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玉米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及对策
2021-12-28宋英博
宋英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佳木斯154007)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不可替代,为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1-3]。玉米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田作物之一,由于是C4作物,具有高产潜力优势[4-6]。玉米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构成群体而形成的产量。产量是数量遗传性状,受多因素控制[7-9]。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处我国北方早熟春玉米带,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结构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10-12]。如何充分挖掘玉米的高产潜力成为每一位种植者思考的问题,在三江平原地区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包括品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3 大类。探索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和解决方案对保障三江平原地区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品种因素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处于我国北方玉米早熟区,玉米种质与品种匮乏,玉米品种是影响三江平原地区玉米产量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三江平原地区由于玉米收购时不重视品质,导致品种的越区种植严重,玉米收获时籽粒平均水分含量严重超标,既影响品质容重又降低了玉米产量。目前三江平原地区生产应用的玉米主栽品种仍是德美亚系列品种,品种匮乏,且类型单一,种质基础狭窄,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有较高的风险。国内自育玉米品种尚无法超越,玉米品种增产潜力有限。今后,需要选育耐低温、抗倒伏、早熟性、抗病强、脱水快和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
2 自然环境因素
2.1 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和春旱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处我国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的最北端,纬度高、日照长,无霜期短,总体积温偏少,三江平原玉米生产中,由于前期的低温冷害,整地质量差,出苗不齐,田间管理不善等,造成玉米植株个体间发育不同,田间整齐度差,导致个体间不能协调生长,形成以大苗欺小苗、以强欺弱的不良群体结构。春旱是三江平原地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常见气象灾害。春旱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玉米的整齐度产生严重影响,使玉米生长发育缓慢,阻碍不同时期生育进程。三江平原独特的气候导致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速度缓慢,不利于机械收获,使玉米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
2.2 玉米开花期高温热害或阴雨寡照
高温降低光合蛋白酶的活性,破坏叶绿体结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下降,干物质积累下降。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玉米籽粒的授粉和形成变得困难,造成授粉结实不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阴雨寡照主要是降低了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授粉不良,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
2.3 玉米病虫草害与防治不当
由于三江平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常见玉米病害有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黑粉病、茎腐病等。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连作不可避免,长期的连作加重了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导致玉米早衰病害重,造成玉米品质和产量下降。
2.4 土壤质地差和耕层浅
三江平原地区低产土壤面积大,土壤有效土层浅,总养分含量低,土地生产力低,易遭受旱涝灾害威胁,致使玉米产量低而不稳。耕层深度是土壤条件的基本特征,玉米生长最低耕层深度22 cm 以上,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耕层明显偏浅,容重增加,犁底层逐年加厚,严重板结。耕层的浅化长期制约着土壤的肥水供应能力,导致产量下降。
3 人为因素
3.1 施肥措施不科学
农民传统的经验施肥较为普遍,既浪费化肥,又增加成本。为省工、省事和方便,采用基肥一次性施肥的农民越来越多,但因缺乏专用缓释肥料,玉米后期脱肥严重。
3.2 栽培技术不到位
三江平原玉米种植仍然以粗放型管理为主,播种质量差,种子大小粒未分级,播种深浅和覆土厚度不均匀一致,玉米出现小苗、弱苗。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土地不平整,造成缺苗断垄。近年来,各地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较杂,农民因不能科学地依据气候、土壤肥力、水分资源、品种特点合理安排密度,造成过密或过稀,影响产量的正常发挥。
3.3 机械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三江平原地区玉米种植者可分为国营农场、村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由于种植地块的分散,除国营农场外,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机和农艺参差不齐并不配套。
3.4 投入大、成本高
随着国家政策和农业投入的调整,玉米种植者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成本也水涨船高,玉米种子成本、肥料成本、土地租赁成本、农药成本和农机成本等明显增加,玉米种植的成本和风险也相应提高。
3.5 农民素质偏低
随着农村青壮年、有文化农民外出务工和就业,玉米的种植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等能力较弱。玉米高产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农民对于如何获得玉米高产认识较浅,这就需要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将每个因素处理得细致到位。可见推广农技、培训农民的种植水平和提高农民素质对作物的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3.6 地方政策
黑龙江省除国营农场外,广大农村土地分散在每个农户手中,不能形成合力,耕作水平和种植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发挥大机械、配套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
4 结论与对策
4.1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选择上应具有典型的早熟性、抗冷性、抗逆性、耐密性、抗倒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三江平原地区玉米选择上要严格控制活动积温,比本地正常活动积温少100~150℃的玉米品种为宜,尽量不要越区种植。避免单一玉米品种种植,品种选择上一般2~3 个类型品种为宜,建议农户以选择中熟品种为主。
4.2 精细整地
三江平原地区春旱日益突出,通过秋翻地、秋起垄、秋施肥,达到蓄墒、保墒的目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土地细碎、保墒、平坦、均匀的要求,进行整地作业,为玉米保全苗打下基础。
4.3 播种技术
播种要求一播保全苗,达到苗齐、苗壮、苗匀、苗壮。播种前对播种机进行调试,按单位面积株数调整好总播量和行距及施肥量,正常运转后再作业。观察是否定量、定位,有无空穴,化肥排量是否准确,排肥传动是否正常。播种时,种肥分离,防止化肥与种子接触烧苗。播后根据墒情及时镇压。
4.4 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品种自身特点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最多的玉米株数,保证群体最大程度上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确保玉米获得良好的产量。一般掌握以下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种植密度,精细管理的地块宜密植,粗放管理的地块宜稀植。
4.5 科学施肥
肥料已经成为现代玉米种植获得高产的必要因素,三江平原玉米种植存在经验施肥和过量施肥,这不但造成了种植成本的增加,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测土配方施肥是比较科学的施肥方法,既能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又能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化肥与有机肥并重,重视秸秆还田,氮、磷、钾肥及中、微肥配合施用。
4.6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苗期的目标是确保玉米苗匀、苗齐、苗全、苗壮,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第二阶段穗期的目标是促进茎秆、叶、根的发育,壮秆、促穗,完成玉米雌、雄穗分化;第三阶段花粒期的目标是促进籽粒的形成。延长叶片功能期,能够增加光合作用。防止玉米倒伏和玉米早衰的发生,可以增加玉米籽粒质量。只有关注所有生产关键环节,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培育健壮的个体和高质量的群体,才能实现高产高效和抗逆稳产的目标。
4.7 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社,培训农民新技术
土地的集中使用,便于农业机械化、农机和农艺的配套使用。农户由于常年使用小型农机具作业,耕作深度浅,作业幅度窄,大部分耕地多年未进行过深松整地,导致土壤耕层逐年变浅。新型农村合作社可以促进大型机械的统一使用,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农民们的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针对新型农村合作社的种田能手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