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管理如何破局?
2021-12-28徐玉胜
□徐玉胜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8 年教师教与学的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报告中指出,作为“终身学习者”和“学习引领者”,学校管理者需要认清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进程,并积极促进自身专业职能和角色的转变[1]。疫情停课期间,各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学生学习,如开展有关病毒知识的培训(美国、法国、意大利)、培训教师和校长应对远程教学工作(中国、意大利、英国)、大规模部署在线课程(中国)和建立辅导小组指导家长与学生(美国)等[2]。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后疫情时代下,如何应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调整?如何变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又如何提升面向未来教育的管理者素质?以上问题都需要学校管理者共同探讨。
一、多维梳理,复盘学校管理挑战
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需要解决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迫切需求,同时为学习和教学的改变做准备。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危机处理团队,做好媒体日常更新管理,了解现有资源,采取行动应对不同状况;另一方面需要密切与教职员工和行政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有哪些额外资源需求,并优先考虑解决这些资源。
(一)评估风险,制订方案的挑战
现代社会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同时,危机风险日益凸显,且暴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在上升、影响在扩大,现代社会已然步入“风险社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部分学校仓促应对。一部分学校过于自信,自认为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一套既有的、成熟度高的行动方案,但状况频出;另一部分学校缺乏危机应对的基本制度和学校运行机制,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的预案和演练。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在遇到危机时确保教育教学的基本秩序不受到较大冲击。这需要校长保持头脑清醒,注意疫情防控形势,拒绝思想松懈麻痹,并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以较高效率制订合理应对方案。
(二)协调各方,有序教学的挑战
疫情严重阶段,“停课不停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阻击疫情发展,在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的同时又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组织教学的难度,在于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教师对“停课不停学”是否必要、能否有效、如何操作争议纷纷,普遍呈现出消极、质疑、无所适从的心态,广大家长群体则在无奈、抱怨、茫然中被动配合。如何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展开,需要全面分析来自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不同场域的不同行动主体的空间向度,认清教育系统内外核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调动家庭的积极性,强化家校合作,做好家校共育。
(三)稳定人心,提振信心的挑战
当前防控形势下零星散发病例频繁出现,面对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的形势,教师和学生心理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知如何正确面对。同时,网络谣言四起,容易造成恐慌情绪。学校管理者一要组织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师生正视疫情信息,避免过度的心理负担;二要指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不讨论不臆测敏感话题;三要组织心理援助团队,及时关注师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四)总结善后,安全复学的挑战
疫情得以控制后,学校可利用这一契机开展生命教育,通过讲述疫情故事与学习抗疫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安排,管理者要将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做好思想认识、防控预案、物资准备、健康排查、培训演练、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还需做好安全检查和各项预案,建立、完善校园防控网络工作体系,深入师生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重新思考,打破线上教育困境
在线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有其特殊之处:一是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二是学习资源以媒体为主,利用电视云平台、电子课本、微课微视频等资源,学习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三是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作业以网上批改为主。在线教育需要关键要素的支撑,如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和密切的政企校协同。同时,线上教学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教师线上教学授课准备不足、学生不太适应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欠佳等问题也需要正视和应对。
(一)教育理念需要转变
传统学校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是课堂、管理、教学时间和学习内容的统一。相较于以高分数、高升学率为导向,教材、作业和试卷为手段的教学模式,线上教育更侧重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素养发展。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将网上教学等同于学校课堂教学,参照常规教学制定学习日程,要求学生按时打卡上课,试图最大程度地还原课堂教学;另一种错误认识是将网上教学理解为网络资源学习,将其简化为上传下载学习资源,忽略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真正的线上教育是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并具有对学生进行连续评估的能力。
(二)教育内容需要更新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内容仍主要集中在语数外的学习上(90%以上),非主干课程如心理健康(62.6%)、音体美等仍然占比较小[3]。教育即生活,教育也不仅仅发生于校园,当下疫情给师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的开展。生命、科学、社会、道德和责任都应该是教育的主题。学校要鼓励教师创新,发挥教育想象力,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体验需要改进
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直播存在卡顿、延迟情况,双向体验差,视频画面质量低。尤其是直播授课,教育软件的流畅度和清晰度、系统对手写白板的支持、师生语音的互动等都需要提升。教与学时空分离,给师生带来的不是技术进步的便利而是被淹没的窒息。学校要提升教师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帮助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自主开发更加适合网上教学的模块化课程,利用好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跨时空交流。
(四)教学质量需要保障
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而言,在线上课缺乏时间和纪律的约束,容易导致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放任自流,而师生间缺少情感交流也会使得学习动力减弱。同时,长时间看屏幕会导致学生学习专注力的下降。对教师而言,疫情期间需要寻找在线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并在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的地方做好过渡,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对家庭而言,家长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配合学校做好监督评价工作。管理者需要清楚各个主体的作用和特点,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咨询。
三、积极变革,增强管理人员素质
危机的到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顺应危机做出积极改变。“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4],树立全局意识,以及在更为深远、更为系统、更为本质的层面确立教育应对疫情危机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如互联网+教育、学校育人理念革新、学校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等[5]。
(一)突出危机意识,增强领导力
风险和危机已经常态化并深刻嵌入当前社会之中,成为影响社会变迁与治理的结构性因素。风险虽不可预测,风险意识却不可或缺[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7]。复课以后,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应急需求依然严峻,管理基础设施和智能管理能力均需要提升。更重要的是,校长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领导能力,在决策、用人、教学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改进,在复杂环境下做到辨别是非、解决复杂问题、实现创新发展。
(二)把握教育规律,优化专业力
一是遵循教育本质规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思维发展。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线教育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和应用创新的能力。二是把握教育时代发展。在线教育从长期辅助阶段进入下线教学双线融合阶段;线下教育的真实场景优势无法比拟,线上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更能体现学习者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主性学习模式。学校有可能转化为学习的中心,其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固定学段的学生而是所有希望学习的人群,混龄学习将成为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三)重视技术应用,提升改革力
网络教学正在改变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我们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更加立体的高质量教育体系[8]。疫情给学校教育平台带来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升级,加速了在线教育布局的进程,训练了教师团队的信息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面对危机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借助这一时机进一步升级校园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丰富在线教育资源,升级校园和教室硬件设施,建设虚拟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的便携性,发挥网络数字智能时代教育的价值,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学校注重运用新兴技术的应用。从学习者角度,引进纸笔互动系统,自动批改作业,进行大数据分析,在不改变原有书写习惯的前提下,获得学生的书写轨迹和时间、正确错误等关键指标,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教育中应用提供可能;从教育者角度,将AI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提升教学效果,将教师从重复性可替代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自主管理能力及学习方法上。
四、主动布局,拥抱未来教育发展
教育由以普及为主的长周期转向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的新周期,人类社会即将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出现促成了对未来教育的一次预演。未来的智慧学习是支持任意时间、地点、方式和步调的学习,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条件的学习者,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有效地学习,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掌握学习、发现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既展现了我国教育系统强大的执行力,也暴露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之任重道远。中小学管理者如果仅限于外部推动或倒逼下的发展,已经无法充分和主动地适应学校体系变革。专业发展应迈向更加注重发挥校长主体性和自我规划能力的专业学习。面向未来的学校管理者是创新型的领导者,需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并具有战略思维,积极实施变革,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合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