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1-12-28张娟
张 娟
近年来,信阳市积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但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不高,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信阳市农机部门始终坚持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具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重点,加大对水稻育插秧机具的补贴力度,极大促进了育插秧机械的发展。同时,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农机合作社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凸显,合作社开展商品化育秧、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加快了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水稻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机械化育插秧的领头羊,他们在流转承包土地、农业机械购置、库棚及育秧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近些年受粮价不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加之在农业生产中育插秧机具、秧盘等折旧快,资金投入高、收益低,导致投资回收期较长,直接影响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2.水源条件制约。信阳市水稻生产用水主要来源于各大水库灌渠。一方面,水稻生产季节,灌渠供水调度紧张,而且限时限量供给,农民大多只能选择一次性灌满。而远离灌渠的农民得水不易,也不会将稻田中的水轻易放掉。这与水稻薄水机插、干湿交替、间歇上水、分层浅灌的用水要求相冲突。另一方面,远离灌渠的农民大都选择打井抽取地下水用于水田供水,随着近些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打井取水难度不断加大。插秧季节,用水不易、无水可用直接制约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发展。
3.机插育秧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而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插秧而言,机插育秧对用种量、床土厚度、秧块尺寸、秧苗素质、移栽秧龄、肥水运用等方面要求较严,对机械性能稳定性要求高;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机插秧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后期水稻的产量和收成。近年随着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育秧技术已被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熟练掌握,但是小规模种植户还存在育秧技术不过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发展。
4.农机售后服务不到位。目前,农机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主要委托经销商代理,随着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普遍存在售后服务人员不足、服务范围不广的问题。加之售后服务手段单一、质量不高,部分农机企业售后服务工作仅停留在技术指导上,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修理设备和农机配件,遇到大的机械故障,维修急需配件不能及时配送到位,贻误农时。
5.丘陵浅山区域农田状况制约机插作业。一方面,有些地方缺乏机耕道路,有些地方相对起伏较大,宜种水稻田块也比较分散,稻虾共作田块周边养殖沟较宽较深等都会影响农机正常作业,机具的效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小与水稻机械化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制约了机械化育插秧的发展。
三、有关建议和应对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运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同时,研究出台对水稻插秧机进行累加补贴、对水稻机插作业进行补贴等奖励扶持办法。建议将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扶持重点,建立直通车服务机制,及时解决其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同时,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
3.加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组织实施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详细讲解机插秧育秧、大田耕整、大田管理和机插秧操作等技术,切实解决机械化育插秧难问题,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水平。
4.加强对农机售后服务工作的监督和协调服务。农机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售后服务工作的监督和协调服务,对农机售后实行全过程监管、全过程参与、全过程服务,提高农机售后服务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