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方言“草鸡”的用法及其来源
2021-12-28王文平
王文平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中文系,山西 大同 037400)
前 言
“草鸡”一词现今普遍的用法是用来称呼农村散养鸡,与肉食鸡相对。但在北方方言中多用来表示母鸡,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草鸡”用来表示母鸡的方言词分析研究,能找到的文献,多数都是在学者们对“草”表雌性义的来由进行探究时,作为分析对象被提及。例如,张志华、刘红星《也说“草马”之源》认为:“‘草鸡’的‘草’,……而应该是‘细小’、‘柔弱’、‘低贱’的意思,它源于对‘草’的本义的引申。”[1]而解永俊的《“草鸡”源流考》一文,是对“草鸡”这一方言词分析相对全面的。解永俊在文中不仅阐述了作为山东荷泽、曹县等地方言词的“草鸡”一词得名的由来,还分析了它的所有义项,并清晰地梳理了“草鸡”词义演变的过程[2],为我们正确理解“草鸡”一词的来由和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晋北方言中也经常用到“草鸡”一词,且后一个字要读为轻声,除了用来表示“母鸡”这一意义之外,还有些特定的意义。以下内容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探究这些用法的来源及其构词理据。
一、晋北方言“草鸡”的用法
(一)名词,用来表示母鸡
(1)二婶子头前买了八个小鸡儿,这会儿出了四个草鸡,四个公鸡。
(2)养个公鸡等叫明儿,养群草鸡等下蛋。
在文学作品中,用“草鸡”来表示“母鸡”的用法,最早见于元代。
(3)[李四云:]鲁斋郎,你夺了我的浑家,草鸡也不曾与我一个。(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
(4)[杨奉云:]若还野外安营寨,则偷人家肥草鸡。(元·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第三折)
用“草”来表示雌性动物,在文献和现代方言中都可以找到,有“草马、草骡、草驴、草狗、草鸭”等。文献中我们能找到较早的用例是其中的“草马”,来自下例:
(5)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而对“草马”得名的探讨,最早见于唐代的颜师古。
(6)问曰:“牝马谓之草马,何也?”答曰:“本以牡马壮健,堪驾乘及军戎者,皆伏皂枥,刍而养之;其牝马唯充蕃字,不暇服役,常牧于草,故称草马耳。”(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草马》)
颜师古认为“牝马”被称作“草马”因其“不暇服役,常牧于草”。解永俊则认为:“草马是指牧养于野,无须服役,专门承担繁殖任务的母马。”[2]其解释得更为准确一点。而用“草”来为雌性动物命名的由来,牛尚鹏利用词例求义这一训诂方法得出结论:“‘草’之雌性义来源于雌性动物分娩时的场所铺有软草,分娩乃雌性动物独有的特征,故以‘草’表雌性”[3]。由此可知,方言中“草马”即“母马”,“草鸡”即指“母鸡”,这里“草鸡”的意义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
(二)其他意义及用法
晋北方言中,“草鸡”还可以表示畏缩、示弱、认输、服软等特殊意义,在语法上可以单独作谓语、作谓语中心词带宾语、作谓语中心词带补语、作补语。
例如:
(7)小三子那回偷人家羊哩,叫人家捉住楔(打)得在炕上睡了一冬天,这回草鸡了,再也不敢出去偷去了。
(8)二愣子叫他爹捉住楔(打)断腿了,这回是草鸡了,再也不敢和他爹作翻(折腾)了。
(9)看那你那草鸡的,一后晌(下午)做了不大点儿营生(干了一点儿活)睡上(睡下)不起了。
(10)你草鸡啥哩,赶紧点儿起来做营生(干活儿)哇,甭躺着了,谁还不是跟(从)早起(早晨)受(干活)到这会儿了。
(11)他草鸡个屁,拢共(总共)没做多点儿营生(没干多少活儿),就躺上(躺下)不动了,嘴还叫唤(叫累)上,屁点用也没有!
(12)今儿整整儿受了一天了,受得乏乏儿(累)的了,草鸡得不顶(不行)了。
(13)夜儿(昨天)背了一天砖,黑了(晚上)草鸡得连饭也没吃,回去就睡上(睡下)了。
(14)大黄狗跑出去偷吃介人家的羊下水(羊杂),叫介主儿家(主人)堵住楔(打)了一顿,这回可叫人家打草鸡了,老远地(隔着很远)见了人家,夹上尾巴就跑。
(15)三大爷今年种了五十多亩玉茭子(玉米),一个儿(自己)连种带收,真受(干)草鸡了。
例(7)(8)(9)中的“草鸡”在句中单独作谓语,例(10)(11)中的作谓语中心词带宾语,例(12)(13)中的作谓语中心词带补语,例(14)(15)中的作补语。
“草鸡”的这些用法最早见于清代小说。
(16)李纨、宝钗趁便说:“太太慢走,我们来扶你呢。”两个也跑了出来。史氏见没了靠山,忙住了口。平儿还提着门闩,环儿怕他再打,往死里碰头。明心说:“别打这毯攮的,还去打那硬嘴婆娘罢。”史氏着了急,只得当个草鸡,滚下炕来跪着磕头,求饶狗命。师徒两个才走了出来,又到太太房里请罪。(清·兰皋主人《绮楼重梦》第十四回 )
(17)平儿道:“使得。”站起身来向着宝钗、珍珠两个拜了两拜,引的王夫人大笑,说道:“平丫头忒胆小,说是这样说,他两个好意思闹你吗?”平儿笑道:“太太还不知宝妹妹同四姑娘,他两个说得出就做得出。我见了他们两个,我就草鸡了。”(清·小和山樵《红楼复梦》第三十四回)
(18)官人说:“你们可草鸡了。”云行雨施,直狂至东方大亮。(清·讷音居士《三续金瓶梅》第二十二回)
(19)千方百计到底把官人闹草鸡了,才云收雨散。(清·讷音居士《三续金瓶梅》第二十五回)
其中例(16)中的“草鸡”只是表面上还有名词的痕迹,表达的意思却是“史氏”作为人“认输、服软”像“草鸡”蹲卧一样了,在句中作宾语;例(17)(18)中“草鸡”单独作谓语,与例(7)(8)(9)中的用法相同;例(19)作补语,与例(14)(15)的用法相同。
“草鸡”在现当代文献中也有用例,如下例:
(20)既是来了,就得试试,空手回去,不显着我们草鸡?(孙犁《风云初记》)
(21)特别是那些汉奸狗子,见了鬼子紧蹀躞,见了八路就草鸡,专爱欺负老百姓!(郭澄清《大刀记》)
(22)小马歪着头说:“怎么,草鸡了吗?”(峻青《海啸》)
(23)六指一下就草鸡了。六指一下就软蛋了。(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
(24)丑话说到前头,到时候谁要草鸡了,我就崩了他。(莫言《红高粱》)
(25)不一会儿,他就模模糊糊瞧见了大眼儿的槽子机帆船。大眼儿是背着他爹干的,他在滩上人五人六挺气派,到魔口张开的当儿就草鸡了。(关仁山《风暴潮》)
(26)刘志春站起来说:“这事我跟着你跑草鸡了,害怕了。”(田东照《买官》)
例(20)(21)(22)(23)(24)(25)中的“草鸡”单独作谓语,与例(7)(8)(9)(17)(18)中的用法相同;在例(26)中作补语,与例(14)(15)(19)中的用法相同。
这些用法还见于陕北方言[4]、山东方言[2]。
(27)陕北方言:“只要一提起来打官司,我就草鸡了。”
(28)陕北方言:“叫我受苦种地去,我是一点儿也不怕;你叫我识字写文章,我就草鸡得不行。”
(29)山东方言:“别看他嘴上不说,这次他要是不敢来,就说明他草鸡了。”
(30)山东方言:“这下草鸡了吧,活该,当初你就不该要这份强。”
(31)山东方言:“今天结结实实地干了一天的活,真把我累草鸡了。”
(32)山东方言:“这么长时间了,每天都干的是同一件事,这份工作我真干草鸡了。”
例(27)(29)(30)中的“草鸡”单独作谓语,例(28)中“草鸡”作谓语中心词带补语,例(31)(32)中的“草鸡”作补语。
值得一提的是晋北方言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词“告草”,就笔者所见,仅有当地乡土作家曹乃谦作品[5]中曾有用例,其他文献未见。“告”是“表明、申明”的意思,“草”就是“草鸡”,“告草”就是“申明认输”的意思。
(33)她急了。向他告草求饶说……( 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
(34)临完,还是蛋娃给告草了。(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
(35)晋北方言:“今儿你就也头硬(有骨气)他一回,打死也甭告草,看他能把你咋的?”
(36)晋北方言:“老子今儿非把你打告草了,打不告草跟你没完。”
二、“草鸡”特殊用法的来源及其构词理据
关于“草鸡”特殊用法的来源,解永俊认为偏偏山东方言有此用法:“这与山东的斗鸡活动不无关系……‘草鸡’词义的引申正是在斗鸡活动这一特殊语境中受到了启发。”[2]解永俊进一步推测:“只有公鸡才参与斗赛,‘草鸡’是不会上阵争斗的。如果两鸡相遇,其中之一表现出‘怯弱、畏缩’之态,稍做抵抗便甘拜下风‘落荒而去’。此鸡定遭众人嘲笑,认为它缺乏斗鸡的雄劲,不配做一只公鸡,反而像一只母鸡。在这样的语境条件下,以嘲笑口吻说出的‘草鸡’,便成了‘怯懦’的代名词,将这样的斗鸡术语移至日常生活……”[2]从而引申出“草鸡”的一系列特殊意义和用法。
笔者认为,斗鸡固然是公鸡的专利,与母鸡无缘,但“草鸡”特殊用法的来源未必就与斗鸡活动有关,而应与公鸡、母鸡的不同生活习性有关。在农村生活中,当人们要抓鸡时,公鸡会满院子乱飞乱跑,很难抓到,而母鸡常常会跑不了几步就蹲卧在地上,任人轻易地抓住。在晋北农村,妇女们在抓母鸡时,只要一边走近母鸡一边口中念叨几句“圪蹴(蹲下的意思)、圪蹴……”母鸡往往就会蹲卧地上不动,等人去抓,而这个方法对公鸡却无济于事。
“草鸡”的这一遇事就蹲卧地上、服软认输、任人宰割的特性,与人遇事或被胁迫时表现出的“畏缩、示弱、认输、服软”有着极强的相似性,有些人在对方强大无法对抗时也会蹲在地上示弱,不正像“草鸡”一样吗?因而,我们推测“草鸡”的特殊用法最早应该是“像母鸡一样遇事就蹲卧在地上的人”。而“草鸡”单独作谓语、作补语、作谓语中心词带宾语、作谓语中心词带补语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引申发展。至此“草鸡”这一词由原本专称母鸡,结合母鸡遇事不反抗这一特性,进而引申为描述人遇事示弱、服软的状态。
“我国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男性被认为是强劲、刚健的代表,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的‘女性’,则处于柔弱、幼小、顺从、卑贱 、低下的地位。”[1]大同地处内陆,封闭保守,战乱频起,缺水干旱,土地贫瘠,煤炭资源丰富。早先本地居民主要劳动为耕种和采煤,这两项都以男性劳力为主,加上还要提防随时会发生的战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男性的地位要比女性高很多。所以当地用具有女性特征的词来形容男性时,对其是极大的嘲讽和蔑视。“草鸡”一词因为是母鸡的称谓,母鸡与女性同属雌性,所以“草鸡”这一带有雌性特征的词,在大同当地方言中除了有示弱、服软的意思以外,当对男性使用时还多加一层性别侮辱,意为这名男性像母鸡一样胆小懦弱,不配为男性。另外,《汉语大词典》将“草鸡”这些意义释为“方言,比喻怯弱畏缩”[6],似乎不够全面,引例是上文(20)(21)(22)三例,例证晚出。
结 语
“草鸡”一词在晋北方言中是母鸡的意思,可做名词。但日常使用时,“草鸡”还可以表示畏缩、示弱、认输、服软等特殊意义,在语法上可以单独作谓语、作谓语中心词带宾语、作谓语中心词带补语、作补语。关于“草鸡”特殊用法的来源,是由母鸡遇事不反抗的习性,引申为描述人遇事逆来顺受的样子。晋北方言受北方官话影响较大,许多古音和词汇都已消失,但依然有一些方言词保留在日常口语中,研究分析这些词,可以弥补现代汉语中一些词的义项,也让我们了解附着在这些方言词上的本地文化和风俗,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晋北方言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