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采百年红色 弘扬“胜利”文化
2021-12-28包头市东河区胜利路小学马丽娜
● 包头市东河区胜利路小学 马丽娜
包头市东河区胜利路小学,始建于1903年,前身为马王庙两等学堂,后改名为胜利路小学,建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1926年,马王庙高级小学成立了中共包头分部,是包头市成立较早的共产党组织,其中大部分教员都是共产党员,学校在建校时就提出了“非革新不足以自强”的口号。这所百年学校是包头市第一所公办学校,开创了包头市现代教育的先河,是包头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百年间的栉风沐雨、百年间的光荣足迹,熔炼成胜利路小学薪火相继、生生不息的光荣传统。
★ 兴学诞生现代学堂
1900年,全国兴起“废科举、兴学堂”的热潮。1903年5月,设在包头的西路垦务分局总办姚学镜与萨拉齐厅同知,在包头开始兴办具有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校址选在当时的“马王庙”里,首任学堂堂长是同盟会会员郭鸿霖。这是包头第一所官办的完全小学。学堂大力推动“新学”教育,由传统私塾的“四书”“五经”,改授国文、算术、史地、格致(自然科学)、图画、手工、体操、唱歌等新学内容。为启发民智、扩大生源,专设宣讲所。
学校名也几经更改。1912年,学校更名为马王庙高等学堂。1943年,学校更名为包头县高级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先后命名为马王庙小学、包头市第二完全小学、胜利路第一小学和胜利路小学等。
★ 历史积淀光荣传统
1903年前后的几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纷繁复杂的一个年代:既是中华民族最痛苦、最屈辱的年代,又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勃发的年代。马王庙小学创办之初,即有“非革新不足以自强”的呼声,其师生莫不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学校虽身处塞外一隅,规模不大,却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的师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富强寻找出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马王庙两等学堂首任堂长郭鸿霖为同盟会会员,1911年武昌起义后,10月归化城巡防营倒戈起义,200多名义军准备进占包头,郭鸿霖因拥护起义而被伪装同情革命的五原厅同知樊恩庆逮捕,不久在东河区牛桥街英勇就义。1915年,王定圻校长在报纸上强烈抨击袁世凯,为保卫共和民主而死,牺牲时年仅28岁,被史学家称为绥远地区第一位大教育家、大政治家。1928年,担任校长的邬震在日本侵占东三省时,带领学生游行抗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胜利路小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这所百年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把握机遇,大胆创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发展融汇时代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着眼学生长远发展。代代胜利路小学师生树立了思考人生、追求真理、舍生取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念,传承“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光荣传统。
穿越百年时空,仍能聆听到马王庙小学师生用生命呐喊的慷慨悲歌;掸去百年尘埃,仍能清晰看到马王庙小学师生用鲜血浸染的烂漫山花。
学校百年积淀的光荣传统,是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学校把校史教育与爱学校、爱祖国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史教育与五个认同融会贯通。润物无声,真实感人,胜利路小学的师生都为这些珍贵的历史而倍感自豪。
★红色基因催生创新生机
百年老校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治学的精神。站在当下,学校积极营造“立诚信平等之德,成学习研究之风”的校风,追求“求真、勤学、多思、善问”的学风,落实“行胜于言,自强不息”的校训。
学校以“推行生本教育,创建胜利文化”为办学理念。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胜利路小学文化赓续百年校史的红色基因,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建设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基于六大核心素养,已创建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分为胜利之智、胜利之趣、胜利之美、胜利之礼四大课程群。课程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提炼成三级课程体系:1.0版、2.0版和3.0版。
1.0版:学校在贯彻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打造特色课程:每周一节“1+X”群文阅读课、每天一节经典诵读课、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数学活动课;每周一节英语绘本课;音乐小乐器进课堂,通过设置篮球课、足球课、技能课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美术引进手工、剪纸、手撕画等。并开设29个社团课程,涉及传统文化课程、艺术课程、手工课程、科学课程等。
2.0版:规划胜利之智、胜利之趣、胜利之美、胜利之礼的四大课程群。胜利之智课程群包括国家基础性课程;胜利之趣课程群包括各学科特色课程及拓展性课程;胜利之美课程群包括选择性社团课程;胜利之礼课程群包括德育课程、生命课程等。
3.0版:开发个性化课程,鼓励教师自己研发课程,家长介入民间传统课程;加强团队研究。
学校课程体系图如下:
(二)生本课堂改革落实“四学”模式
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改模式研究,本着强调“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学校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生本课堂“四学”模式初步建立。自学:目标导航,课前参与,定向预习;助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成学:当堂训练,自评反馈;延学:根据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层级作业,富有延展性,富有探索与思考性,设置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类作业。
生本课堂建模之后,教师充分引领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了生本课堂评价体系;追求课堂高效、课外减负,教师走向了专业化成长之路。
(三)生本德育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生本德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构建生本德育模式,以红色德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充分释放潜能,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将思想教育融入党史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充分实现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讲好身边真实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浸润孩子们的成长!
学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做了细致要求。德育工作结合学生习惯养成培养目标,分成了各年级短期训练目标,分年级逐条逐段落实。把小学生守则细化到各年级的小目标中,课内外纪律、卫生、文明等内容,要求也更细致。如一分钟收作业、快静齐大课间、有序课间休息活动等,发挥大队干部和值周生的作用,轮值管理学生的德育活动。升旗仪式采用班级轮流制,每周一个主题,紧跟时代步伐,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教育:讲校史故事、我心中的共和国英雄、美德少年介绍、经典诵读展示,全部由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在受教育的同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包括经典诵读和传统节日活动。经典诵读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诗词歌赋;诵读形式日有所诵,百花齐放。每天早读20分钟背诵50~100字,大声诵读、站立诵读,每学年背诵5000~10000字。定期开展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德育处应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知识,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
(四)校本研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长久以来,学校坚持做好教师校本研训,而且日见功夫,日有进步,真正实现为课堂服务。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基本模式是:理论学习及课例研究——实践磨课——辩课——总结出好方法、好经验。主题备课活动围绕研究主题践行生本教育;研究学习策略;细化课堂学习目标,做到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水准。总之,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位教师成为本学科专业上的领头人。
(五)学生教育评价多元化
学校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评价根本标准,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科学设计德育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对学生各学科能力进行多元评价,每年开展一次学科节;强化体育评价,每年组织一次体质达标运动会,对学生的几项体质达标内容进行测试和比赛,促进全员达标;把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纳入学业评价中,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劳动教育评价,学校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要求上好劳动课,办好劳动教育活动,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学校每年一次的学科节,是学生最有成就感的日子。语文学科开展“小小书法家”“经典诵读星”“拼音闯关”“成语接龙”“决战语文屋”等活动;数学学科开展“我说你摆”“华容道”“美丽的学校”“智慧金字塔”“天才建筑师”“千变万化”等活动;英语学科开展单词风暴、英文表演剧;综合学科开展音美艺术天才、器乐展演等。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百年历史,百年光荣与梦想。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胜利路小学全体教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踏上现代教育的新征程,努力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热烈拥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