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音
2021-12-2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曹燕南
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曹燕南
要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见多识广的同学们一定能说出来:“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比如,我们轻轻弹拨皮筋、击鼓时,就能听到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而我们能发出声音,也是因为喉咙里有一个发声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同学们可以将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并发声,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了。
声音的传播
在物理学上,声音被定义为以声波的形式通过诸如气体、液体或固体之类的传输介质传播形成的振动。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例如扬声器的振动膜片。声源在周围介质中产生振动,振动会以声速从声源处传播开,从而形成声波。声波作为机械波,可以通过诸如空气、水和固体之类的介质,以纵波形式传播,在固体中也可以以横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在介质中的传递。
听不到的声音
声波可以被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所以可以用振幅、频率、速度等物理参数一一来描述。科学家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表示。要知道,人们普通谈话的声波频率在200~800Hz之间,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 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频率为20~20 000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频率为20 000 Hz~1M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大于1M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因此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次声波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有些次声波甚至能绕地球2~3周。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3圈,全长10多万千米,历时108小时。除了传播距离远,次声波还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虽然我们听不到次声波,但可千万别小看了次声波。要知道,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房屋摧毁。而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如4~8Hz的次声波能在人的胸腔和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肺壁受损。
除了次声波,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还有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防暴警察使用定向次声波武器驱散示威人群
超声波清洗技术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例如,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除此以外,超声波还能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
医疗雾化
塔科马大桥
声音的威力
你有没有想过,将纸卷成筒状放到耳朵上可以听到声音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纸筒放在耳朵上听到声音,是纸筒内的空气柱从环境噪声中“选出”了与空气柱共振的声波并放大的结果。实际上,纸筒内的空气柱会与频率等于空气柱固有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将这一频率的声波放大。而空气中噪声的频率组成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总会存在这一频率的声波。如果我们在完全安静的地方做这个实验,由于没有了噪声这一驱动,我们将什么也听不到。空气柱的共振频率也会随着空气柱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比如短纸筒“发出”的声音频率会高一些,而长纸筒“发出”的声音频率会低一些。在物理学中,这种空气发生共振的现象被称为亥姆霍兹共振。打开高速行驶汽车的窗户会听到“呼呼”的风声,也是亥姆霍兹共振的一种体现。
声音甚至能震碎玻璃杯,你相信吗?其实,这也与共振有关。当我们给物体施加一个周期性的外界激励时,如果外界驱动的频率和物体的无阻尼固有频率相同,物体振动的增幅最大。这时,我们称物体发生共振时的外界激励的频率为共振频率。最著名的例子非塔科马大桥的坍塌事故莫属。塔科马大桥位于美国的华盛顿州,在第一座塔科马大桥建成通车4个月后,一股速度为19米/秒、相当于8级的风把它吹塌了。而这个事故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当风吹动桥梁时,在桥梁后面形成“卡门涡街”,“卡门涡街”以一定的频率拍动桥梁,当拍动的频率与桥梁本身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了共振现象,使桥坍塌。共振现象能让一座大桥都坍塌,震碎一个小小玻璃杯显然不在话下。
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关于声音的小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