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有多恐怖
2021-12-28
在原始森林中,空心树木质残体和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土壤会在湿度升高时释放二氧化碳,并在山坳底部聚集,形成“二氧化碳湖”。同时,迫使空气层上移,造成底部氧气含量降低。这种情况轻则使勘探员无法生火取暖,重则直接导致缺氧死亡。
最近,4名地质考察队员遇难的噩耗,让云南的哀牢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悉,4名遇难的考察队员都曾当过兵,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均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那么,哀牢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为何能使拥有野外作业能力的专业人士遇难?
神秘的哀牢山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最高海拔3166米,曾经是古代哀牢国东界界山。
资料显示,哀牢国位于怒江与澜沧江一带,是以“勐掌”为中心的联盟国家。之后,其领土逐渐扩展,东邻云岭、哀牢山,西至伊洛瓦底江,北抵青藏高原南麓,南达掸邦高原中南部。在我国56个民族中,至少有9个民族是哀牢国的后裔。
在古代,哀牢国一直具有神秘色彩,借助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很少有人能接触到哀牢国。直到公元前1世纪,西汉开始征服云南高原,才接触到当时的“勐掌”,并将“勐掌”称为哀牢国。
司马迁当时随军西征巴蜀,虽没能亲自到达“勐掌”,却在途中听闻哀牢东北区域的“苞满”部族有乘象的特殊风俗,并记录到《史记》(本刊有售,全6册,原价1580元,现价268元)的《西南夷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中。
明朝将领邓子龙在《风水说》中提到:“永昌(今隆阳),古哀牢国……自苍山之西,皆丛山叠嶂,另成一乾坤世界”。
哀牢山的群山屏障宛如一座天然城池,守护哀牢国一方水土平安。它能拦下千军万马,也能使专业地质勘探员身临险境。
危险的原始丛林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聯?
据悉,哀牢山保存着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潜藏着不可预见的巨大风险。由于原始森林植被遮天蔽日,导致密林深处没有阳光照射,很难通过太阳、星辰定位方向,加上植被覆盖面积广,极有可能在林中迷失方向。
此次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指出,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每次上山都要非常小心。不仅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他们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并携带对讲机以确保安全。
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使用。此次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设备,能在野外进行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他们所在的位置。但从11月14至21日,他们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人员无法进行定位。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在原始森林中,就算提前把RTK设备打开,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表示,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
致死的“二氧化碳湖”
杨效东表示,哀牢山上野生动物多,最凶猛的是黑熊和毒蛇。由于4名遇难人员着装整齐,目前已排除遭受猛兽攻击的可能。
除了地理环境复杂外,哀牢山的气候环境更是多变。目前,对于4名遇难人员的死因,最普遍的猜测是失温。失温又称低体温症,指由于个体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环境状况等因素使身体热能生成受阻,导致核心体温低于35℃的症状。失温分为环境导致的“原发性低温”和下丘脑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的“继发性低温”两种。像这种多人死亡案例,通常是由山区湿冷环境造成的“原发性低温”所致。
当时,4名遇难人员所在的哀牢山正值入冬,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左右,到了晚上则降至7℃。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至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人在失温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此外,一名在当地从事地质工作的工程师表示,在原始森林的低洼地带可能潜藏着看不见的“二氧化碳湖”。一项研究显示,雨季会增加空心树木质残体排放二氧化碳的含量。此外,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土壤也会在湿度升高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容易在山坳底部聚集,形成“二氧化碳湖”,同时迫使空气层上移,造成底部氧气含量降低。这种情况轻则使勘探员无法生火取暖,重则直接导致缺氧死亡。
不过,4名遇难人员真正的死因还需要后续调查结果才能揭晓。(《新民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