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
2021-12-28董建祖郭会丽彭丽娜刘金兰王文婷段学良李作成
董建祖 郭会丽 彭丽娜 刘金兰 王文婷 段学良 李作成
(1.保山市隆阳区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云南保山678000;2.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南段,全区地跨北纬 24°46′~25°38′,东经 98°43′~99°26′,属于西南季风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低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使隆阳区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3 种气候类型俱全。隆阳区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1月平均气温8.5℃,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气温15.5℃,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无霜期290 d 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 mm。全国少有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中药材生长十分有利,适宜滇重楼、云茯苓、草果、银杏、石斛、白芨、黄精、续断、半夏等中药材种植和生长,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种源区、适生区和发展区建设要求,是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的理想地域,生产加工的中药材品质优于其他产地,备受省内外制药企业和药材市场欢迎[1]。
1 产业现状
1.1 面积、产量和产值
截止2019 年末,隆阳区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47 845 亩,产量 424.48 万 kg,农业产值 3.22 亿元。其中: 红花 20 130 亩,产量 77.37 万 kg,农业产值0.597 4 亿元;白芨 4 500 亩,产量 19.3 万 kg,农业产值 0.579 0 亿元;重楼 2 611 亩,产量 7.3 万 kg,农业产值 0.693 5 亿元;续断 9 183 亩,产量 120 万 kg,农业产值 0.12 亿元;其他面积 11 421 亩,产量200.51 万 kg,农业产值 1.23 亿元。
1.2 分布情况
1.2.1 重点产区 经对全区各乡镇、街道的调查了解,目前,中药材种植遍及全区17 个乡镇,共涉及19 个主要品种,已形成以红花、续断为主,天冬、珠芽魔芋、三七、白芨、石斛、重楼为辅,其他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自然气候特点,中药材分布区可划分为3 类:高山峡谷寒温带药物区、中低山温带药物区和低山丘陵河谷温带药物区[2]。
(1)以瓦房、瓦马乡和瓦窑镇为核心的红花套种早豌豆种植模式。2019 年,瓦房乡红花种植面积11 465 亩、瓦马乡种植 7 890 亩、瓦窑镇 700 亩,平均亩产 45.3 kg、均价 35 元/kg,亩效益 1 585.5 元;再加上这几年早豌豆都有不错的收益,套种的早豌豆平均亩产300 kg,亩效益1 200 元。更重要的是能达到红花种植减肥减药,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助推西山片产业脱贫。
(2)以瓦渡、杨柳乡为核心的续断种植区。瓦渡乡以荒田、安和和土官,杨柳乡的冷水村为代表的种植户覆盖广的村,总涉农3 99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13 户,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429 户是续断中药材种植户,占卡户的47%。
(3)三七多以种植大户的形式存在,并多集中在瓦渡、西邑2 个乡。这一群体种植历史长,经验丰富,再加上三七是我国中药材支柱品种,收益稳定。
(4)潞江、蒲缥镇和芒宽乡以中药材种植企业为主的规模(百亩以上)连片种植核心区。全区有11 家中药材种植企业,而这3 个乡镇就占了5 家(潞江镇2 家、芒宽乡 2 家、蒲缥镇 1 家),其中 2 家市级龙头企业,品种主要涉及白芨、重楼、天冬、珠芽魔芋。企业种植中药材的共同特点:对市场需求敏锐度高,有着自己技术团队和销售渠道,自主性强。
1.2.2 产业亮点 该产业是种植历史悠久,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发展的朝阳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中药材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云南百花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200 亩多芽重楼育苗基地、330 亩白芨植基地;隆阳区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0 亩天门冬、400 亩白芨种植基地;隆阳区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460 亩白芨种植基地已建成,为打造隆阳高品质中药材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经营实体和销售情况
目前,隆阳区有中药材种植企业11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 家、市级龙头企业3 家,药材专业合作组织28 个,家庭农场1 个,药材协会2 个,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从业人员800 多人,2019 年全区实现药材销售收入3.05 亿元,药材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四川、武汉、上海、浙江、广州等地,2010 年隆阳区依托红花、续断成功申报“云药之乡”称号。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力;二是扶持不足,缺少专项资金支持;三是资源优势还未能发力,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四是中药材产业规模较小;五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栽培管理的科技含量低;六是市场信息不畅通;七是中药材市场建设和发展滞后,导致销售价格不稳定,甚至出现一些农民种植药材卖不出去的情况;八是资源开采过度,保护意识不强,加之人工种植驯化工作滞后,有的野生资源难寻其踪,资源保护、繁育和开发利用的矛盾亟待解决。
3 发展目标和措施建议
3.1 发展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绿色食品牌”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逐步构建和完善隆阳区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着力发展森林药材[3],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隆阳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3.2 发展目标
2020 年,全区中草药种植面积5 万亩,产量为4 500 t,农业产值 3.5 亿元;2020 年,全区中草药种植面积 5.5 万亩,产量 5 000 t,农业产值 4 亿元;到2022 年,全区中草药种植面积5.5 万亩,产量5 000 t,农业产值5 亿元。种植品种主要是红花、白芨、滇重楼和续断。基本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高度融合、发展有序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3.3 发展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指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创新招商、注册、协调、政策制定和落实等政府服务方式,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二是积极对接上级各部门和专项规划项目。争取国家、省对隆阳中药材产业领域的相关支持,推动隆阳区中药材重大项目纳入全省乃至全国试点示范、重大项目。
(2)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产业化建设,发挥企业、社会、民间、金融和外资等多层次的投资积极性,构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中药材产业市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出台《隆阳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向社会发布专项资金申报指南,重点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动植物药提取等发展方向,提升全市中药材发展质量。
(4)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重点对中药材的重金属及农残含量进行监控和定期抽检,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
(5)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加强人才体系、技术体系、高层智囊体系的建设。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药(民族药)产业高层决策、经营管理、国际化等高端人才;依托重大项目、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团队与专业技术人才;围绕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引进生物创新人才,促进云南省的人才、技术、成果向隆阳区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聚集。
(6)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依托行业中介组织、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中药产业发展合作研究机构,加强协同创新,推进中药产业传承发展。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培育一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中医药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