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提质减负策略

2021-12-28蔡洁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7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蔡洁娜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出现在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也不断深入,在现代教育的舞台上,落实“双减”政策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减”政策,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愉悦,而不是在各种压力下学习,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双减”政策;提质减负

一、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充足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教数学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小学数学比较容易,所以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只是很简单地把课本知识准备一下,完全根据教材去教学生,并没有根据现实的情况与教材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想象有很大差别。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就无法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缺乏实际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果想达到很好的“双减”效果,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落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素质教育正在逐渐地取代应试教育,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主要的改变,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基础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学生去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基础不仅决定了学习成绩,还决定了以后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健全目标体系,融合能力目标、情感日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会引导学生去看书,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但其实书本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由于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教师也可借由网络资源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空间,促进“双减”的实现。第四,要找准备课的切入点。备课不是简简单单撰写教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都写在教案本上,备课目的是要让教师通过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因材施教。在备课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基础如何;2.学生还应该学习哪些內容;3.自己应该在哪些环节给予学生指导;4.哪些知识点具有延伸价值、拓展价值。根据这四个方面教师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样能够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教学的质量,然后还能够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达到双解的效果,达到减负的效果。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就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现在小学生的压力比较大,还有可能在学习或者考试中就会非常紧张,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如今提出了减负的政策,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也要贯彻实施,改变以往过去呆板的教学课堂,努力的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对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笔者讲的内容也不感兴趣。整个课堂比较沉闷,没有生机活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这节数学课所讲的“位置与方向”内容,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并且用“猜猜我在哪里”的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判断情境中“自己”所在的位置,使教学课堂的氛围轻松活跃,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

与减负对应的是增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根据这个问题,发掘这个问题背后所有的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去黑板上做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被动学习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合理的设计。首先,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在故事的结尾处提出问题:小猩猩在山上种了一棵桃树,每天辛苦地为桃树浇水施肥。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小猩猩有事下了山,这时,来了一只十分嘴馋的小猴子。小猴子第1天偷吃了全部桃子的 1/5,第2天偷吃了剩下桃子的 1/4,第了天吃了1/3,第4天吃了1/2。第5天,他还没有吃,小猩猩就回来了。小猩猩数了数,树上现在只有20 个桃子了。故事讲到这里,学生会被故事情节吸引,而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感,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掌握知识点而感到紧张。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请问这棵树上原来一共结了多少个桃子呢?”在问题的驱动及故事情节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反向推理,根据分数的性质,推算出最后的答案。这一方式取得的效果要比直接要求学生计算分数练习题更好。

其次,教师要把握问题的切入点。虽然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但不是一味提问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的数量、引入的时间都十分重要。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出现了思维分歧,或者在思考知识点时出现了错误认知,教师就可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间接引导,让学生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达到“双减”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增强问题的开放性。在之前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经常会利用问题与学生交流,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不对”“是不是”,而不是“为什么”。因此,教师需要将回答问题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根据问题探寻知识。例如,在讲解图形拼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三角形,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在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可增强问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尝试利用三角板继续拼出其它图形,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双减”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教学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质减负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创新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22):100-101.

[2]马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创设[J].小学时代:教师,2012(3):1.

[3]宋景春.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5).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