年七月,日本进攻武汉外围广大地区。国军拼死抵抗三个月后,九江、瑞昌、阳新、大冶、鄂城相继失守,日军达成对武汉合围之势,为保存持久抗战的有生力量,国军于十月二十五日放弃武汉。
武汉失守后,二毛一家开始逃难。这年,袁兴烈三十三岁,也正是华静三十六岁的本命年。她已身怀六甲,只能挺着大肚子逃亡。对于逃难者,陪都重庆几乎是唯一的去处。从汉口去重庆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北通巫峡”,一路溯江而上,穿过荆江和三峡,这一条线路是军政机关从华中撤退的主要线路,也是日机重点轰炸的战略目标;另一条是“南极潇湘”,先顺长江而下,在长江和洞庭湖的交汇口岳阳城陵矶进入洞庭湖,抵达湖南桃源,再转向素有湘西门户之称的沅陵,然后穿越中国的“盲肠”——湘西,抵达重庆。袁兴烈选择的是第二条路,走此道的人相对较少,也相对安全。
二毛随父母从汉口动身,乘坐一只小木船,历时二十多天,一家人总算平安到达了湖南桃园镇。就在将要登岸时,二毛被调皮的四弟隆德不小心从船上推下了水。二毛在冷水中拼命挣扎,老船工不顾天寒水冷跳入江水,将二毛托出水面。就是从那时候起,二毛下定决心要学会在大江大河中游泳,长大要像老船工那样,练出一身好水性。
桃园镇相传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记叙的“仙境”。
他们租赁的临时住所,门前有一条石径通向清澈的桃花潭。桃花潭边有一眼很大的清泉,冬暖夏凉,不枯不涌。每天早晨,大毛和二毛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潭中取两桶水回家,供全家人饮用。这眼泉水,浇灌了潭畔一行行桃林,结出的桃子又红又大,异常甜美。
桃花潭四周不仅有桃林,还有几株合抱的垂柳。夏季里人们在垂柳下乘凉,在潭边垂钓。白天,这湖水是男人的澡堂;夜晚,便成了女人的浴池。从早到晚,男人们,女人们,轮番在潭里潭外打闹嬉戏。这里是人间天堂,也是乱世中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二毛在溪水中学习游泳。他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溪水中的鱼群。他时而躺在水面上仰望蓝天,时而潜入水底追逐游鱼,仿佛他自己也是一条快乐的小鱼。他在岸边石缝间捉螃蟹,螃蟹那坚硬的长夹,夹住了他的小手。尽管他疼痛难忍,却从中学会了拼搏和刚毅。
二毛自幼爱好音乐,流行的歌曲他听过一遍便会吟唱。他用竹林里的竹子,自制了第一根竹笛,模仿北斗的指法,在长长的竹节上钻了七个音孔。他在桃花溪旁尽情地吹奏,引来了成群的鸟雀停留在他身旁的树枝上大放歌喉;小鸟扇动翅膀准备腾飞,启迪他也想翱翔太空。可是,当他看到一群小鸟在枝头协同筑巢的情景时,心中便多了几分惆怅。因为在他的心里,既容纳了桃园镇的美景,也留下了战祸使他一家人流离失所的苦难。
桃园镇的孩子们跟二毛这个逃难来的“小侉子”很快成了好友,他们教他玩一种纸牌。纸牌有鸡、老鹰,还有木棒和虫豸。两个人同时出牌,如果一方出的是鸡,另一方出的是鷹,出鹰的一方便赢了对方,因为鹰可以吃鸡,那只鸡牌就归了赢家;倘若一方出的是虫豸,另一方出的是木棒,木棒牌便归了出虫豸牌的一方,因为虫豸可以蛀坏木棒;如果一方出的是虫豸,另一方出的是鸡,出鸡的一方就赢了对方,那只虫豸就归了出鸡的一方,因为鸡是吃虫豸的;倘若一方出的是木棒,另一方出的是鹰,出木棒的一方便赢了对方,那张鹰牌就归了赢家,因为木棒是能打死鹰的。这古老的游戏,蕴涵着物物相克的哲理。
短暂的世外桃源好日子不长,一天夜里突然响起急促的警报声。日军的轰炸机结队而来,一阵狂轰滥炸,桃园镇变成了一片火海,哭叫声响成一片,街上一片狼藉,死尸遍地。华静因惊吓过度,提前产下了她的第五个儿子隆湘。全家人又乘坐木船逆水而上,逃往湘西沅陵。船至牛屎坳,河道水浅无法西行,又闻湘西土匪猖獗,于是重返洞庭,入长江,辗转折腾,经过二十多天,才抵达湖北宜昌。
是年除夕,一家人在宜昌江边的小木船上度岁,没有欢乐的爆竹,没有祥和的气氛,没有丰盛的年饭。耳畔只有呼啸的北风,脚下只有冰冷的江水。父亲满脸愁容,母亲暗自叹息。二毛感受到了异地他乡的寂寞和凄凉。眼前的艰险处境,过早地让无忧无虑的二毛感受到了山河破碎、国家危亡的苦痛。
在进入重庆的水途中,二毛领略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过了瞿塘峡,就到了刘备托孤的白帝城。他们一家六口坐着小木船,在滚滚长江的波涛中艰难地逆水而上,不知颠簸了多少个日夜才到达大后方——重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庆与水有缘,浩浩荡荡的长江,贴着这座层层叠叠的山城,拐了几个大弯,与嘉陵江汇合,流到这里变得水平岸阔,就使得重庆有了一种得水独厚的感觉。
袁兴烈在民族存亡之秋,尽力为西北军调运军需物资,还倾其所有与福裕钢铁厂老板陈子善打造五百把大刀捐献给西北军,受到孙连仲将军的器重。受孙连仲将军委派,西北军第二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主任几经周折找到袁兴烈,委任他为驻渝办事处上校秘书。随着袁兴烈的升迁,二毛的家境日渐好转。他一家便迁居到嘉陵江南岸周家湾狮子口龙门浩二十七号。龙门浩街巷全由青石板铺得整整齐齐,走在这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好像总是走不到尽头。
二毛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样动荡的战争年代度过的。他先后在汉口的扶轮、湖南澧县的弘毅和重庆的龙门浩小学就读。在重庆龙门浩,同住一条街上的同学家里有开茶馆的,有做木匠的,还有开杂货铺的。他喜欢去那些地方玩耍,和伙伴们一块扔石头、捉迷藏、划龙船、玩花灯,比赛吃甘蔗,爬山去私人牧场骑马,到茶馆里听说书。说书的先生讲《西游记》《封神榜》《七侠五义》等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他记忆力强,故事听过一遍就能讲给别人听。那些有趣的故事里,他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美猴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孙悟空大闹天宫,取经途中,降妖伏魔。他喜欢孙悟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性格和神通广大的本领。每当日机来袭,他恨不得自己变成“齐天大圣”,扯一把毫毛吹口气变成几百门大炮,把敌机打个粉碎。
尽管中华大地燃烧着战争的烽火,但这座陪都重庆还是很繁荣的。重庆的繁荣当然是与两条江水分不开的。是水的流通引来了舟楫,发展了水上运输。水上运输不仅运费低,而且因为江水夹在大山峡谷之间,敌机不敢轻易进犯,这在战争年代比陆地运输较为安全。在离二毛家不远处,一年四季都有载着瓜果蔬菜和粮食杂货的船只往来。若是买菜买粮,只需走下临水码头就可以买到。每隔三五天,华静还在码头买几束鲜花。他们租住的房屋面积很小,华静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她总是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配上插花,让整洁的小屋熠熠生辉。
二毛家的院子里有棵橘子树,树冠尚小,枝杈也显干瘦。一株花红叶绿的凌霄花正在攀缘着它生长。那凌霄花在橘子树的树干上盘绕几圈之后,竟然爬上了树冠。一天,华静用剪刀狠狠地剪断凌霄花的枝蔓,把它从树上扯下来,抛得远远的。二毛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把那么好看的花给毁掉,妈妈问他是喜欢吃橘子,还是喜欢看花。二毛说两样都喜欢。妈妈说,二者不可兼得。凌霄花虽然美丽,但它依附于橘子树,吸尽橘子树的汁液,橘子树便要枯萎,就不能长出橘子。“二者不可兼得”,这是母亲教诲的诸多人生哲理之一。
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无疑成了日军轰炸的重点。二毛一家到重庆不久,经历了一次大轰炸:那是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至四日,日机从武汉起飞,对重庆连续两天大轰炸,投下了大量比炸弹更具毁灭性的燃烧弹,重庆市区化为一片火海,当场死伤了近六千人,二十万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从中心城区一直到嘉陵江畔,街道两边的房屋只剩下残垣断壁,那条条繁华的大街变成了一个个大弹坑,残砖碎瓦上堆满了残缺不全的尸体,很多尸体通体枯黑如同木炭,一位死去的母亲怀里,孩子还在吮着她的乳头。
一九四一年六月五日晚上九点左右,日寇飞机分三批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个多小时的轮番轰炸,数万市民拥挤在十八梯大隧道里,在长时间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一直紧锁栅门,导致上万避难民众窒息和在推挤踩踏中死亡。这是抗战时期与南京大屠杀、黄河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的中国四大惨案之一。二毛好几次跑警报时,别的学生没命似的往防空洞里跑,他却拉上弟弟四毛往嘉陵江边跑。小哥俩逃离了课堂,却逃不过父亲的眼睛。他们家的房子临江而筑,父亲正举着一台军用望远镜,站在窗前远远地瞄着他们呢。在父亲眼里,河水是危险的;在二毛眼里,父亲是危险的。一旦被父亲发现,肯定逃不过一顿打。所以他每次下河游泳,都要拉上弟弟,两个人一起犯错误,如果挨打,那也是两个人一起挨打,各打五十大板,还会打得轻点。那天,小哥俩还没来得及跳下水,就被跑来的父亲在背后来了个突袭,一手拎一个,像拎鸭子似的拎了回去。
袁兴烈端坐在堂前的高凳上,手里拿一块长竹片。二毛和四毛跪在两边。袁兴烈厉声问:“为什么去那地方游泳?不要命啦?”
四毛不敢作声,二毛低着头,嗫嚅道:“因、因为那安全……鬼子飞机从来没有在那里丢过炸弹。”
袁兴烈喝道:“你不好好保护弟弟,还把弟弟带去,像哥哥的样子吗?”
二毛犹豫了一下说:“两个人去有伴,胆子大些。”
袁兴烈一把揪过二毛,按在长凳上,一邊打屁股一边骂,“你个淘气蛋!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有什么出息!”
这次袁兴烈真的动了肝火,华静也不敢为二毛说情,只是坐在卧室里暗暗落泪,既为孩子不懂事伤心,又担心丈夫出手太重。幸好这时大毛跑了进来,低声说:“爸,小江叔叔来了,说有要事请你去处理。”
袁兴烈又朝二毛屁股打了两下,然后把家法板往桌上一丢,气哼哼地吩咐道:“你们两个小混蛋,一人抄两篇课文,写一百个大字,才许吃饭。”
同温存而慈祥的母亲相比,父亲是非常严厉的。像二毛这样调皮的孩子,也就难免挨打、下跪和惩罚性的背书写字,而最厉害的一招就是“不准吃饭”。处罚过后,母亲端来二毛爱吃的荷包蛋,一边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吃着,一边柔声细气给他讲些他能听得懂的道理:那嘉陵江有多危险,一个人的生命有多宝贵,如今人们活着多不容易,不说鬼子每天都在轰炸,就是能吃上一口饭也难啊!
对于一个孩子,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吃饭,而能够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就是最好的补偿,这也是二毛对饥饿的童年体验。那时他们全靠父亲一人挣钱养家,勉强维持温饱。除了因父亲惩罚而挨饿,他还没有饿过肚子。但饥饿和死亡离他近在咫尺。自古以来,饥荒与战乱结伴而生,在战乱与饥荒的年代,人的生命是最脆弱的。日寇对重庆的狂轰滥炸,除了直接死于炮火,还不知有多少人活活饿死。战争让大片田地荒芜,让无数农民逃离了家园,导致粮食短缺、粮价飞涨。一座山城,每天都有汹涌而至的难民、饥民,到处哀鸿遍野,饿殍枕藉。有一天母亲拉着二毛的手穿过混乱的人流,满街都是饥民浮肿的脸孔,嘴巴就像一个个黑洞。转过一条小街,只见几个瘦得皮包骨的耍猴人牵着一只瘦小的猴子,人与猴都在打躬作揖,哀求路人施舍。华静买了油盐米菜后,口袋里只剩下一枚两角小钱,她掏出来递给了耍猴的老人。二毛看着母亲悲悯的神情,忽然想起了那个“天雨粟”的神话,若天上落下的不是日本鬼子的炮弹,而是饱满清香的稻谷该多好啊!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已无暇东顾。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恢复了昔日的平静,被日机炸毁的店铺和民宅开始修复,二毛的学习和生活也走向正常。
第二年八月,刚满十二岁的二毛在龙门浩中心小学毕业,考入重庆市复兴初中,不久转学到了赣江中学。袁隆平在赣江中学仅仅读了一年,就转入博学中学。这是一所从汉口转来的名校,当时的校长胡儒珍,是毕业于香港大学和英国伯明翰舍里欧研究院教育系的双料博士,他以“勤朴博学”作为校训。
在战乱中迁来的学校,除了一栋学生宿舍,一半是砖瓦,一半是土墙,其余的校舍都是师生们从山上砍竹、割茅草,再敷上黄泥巴搭建的草棚。吃的是糙米饭,点的是桐油灯,穿的是政府统一发放的灰色布装。两个星期打一次“牙祭”。为了改善伙食,胡儒珍校长挽起裤腿,拿起锄头,带领总务处的员工开垦荒地,种菜养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但在教学上绝对不能临时凑合。
袁隆平少年时代,几乎对身边的一切都饶有兴趣,几片落叶,一窝蚂蚁搬家,都能让他凝神半天。他学习凭兴趣,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都是如此:喜欢的功课,特别注意听讲,还要读这方面的参考书,成绩很好。他对物理比较感兴趣,老师讲到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式,袁隆平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物质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呢?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甚至连爱因斯坦也花费了十年时间,才得出这个著名公式,一般中学教师是很难讲清楚这个问题的。
他最不喜欢数学。念初一时,数学老师讲解有理数乘法,袁隆平对“负乘负得正”这条法则百思不得其解,说正数乘以正数得到正数,这好理解,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其绝对值也是正数呢?这有理数简直太无理了!凡不理解的问题,他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他问老师,老师说你们才刚开始学习代数,只要牢牢记住这条法则去运算就行了。本来数学是基础课,对于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而袁隆平提出的是一个超前的问题,他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博中特别重视英语教学。其他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英语不及格就要留级。袁隆平受母亲的影响,对英语兴趣很浓,博中这种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国文的班主任老师王育之,有节课讲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袁隆平跟同桌的林华宝耳语了几句。林华宝摇头晃脑地对王育之说:“王老师,您刚才念的这句话,英语怎么说?”王育之从讲台上跨前一步,笑着敲了林华宝一个“栗壳”(脑壳),说道:“你晓得我不懂英语,还用英文来考我!”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
博中不仅教学严谨,而且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十分钟内洗漱完毕,全校师生就在操场集合做操。这种紧张而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对天性散漫的袁隆平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叮当!叮当……”起床铃响过,训育主任胡必达匆匆走进宿舍,手里拿着一根竹片,敲打那些还在睡懒觉的学生的铺盖,催促他们起床。袁隆平爱睡懒觉,被胡老师打过几回竹片。这天他和林华宝几个同学按时起床了,在里间宿舍看到胡必达来了,赶紧把几个枕头包在一床铺盖里,假装成一个学生还在蒙头睡懒觉。胡老师走进来,用力敲打那床铺盖,一边大声喊:“起床,起床,出操了!”见没有反应,掀开铺盖一看,才知道被学生们戏弄了。他扬起竹片对学生们笑着吼道:“看我怎么处分你们!”大家哈哈大笑,逃也似的朝操场跑去。
抗战胜利后,袁兴烈举家迁回武汉,博中也迁回汉口。这年六月,湖北省举办体育运动会,学校操场篮球场上竖立着一块“参加汉口游泳选拔赛报名处”的牌子。体育老师周庆宣站在报名桌前对同学们说:“我们博中从重庆迁回汉口,这是第一次参加湖北省全运会。除了田径外,游泳是我们的强项,欢迎参加选拔赛的同学踊跃报名。不要挤,一个个登记。”袁隆平挤在报名队伍中,前面五六名体格魁梧的同学报了名,轮到他了,周老师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行,等长大了再参加吧!”
袁隆平不服气地说:“游泳又不是拳击、摔跤,讲体重!”
周老师说:“这次比赛,不是闹着玩的,是要为学校增光添彩啊!”
要去比賽那天,周老师带队在前,十多个身材高大的学生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一字长蛇奔向市内预赛游泳池。袁隆平偷偷跳上了最后一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到达预赛场时,周老师发现了袁隆平,笑着说:“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
袁隆平兴奋地问参赛什么项目,周老师怕他体力不够,又没受过训练,只要他参加一百米和四百米自由式比赛。一百米自由式赛的选手,都比袁隆平高过一头,有两名空军部队来的彪形大汉,对袁隆平不屑一顾。裁判一吹哨子,选手们跃入水中,先后都钻出了水面,就是不见袁隆平。突然,袁隆平像一条小泥鳅钻出水面,已是五十米以外,蹬腿返程,眨眼超过所有选手,“哐——”的一声锣响,袁隆平到达终点,夺得一百米自由式第一名。
周庆宣一把抱起袁隆平,打了两个圈圈,然后轻轻放下,朝袁隆平的屁股拍了一巴掌,问道:“拿下四百米,体力还行吗?”
袁隆平举起拳头说:“周老师,怕啥子,等着瞧!”
裁判宣布四百米自由式比赛开始,袁隆平纵身跳入泳道,像一条鳗鱼向前冲刺,游过两百米时,他的速度明显下降,已落在三个选手后面一米多,离最前面的两米多。周老师正担心,只见他双腿一蹬,身后浪花翻滚,像泥鳅似的一溜抢到了最前头。“哐——”的一声锣响,裁判宣布:四百米自由式游泳,第一名是博中的袁隆平!
袁隆平在预选赛中获一百米和四百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周庆宣对他刮目相看。不久的一天,周庆宣把袁隆平喊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说:“这次选拔赛你虽然取得了第一名,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下个星期省运会开幕,你不再是代表学校参赛,而是代表汉口区,你有信心吗?”
身穿纱背心,手臂露出一股股肌肉的袁隆平说:“有,一定要为汉口区增光。”周庆宣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上身呈倒三角形的袁隆平,问他怎么喜欢上游泳的,在哪里受过专业训练。
袁隆平笑着说:“我学游泳是为了活命。抗战时期全家逃难去重庆,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在船上不小心掉入江中,被船工救起,才幸免一死。以后我发誓要学会游泳。在嘉陵江里拼搏,再也不怕被水淹死。”
周庆宣连连点头:“好,这次你就去同他们拼搏一场,也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这次他在省运动会上取得了两块游泳银牌,回到学校时,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空中抛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