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思维”图: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12-28余厚洪

丽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秘可视化情境

余厚洪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可视化”,在20 世纪80 年代专指“科学计算可视化”,时至今日,其技术渐趋多样,其内涵日益丰富。在国内外可视化教学研究中,涉及可视化理论、技术、方法等多个层面,研究成果亦颇为丰硕。其实,对于人文社科类课程而言,“可视化”教学绝非单纯“技术活”,授课者应以可视化为“媒介”更好地探究、提取、表达课程知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实践。笔者此前曾以秘书学课程为例撰文述及“可视化”教学的意义、类型及思路[1],本文拟以“图”为媒,以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两相结合的路径,从“知识+思维”图的设计与运用入手,对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与要诀进行探析。

一、以图为媒: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重点

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是在对文秘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具象、生动的形式来予以呈现的过程。图,素来被视作最直观亦最容易感知的信息呈现方式。尽管文秘课程的案例文本、信息数据、实训视频等均能有效呈现课程知识,但在知识本身的简明性、提供联想空间的拓展性等方面均不如图。以图为媒,旨在凸显教师对文秘课程知识进行逻辑分析之后的可视化揭示,其中通常包含了知识生成、逻辑推理等全过程,换言之,文秘课程的可视化建设,主要是运用“图解、图表、地图和图形符号等”形式来表达课程知识,注重“设计方法的运用与思维想法的结合”[2],包括了知识与思维的双重可视化,是对知识与思维的简约化表达、序列化组织。

具体来说,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之“图”主要有两大类:(1)文秘理论知识图。致力于对文秘课程中抽象观点的结构性描述,偏重于概念间关系的直观呈现以及秘书工作环节的前后关联,主要包括各种概念图、因果图。通常以层级图、序列图、循环图等将文秘课程知识转换为视觉表征形式。(2)文秘实务思维图。是在建构文秘课程知识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的一种形象化展示,主要呈现的是秘书工作的思维脉络。通过括弧图、树形图、气泡图、圆圈图、鱼骨图、流程图、组织图等形式,融入归类、比较、排序、推理等认知技巧,提升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之所以强调以“图”为媒,旨在让文秘课程知识呈现方式更生动,让知识理解更轻松,让知识运用更自如。从建设实践来看,以图为媒,有三大优势:

1.有利于彰显课程知识体系

满屏密布的文字、冗长琐细的说明、纯文到底的方案等,已然不再被视为“有效”的教学信息,因为它们只会让学生理解理论时“晕头转向”,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如果以图为媒,经过提炼、概括后的知识就可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减少文字类语言的“填塞”与“轰炸”,只有“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3],才能使学生对文秘课程知识进行快速构建,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其内在关联。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文秘人才培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图为媒,与纯文字追求的“准确”表述相比,属于相对“自由”的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图为媒,其实是把观察、分析等过程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得以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去辨识、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一来,就将思维中的“零星闪光点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并在“最短时间内抓住闪光点之间的可视化联系”[4],从而促进思维培养。

3.有利于拓展文秘学科内涵

在文秘可视化建设过程中,常常通过对文学、文化、历史、民俗等的嫁接来获得丰富课程知识以及思维表达所需的素材和灵感,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这就预示着可视化建设有助于延伸资源空间。毕竟,在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和挖掘与产品和服务可用性相关的原始数据,包括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所有客观事实”[5],更为重要的是,当文秘课程知识中的单个信息或数据,与所有客观“事实”的“上下文”结合起来之后,经过有目的、有逻辑的归纳、整合,文秘课程知识也就如秘书职业所需的“百事通”一样实现兼收并蓄。

二、巧妙构图: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难点

本文所述文秘课程“知识+思维”图的可视化建设,包括了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两大层面,除了图式设计技术外,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视知识管理理论与双重编码理论,需要对知识生产、应用过程进行规划与管理,涵盖了“知识获取、知识整理和保存、知识分享、知识利用和创新”[6]等过程;同时又将知识以视觉化模型来表达和呈现,把内在的思维逻辑转化为可视的图形化文档。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路径固然是多样的,如何巧妙构图可谓其中的一大难点。要想“一图胜千言”,就得通过巧妙构图来推动可视化教学。

1.吸引学生参与构图

课堂“生成”向来都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合作建构的“新天地”。在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过程中,自然需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其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如在教授“信息素养”的内容时,授课者先向学生呈现一片看似没有意义的“云”,其中包含“热情”“创 新”“情报”“沟通”“竞 争力”“技 术 开 发”等数十个词汇,供学生选择对于秘书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词汇。将学生的选择经过自动统计之后,看似没有意义的“词云”就变成了富有意义的“词云”。相比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来说,由此生成的“知识图”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注入了学生的情感,会显得更为“现实”而具有不言而喻的感染力。

在此过程中,尽管可视图的框架是由授课者根据重点信息传达的导向需要而选择、设计的,但可以极好地检验学生知识点预习掌握情况,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需要观察的现象和深入思考的问题,让课堂在“头脑风暴”般的“智力整合”中取得实效。

2.面向全局分步绘图

在文秘课程中,有不少“如何做”的知识具有很明显的阶段性、程序性。有鉴于此,不妨着眼全局进行设计,但在构图的呈现过程中,切忌一步到位,更好的做法是分步推进,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建构。

如在教授“送花礼仪”的内容时,授课者可从“如何选花”“如何包装”“何时送达”“送至何地”等步骤出发,让送花者适时有效地将合适的花送给相应的对象。在可视化设计时,应有意变更图像形态,改变习惯的方块式图形,而采用箭头式,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分方向”指引,其流程就会显得更加鲜明,其细节自然更加清晰。

在此过程中,授课者应重视设计面向不同实训项目的框架结构图,引导学生积累针对不同工作任务所采取的思路安排方法,同时兼顾实训内容的展示和表现形式的灵活多变。通常来说,先将实训各个模块、流程、要点、难点用“知识+思维”图展现出来,在相对固定的布局模式基础上适当变化,让学生根据视觉感知规律明了图中布局与走向,从而有效地分步完成任务。

3.依据情境嵌事入图

文秘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性,并非仅靠“纸上谈兵”就能解决问题,借助秘书工作情境开展教学,授课者必须牢记将“人”与“事”联系在一起。换言之,采取情境性可视化知识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置”于其中,将“秘书”职业特质深深地嵌入“知识+思维”图中。

如在教授“接待工作”的内容时,授课者以“校领导去寝室看望学生”作为情境导入,图中呈现了一些“写意”的“迎接者”,或立或坐或弯腰致意或鼓掌欢迎等多种姿态,让学生“对号入座”进行评价,从而明白礼貌接待的重要性,更深刻地理解了强调肢体动作配合语言一起表达“热烈欢迎”更能展示个人良好形象。因此嵌事入图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秘书接待客人所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化为了理性感悟,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此过程中,授课者应充分重视细节设计,诸如节点、分支、关联线展示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要展示清楚,以标签、图标、链接进行提示和指导说明,连线颜色、线型、形状设置应层次分明。

其实,无论是吸引学生参与构图、面向全局分步绘图还是依据情境嵌事入图,“图”都是体现知识的直觉分析过程和结果,设计构图的过程也即是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揭示过程。

三、知思合体: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要诀

“知识+思维”图,一方面利用图形、图像等实现抽象知识的可视化表征,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直观展示思维所涉及的维度、层次和内容等。“知识+思维”图如同“锦囊”包裹着数据信息,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别样”呈现。要想对课程知识进行“精雕细琢”,最为关键的是找出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

文秘课程可视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知识的转化、从知识到行动的跨越”[7],让原本“不可视”的思维有利于高效记忆、理解、构建和应用。同时要注意“可视化”并非一味求新求异、求奇求美,而是将其纳入数字人文研究活动之中。解决可视化核心问题的路径在于以逻辑思维为导航,将知识可视化与思维可视化同步推向深入。

1.在“知识+思维”图中凸显数据

理论教学中,描述性知识信息的呈现容易陷入“填鸭式”的“灌输”模式,而注重数据化的“知识+思维”图,是对信息的精准探索,有“以少胜多”之奇效。

如在教授“调查研究”的内容时,当教师指导学生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时,会发现其中包括了各种具有变异性和规律性的值。可视化软件作为调查过程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支持学生在整个调查研究实践中去积极地分析数据,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释统计图所呈现的结果。由此说明,再美的图片在很多时候又不及“数据”,教师在“知识+思维”图设计时可将所传达的信息转换成“数据”来强化。

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要将描述性的信息转换为数据化“知识+思维”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以可视化的“数据”来呈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为了有效拓展文秘课程的信息化元素意义,授课者需要在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将所授课程包含的信息元素进行细致研讨,并予以恰当合理的“数据化”。

2.在“知识+思维”图中隐藏观点

“知识+思维”图并非简单将教学信息装于其中的“容器”,因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精髓”部分,因此,“知识+思维”图绝不能将所有信息和盘托出,而是在显现与隐藏之间引人深思。

在“沟通协调”教学中,授课者向学生展示的“沟通之窗”,包括了“你知、我知”“你知、我不知”“你不知、我知”“你不知、我不知”四格,如何一一开启?这显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在理解性“知识+思维”图中,其实涉及“知识推理”,即从现有知识中推断出“新”知识。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匆匆一瞥就了事,应在学生看图之前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提醒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提问,而后再组织讨论,从而实现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

在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中,应尽量将课程“知识表达为规则(rules)”[8],并尽可能在“规则”指引下实现“正向推理”。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将分散各处的知识信息拖入潜意识之中,以便可视化设计时随时调用。在“知识+思维”图中,要注重有利于学生去探索新的想法,并对新的想法进行延伸和发散,要让每一个“知识+思维”图都蕴藏着绝对的“能量”,即都能对学生实现知识引领和思维点拨。因此,哪怕只是可视化信息中的一个小小构图,也要试着将它提炼到所要传授的知识中去,单凭扣人心弦的“寥寥数笔”,便足以吸引学生在好奇、探究、思索等情绪状态下集中注意力。

3.在“知识+思维”图中激发想象

可视化本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9],需要在观察中获得认识理解,在想象中做出选择,在构绘中产生设想。图,可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当文秘课程的信息元素意义得以数据化提炼和揭示之后,还可借助联想、象征等手法,使“知识+思维”图与原始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得以“勾连”,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思维”图所传达的内在意蕴,进而重新审视和构思,并根据理解进行合并归类,从而产生新的联想,由此探索新的思路。

如在“信息简报”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者可设计一个“流程示意图”,并以“星级”方式标注各项内容的重要程度,例如,“五星”的“数据”和“版式”,“四星”的“主旨”与“事实”,“三星”的“文字”及“表达”。又如,当秘书要完成一个“协调”任务时,可用能呈现百分比的“山形图”说明事项的进展,在山的外形特征上呈现某些阶段或环节的难易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陷阱或瓶颈等。

4.在“知识+思维”图中暗含比较

文秘课程知识“包罗万象”,可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原本离散的知识信息与视觉元素对应起来。毋庸置疑,新媒体背景下,文秘课程教学资源在不断丰富,现有教学资源中的数据和事实都属于已知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可能“完美无瑕”。授课者务必对所拥有的数据信息进行一番“精挑细选”,再进行“精心打扮”,才能让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可视化知识图更具“可用性”,避免让学生因为知识信息过于庞杂交错而无从选择。

如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往礼仪”的内容过程中,需熟练掌握不同国家的交际习惯或禁忌等。此时教师可借助不同颜色表示特定含义,例如,红色表示禁止,绿色表示允许,在红色图中呈现“给阿拉伯人送五粮液酒”“给德国客人送12 朵白色玫瑰花”“给英国客人送仙客来”等信息,在绿色图中呈现“给意大利客人赠送9 朵郁金香”“给德国客人赠送领带”“给日本客人赠送茶叶”等信息,对两类图进行比较,就能判断出如何正确展现物品馈赠礼仪。

显然,“知识+思维”图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并促使学生将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之后,其可视化效果更有助于让学生在分歧中达成共识,或者在纷争中寻找出路。要想在“华丽”的可视化中渗入意欲表达的“特别主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此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多花心思将理念和思维等嵌入可视化设计过程和结果中,应该注重呈现课程的知识“文化”体系,使其有框架、有结构、有层次、有条理,从而增强实践育人的可行性。

其实,文秘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学科作为支撑,重视将课程内容与学术研究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已被证实的科研成果及实例,并将多种视角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比对,有助于对课程知识所涉及的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

5.在“知识+思维”图中演绎情境

图像是可以被转码、编码和解码的。上面所述几种“知识+思维”图的可视化主要是为了观察和理解,将案例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则重在认知基础上的体验。将案例故事演绎成情境性“知识+思维”图,就是突出课堂中“可视化”形式来更好地配合授课者“讲故事”,这是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亦是看似最容易其实最难呈现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数据故事化”是数据“可视化”处理的“下一步”[10],运用“知识+思维”图演绎情境可谓“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可视的“故事”本质是将案例故事进行图标化的整合,本身带有讲述、分析、挖掘、提炼等特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对话机会和探索空间。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管理信息,如何沟通协调,如何组织会议,如何维护领导形象,如何加强档案保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情境化过程中完成了知识建构。在此过程中,通过任务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思维。当然,在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之前,授课者可设计有关实践活动的可视化流程图框架,对实践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角色分工,有序完成各阶段可视化的创新实践。

其实,“知识+思维”图中的情境演绎,还能为学生提供选择与方向,也就是说授课者不应像叙述案例故事一样毫无保留地展示,而应该把选择或下一步目标交给学生。当然,在提供选择时,需让学生适当思考,避免盲目选择。例如,根据案例背景,针对会议议题的选择与安排,给出一组“知识+思维”图,让学生挑选出最合适或最重要的核心议题。推而广之,诸如工作步骤安排图示、起止时间图示、完成比例图示等,都犹如起到指点作用的“地图”,学生可据此进行思考和行动。我们可把情境性“知识+思维”图看作“自我”与“行为”一体化的知行整合系统,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对“情境化”知识予以举一反三、吸收运用,同时又采取批判性思维对文秘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业务讨论或决策方案等,日后遇到类似情境则能应付自如了。

四、结语

通过对学生的随机访谈和学习效果检测,随着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但也有部分学生反馈学习难度增大了,尤其是在对“知识+思维”图的准确理解上难以达到“最大契合度”,因此,在对课程内容的可视化设计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总而言之,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其核心目的在于提升文秘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课程中的运用。文秘课程可视化建设中的“知识+思维”图,属于授课者教学经验的产物,是根据授课者对课程知识的综合把握而设计的,既有利于实践条件的改善,也有利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可视化建设中,可先对文秘核心课程进行试点,而后推广运用于更多课程,从而促进文秘课程整体建设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文秘可视化情境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