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考察报告

2021-12-28张卫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杨树林辽西间作

张卫东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

林下经济是一种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1-3]。近年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林-菜、林-粮、林-菌、林-药、林-茶、林-禽、林-牧等种类繁多的产业模式。就辽西地区而言,受气候条件、相关政策、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林下经济发展又体现出典型区域特点。从总体上看,主要有“林业+农业”、“林业+养殖业”两种发展模式,存在管理粗放且分散、发展资金不足、鼓励政策滞后等短板,短期内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就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笔者于2019年6月先后对阜新、朝阳地区的林下经济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辽西地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1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1.1 林-菌模式

阜蒙县在哲林4号杨树林下(行株距4 m×3 m)挖1条宽约110 cm的沟,重点栽培香菇、鸡腿菇、平菇等食用菌,667 m2可利用面积为400 m2,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

1.2 林-禽模式

阜蒙县在杨树林下放养白鹅,通常3个月可出栏,单鹅3.5 kg,市场售价12~14元·kg-1。

1.3 林-油模式

阜蒙县在采伐迹地更新营造的哲林4号杨树(行株距4 m×2 m)的行间套种花生8~9垄(垄距45 cm),667 m2裸地可产花生300~350 kg,地膜覆盖条件下产量可达500 kg;在红树莓(行株距3~4 m×1 m)林下套种花生,以耕代抚,667 m2额外纯收入200~300元;建平县在新植的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下间作豆类(7垄),667 m2的经济收益在2 000元左右。

1.4 林-蔬模式

建平县在杨树林(行株距5 m×3 m)下套种甜菜、南果梨(8年生,行株距5 m×4 m,单株产梨10~15 kg),林下行间覆膜套种4垄青椒(667 m2收益约3 000元)和2垄土豆(667 m2收益约500元)。

1.5 林-粮模式

彰武县在紫穗槐(行株距6 m×1 m)行间套种玉米;双塔区用大枣、玉米和地瓜等间作套种。枣树行株距4 m×3 m,可套种作物6垄,垄距55 cm。南果梨林下间作紫薯,南果梨行株距5~6 m×3 m,林下间作紫薯6垄,667 m2可产紫薯3 000 kg,售价2~4元·kg-1。

1.6 林-药模式

阜新市农业园区在杨树林下种植中草药,中草药品种有轮叶党参、射干、穿地龙、知母、柴胡、板蓝根、桔梗、防风、薏米、菊花、景天、菊芋。杨树品种为欧美107杨,行株距5 m×3 m,行间套种中草药6垄,垄宽60 cm左右;朝阳市龙城区北五味子林下套种黄芩、防风、金银花等中药材,黑果花楸林下套种黄芩;建平县南果梨(行株距4 m×2 m)林下栽种甘草和黄芩苗根17垄,667 m2可产苗木20万株。植苗种植的甘草和黄芩,667 m2植苗2万株,2 a后收获,产量1 000 kg左右,回收价6.00元·kg-1,平均667 m2每年可获收入约1 500元。亦可直播种植,1年生收成药材,2年生收成种子和药材。此外,还有铁芪、苦参等,当年或多年收获药材,667 m2可产1 500 kg,售价3.2元·kg-1。

1.7 林-烟模式

双塔区杨树林下间作烤烟。杨树品种为赤峰杨,行株距5 m×3 m,行间可种旱烟7垄,(旱烟行株距60 cm×50 cm,烟怕重茬),667 m2间作产值2 500元左右。

2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模小,水平低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模较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整体规划指引,发展受到项目、资金、风险、市场、基础设施诸多因素制约。

2.2 科研投入不足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及产业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严重滞后。科研单位介入不及时不到位,落在了林农和市场后面,致使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更加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也不够到位,盲目用药现象屡见不鲜。

2.3 资源转化率低,产业链短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及产业聚集度和资源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林上林下不协调,产前产后不配套,特色产品一般化,一般产品趋同化,推动手段简单化,市场机制断层化。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够长;林下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基本处于第一产业和初级林产品生产加工阶段;产品加工工艺鲜见新技术的应用,销售渠道、网络单一,导致产品单一、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4]。

2.4 经营模式落后,竞争力不足

资源综合利用、品牌观念、有机化理念、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等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现有经营模式较为粗放,缺乏规模化专业化加工原料基地,基本上是粗加工的低附加值模式;林下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脱轨;市场开拓力匮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建立优秀品牌[5]。资金投入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技术改造、林木丰产丰收等措施的结合还不够。部分林下产品企业急于追求产量,粗滥加工,产品检测不符合国家标准。

3 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撑力度

科技创新与支撑是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由于林粮间作科技含量不高,林下间作玉米、谷子、豆类、花生、西瓜、香瓜、南瓜等粮蔬作物,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自发行为。引进谷子“吨谷2号”优良品种,其667 m2的产量可达500 kg,产量成倍增长;引种“红心地瓜”,售价即成倍增加;选种烤烟,667 m2的纯收益可达2 000元,呈数倍增长;培育樟子松、油松等的营养杯苗木,既不破坏表层土壤,防止风沙危害,又能卖出好价钱;培养食用菌667 m2的产值可达万元。同样是发展林下种养业,引入“有机”或“绿色”等全新理念并付诸实施,创立品牌,无疑会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杨树林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和“良种良法”,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迥异。杨树林一改传统的行株距(4 m×3 m或5 m×3 m)设计,采用双行窄带(2 m×2 m×8 m)这种明显带有“聚集栽培”[2]特点的新模式,不仅会增加木材产量,更使间作期限延续更长。同属林-蔬模式,林下人工种植苦菜、荠菜、蒲公英等人们普遍追求的带有乡土特色的天然蔬菜,稍加辅助措施,便可提前上市并连续采收多茬;林下人工种植辣根并设法出口(日本),则可创收外汇。同样的林下经济,不同的经济效益,“附加值”源自科技创新和支撑[4-6]。

3.2 以林为主、林下为辅,因地制宜

考察中发现有的林农为单纯追求林下套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违背林木管理相关法则和规程,如把大扁杏修剪成一根独干,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让林农真正意识到以林为主、林下为辅,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3.3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林下经济是一个关乎“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和支柱产业。政府职能部门在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引导和服务很重要。例如,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目的地招引一些有实力、讲信誉的公司,在产-学-研结合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关键链条的衔接上,做好服务工作。一个可行的模式是市场+政府+科技=产业化。

考察发现,高收益项目,如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草药等,基本上都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双重特点,面对这种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的林下经济项目,林农非常谨慎,没有“公司”介入并辅之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之保证,很难付诸实施。

总之,林下经济在辽西地区存在大发展、快发展空间和潜力,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对脱贫攻坚或乡村振兴目标的如期实现,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杨树林辽西间作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杨树林”计划
史前勤求索 辽西秀芬芳——纪念索秀芬先生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大长夜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