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2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疫情教学模式

朱 荣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部分国家肆虐,今后的疫情防控将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疫情期间,各地高校采取线上教学模式以解决眼前困难,在线教育更多的是以一种应急方式出现。后疫情时代下,探讨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下高校在线教育的反思

(一)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是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在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92 年,清华大学率先开通我国第一个采用TCP/IP 体系结构的校园网;2011 年以来,4G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高校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互联网硬件基础,为我国在线教育技术平台的上线提供了动力,各大在线教育平台迅速上线。目前教育部已有22 个在线课程平台,以“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三大平台为典型代表[1],它们分别由清华大学、网易、上海交通大学发起,由此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入线上,在全国掀起在线学习热潮。

(二)疫情对高校在线教育的考验

国际劳工组织2020 年8 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新冠疫情的突发导致全球190 多个国家停课,6 300 余万教师、超过70%学生和产学结合的青年均受到不利影响。对于我国来说,2020 年春季学期,全国1 450 多所大学的108 万名教师开设在线课程1 700 余万门,超过35 亿大学生从中受益[2],大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习任务,在线教育成绩斐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线上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今后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全国上下积极抗击疫情过程中,“信息化”与“互联网”引领下的在线教育改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形态,在线教育不觉间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转变。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与扶持者,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多方支持,协调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高校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协调在线教学资源与平台,组织在线教学,客观评估教学质量,及时进行精准改进;企业转变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在线教育服务者,与高校依存度显著提升,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教师转变为网络课堂主播,通过探索线上教学有效模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线上交流互动;学生由听众变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自学、互学、研讨;传统课堂形态变成远程线上课堂,既有MOOC/SPOC 特色教学,又有翻转课堂,教与学、问与答有序进行。

二、后疫情下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线教育从共位集中式转变为异位散布式教学,使得在线教育面临很多难题和困惑,本研究基于《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行业关注度分析报告》(新浪教育联合微热点发布)和《2020 年春季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研报告》(艾媒咨询发布)调研结果,总结在线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对在线教育认知偏差

由于疫情的突发,在线教育在应急的情况下被广泛推广,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由于缺乏在线教育相关经验和预案,使其短时间内不能全面理解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关系与定位,存在认知偏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就是网络直播或录播教学内容,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是这种思想。课堂管理上,由班级考勤变为线上签到、后台统计;教学形式上,主要教学模式依然为讲授法,难见学生的回应与互动。这种技术推动下的“人灌+机灌”可称为“搬家论”,仅仅是把线下课堂搬到网上而已,“线上填鸭”对于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无益,只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疫情过后则会恢复常态化线下教学。另一种观点认为,线上教育将成为学生学习主渠道,将彻底代替线下教育。这种“替代论”认为线上教育获客成本低,但用户需求旺盛,并且突破了传统教育以纸张、书本为媒介的约束,音频、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信息技术也打破时空界限,具有去中心化、开放共享的特性,线上教育终将顺应时代大潮,完全取代传统线下教育。

综上所述,“搬家论”和“替代论”过分强调信息技术能量的同时,却忽视了教育的灵魂,教育并非机械化操作,其本质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潜移默化、厚积薄发、言传身教等润物细无声般的育人功能是任何技术不能取代的。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首先,教师对于各大网络教学平台不熟悉,对于高校自建的SPOC 平台也是一知半解,只能随机选用,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配合效果不佳;其次,大多数在线课程是由学校教学大纲统一安排,教师按时直播,学生按时听课,提交作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教育“自主性”;最后,大多数教师没有经受系统正规的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没有与课程配套的课件材料,教学只能照搬原有的教学课件和进度,对于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注意事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讲授方法、讲解速度、重难点展示、互动交流都有生搬硬套情况。

(三)学习效果良莠不齐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线教育过程中,学生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引导,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55.3%的受访者表示在线学习效果比线下在校学习效果差。学习效果受到内在动机、受教内容、交流互动三个维度影响,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拘泥于书本知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不足,教与学分处不同空间,导致师生交流互动受阻。被动的在线受教,严重影响学习效果[3]。

三、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策略

(一)社会层面

1.人与技术互融共生

人类生活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技术也依附于人类进步,但是技术只是部分节省了人力而不能完全取代。例如,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收集、传递、存储信息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无空间限制等优势,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品格养成、言传身教则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人与技术的关系不应该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互融共生、相互依存的。人和技术的互融共生关系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第二,信息技术也需要符合教师教学需求,适应教育规律。“技术工具论”和“技术决定论”都将被“技术共生论”所取代[4]。

2.有效协同治理

信息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分级、分层配置,使之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特殊结构,资源建设者、资金提供者、资源受用者应各尽所能,共同推动信息共建共享。目前,由于体制、机制的约束,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共建共享还有待加强。面对新冠疫情,有部分省市启用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例如“三通两平台”“国家精品课程”等。大多数地区仅限于指导建议、规范要求,对于网络授课平台选择、资源标准审核、授教内容监督缺乏具体明确规定[5]。因而,高校要持续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厘清在线教育中政府、高校、社会的职责与分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吸纳多方群体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在线教育治理格局。

(二)高校层面

1.完善平台建设

为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平台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高校不仅要提供相关学习支持服务,也应同步完善教学管理和评价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教学平台网络不畅导致平台卡顿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应加大教学平台扩容,提升网络稳定性,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2.探索双线教学模式

疫情常态化下的教学可遵循八字方针:双线教学、随时切换。调查显示,关于“您自主选择授课方式,您会选择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这一问题,有55.9%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只有23%的学生选择线上教学,可见在线教学仍难以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双线教学模式,根据疫情缓急及时切换合适的教学模式,疫情缓解时,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中穿插微课、慕课、私播课作为教学补充,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实现1+1>2的协同创新模式,具体见图1[6]。

3.建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机制

为营造良好的在线教育生态环境,健全教师在线教学激励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高校应畅通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信息反馈渠道,分析教学平台中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实时反馈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对平台、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整改;其次,探索适合线上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高校应充分利用平台存储功能记录教与学情况,领导、督导、辅导员参与线上听课;第三,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收集,教师获得实时反馈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和满足感,具体见图2[7]。

4、探索在线教育3.0 模式

在线教育被划分为3 个时代。“录播课”时代被称为1.0 时代,即将事前录好的教学视频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观看学习。由“录播课”发展为“在线教学”时代被称为2.0 时代,2.0 时代相较前者,可以通过聊天平台、实时授课、屏幕共享等方式,弥补1.0 时代单纯讲授、缺乏互动的缺陷,增强了实时互动,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推行。而笔者所说的3.0 教学模式,另一种说法是“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它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它是比“在线教学”范围更广、理念更丰富的“在线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教学模式。3.0 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传递学习内容给学生,并与学生沟通学习任务和研讨问题,课堂上以学生逐一汇报、问题解答、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抓住了“00 后”大学生的关注点,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媒体进行热点知识的传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的互动性、自主性、创新性显著提升。

从1.0 到3.0 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深层次变革,它将“填鸭式”“被动化”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前充分准备,课上积极研讨”的新型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核心,实现技术和教育的完美结合,也是“以人为本”“立徳树人”理念的充分体现。无论是1.0 时代还是2.0 时代仅仅能满足知识传授,但教育的本质还包括“传道、授业、解惑”,即价值观塑造、综合素质养成、兴趣引导等,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教育目标希望可以在3.0 时代得以实现,教育者应该关注并尝试在线课程教学之外的泛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8]。

(三)教师层面

1.明确理念认知

在疫情影响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本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契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启对在线教育的广泛关注,通过搭建“云平台”,打好“精准牌”,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推进在线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形成教育系统加快推进在线教育广泛运用的良好氛围。高校信息化中心需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以专题培训、专业咨询等方式,及时解决在线教育过程中的困难,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看到在线教育的优势和利好。

无论是“搬家论”仅仅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忽视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优势,还是“替代观”片面夸大信息技术作用,发展信息技术最终是为了做更好的教育。因此,高校应促进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互通,实现面对面学习与分布学习的优势互补,扫清认知障碍,共同构建长足发展的教育生态。

2.提升教学质量

在线教学相较于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更注重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在线教学需要教师掌握相应信息技术方法,以保证线上教学质量。首先,开展线上教学技能培训,高校应提前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线上教学培训,并委派专人进行技术指导,也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线上课题组,老中青合理搭配,进行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教师信息素养强的优势整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其次,教师需完善线上教学设计,可以将电子版教案提前发给学生,并进行课前检测,教学过程中插入思考题,充分与学生互动,课后做到学完即测,以保证学习效果;最后,开展多维度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将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互动情况等量化考核,同时也应照顾学习条件或网络受限同学的考核,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疫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战疫情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抗疫情 显担当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