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1-12-28谷险峰万英杰周立波
谷险峰,万英杰,周立波
(榆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吉林榆树 130400)
0 引言
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的加强玉米种植水平是必要的,为保证玉米高产,需要技术人员探索有效的玉米种植技术。本文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以期能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奠定基础。
1 新时期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
1.1 种植地选择
玉米种植前需要提前选择好种植位置,按照玉米植株的生长习惯,合适的生长环境是保证产量的前提。种植者根据土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产量,选择的耕地要符合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耕地要利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处理,保证玉米能有更适合的生长环境;第二,要及时耕地清理中含有的有害残留物质,并且避免其他植物与玉米共同竞争营养物质,使玉米在生长期间拥有足够的营养补充;第三,未处理的耕地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耕,以便杀死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病菌,使玉米种苗有更健康的生存环境。
1.2 良种选择
优良的品种能够有效保障产量,将优良品种种植到适合的环境中,提供足够的光照和水分,也是提高产量的条件。按照玉米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在充足阳光照射的同时,玉米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从而提高产量,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的变化条件,玉米生长期间可以根据地区的气候以及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合的品种,既保证玉米产量得到提高,又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需求,使玉米在生长期间不会出现病害等问题。由此可知,玉米患病率直接与土壤的质量状态有关,为了避免产量受到影响,选择合适的种子也是一种渠道,目前比较常用的种子有东单1806、先玉335,郑单958,以后也会通过杂交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
1.3 种子处理
选择适合的种子以后,要挑选体积大、颗粒饱满的种子,并且对种子是否被病虫害侵蚀进行检查,以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在种植前,可以提前将选择好的种子进行试验性的浸泡和晒种,观察种子实际的出芽率,并以此为依据判断选择的种子是否具有更高的生命力、玉米种子根系更加发达、叶脉更加茂盛等,为后续玉米的生长提供保障。
1.4 播种
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是玉米种子得以快速发芽并生长的前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要严格控制玉米种子的生长温度,种子萌发通常最低温度在6~7℃,而幼苗生长温度在10~12℃左右,并且在生长期间还需要拥有足够的水分补充,使种苗在特定环境中更快速的生根,进而为后续的生长汲取足够的养分,辅助幼苗健康成长。
1.4.1 播种方法。其主要方法为点播与条播,点播是开穴点播覆土的方式播种,点播前应规划好行间距,条播运用工具进行开沟,将种子播撒在内,之后进行覆土。
1.4.2 播种深度。播种过程应重视深度,深浅一致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适宜的深度应结合具体的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来进行划定。通常深度要求要控制在4~6 cm,但最深深度应不要超过10 cm。
1.4.3 播后镇压。玉米播种后需要镇压,镇压是保证土壤和种子充分接触的关键,利于种子充分吸水,镇压过程,可以在播种后进行,也可以结合土壤湿度而定,土壤表层土干后可以进行镇压,这样是避免造成土壤板结的关键,利于提高出苗率。
1.5 及时间苗
玉米三叶期是间苗的最佳时期,此时的玉米分出多个叶片,在叶片相互竞争营养和水分的过程中,会对其枝干本身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进行间苗能够保证幼苗拥有更健康的生长状态,间苗时还要注意,要根据特定区域合理控制间隔密度,这是一种提高产量的方式。幼苗密度超过一定数值会对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出现倒伏情况,为了避免对玉米产量造成限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也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式,特定区间内要严格控制植株数目,以此达到增产增质的目的。
1.6 水肥管理
玉米从发芽到生长成熟,共经历5个阶段:第一,通过土壤吸收养分,保证自身生长需求。如果土壤本身中的含水量较高,并且幼苗无法完全吸入,则会出现涝害,使幼苗本体死亡,而土壤中含有的水量过低,又无法满足幼苗在生根向下汲取营养过程中的水分补充,此时会出现幼苗干枯现象,为了避免出现阻碍幼苗生长的问题,要合理控制土壤中的含水量,及时清除杂草和松土,为幼苗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特定的环境中,营养元素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为了满足幼苗对营养的需求,可以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使幼苗不会出现花白苗或其它生长问题,利用磷酸锌肥喷洒在根部,能够为幼苗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使幼苗在生长期间更有生命力。第二,大喇叭口期。玉米在形成穗粒的关键时期为大喇叭口期,此时玉米叶片也基本生长完成,为了保证雌穗粒数和大小,使玉米产量得到提高,要在这个时间及时补充水肥等微量元素并提供足够的光照,使玉米快速生长。第三,吐丝期。进行水肥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加比例,以免对玉米的正常花期造成限制。第四,蜡熟期。玉米胚乳呈现蜡状,这时的玉米籽粒更接近于生长完成,此时收割玉米能够提高产量,并且保证玉米籽粒中拥有足够的水分,进而玉米籽粒更加饱满,产量更高。第五,完熟期。此时的玉米子粒生长接近尾声,进行收割以后的玉米并不是最高产量的收获时期,并且已经被收获的玉米还会出现皮厚、渣多等情况。
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多种条件限制,按照玉米的生长特性特定区域内,要严格控制水量和生长元素,使玉米时刻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及时对玉米田地进行灌水,既可以保证出苗率,使玉米根系更加发达,还可以在喇叭口时期使玉米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高产量。在玉米生长旺盛期间进行灌溉,能够使玉米吸收足够的水分并完成吐丝,进而获得更加饱满的籽粒,从而提高产量。
1.7 适时晚收
按照玉米成熟的阶段限制,当玉米已经完成乳熟、蜡熟、完熟三个时期以后,籽粒已基本饱满,并且体积和质量达到顶峰,按照玉米品种的生长习性进行适时的收割,能够提高产量,在采摘以后要及时进行脱粒处理并入库,构建通风干燥的环境是降低玉米发生霉变以及被虫蛀的有效方法。
2 新时期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大斑病防治方法
玉米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在玉米下部叶片发作,发病以后的玉米叶片会逐步萎缩,进而出现干枯死亡等情况,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大斑病,比较常见的大斑病预防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利用多菌灵或枯草高压杆菌喷洒方式杀死大半病菌;第二,对已经感染的植株,可以在叶片初期进行集中销毁,避免对其它叶片生长造成影响。
与大斑病相比,玉米小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片的斑点病,这种病因是玉米受到真菌感染,从而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该种疾病也与降水有关,在7月发病较为严重。小斑病防治方法如下:首先,保持玉米生长环境的土壤清洁,并及时清除已经被感染的叶片,之后对玉米周围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合理添加肥料,使玉米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提高抵抗力。玉米抽雄期或发生病害初期,也可以利用相应的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比如:利用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酯防治。
2.2 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玉米瘤黑粉病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症,之所以产生这种病变,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施肥过程中对氮肥的施加比例过高,导致玉米相应组织软化;第二,在冬季,特定环境中农作物生长存在相应的病菌,在第2年玉米种苗生长期间,病菌繁殖而出现病害问题;第三,已经出现的病菌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无法根治,二次侵染是瘤黑粉病难以被完全根除的原因。具体的防治方法为,一旦出现瘤黑粉病要及时利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并进行土壤翻耕或多作物轮作的方式,进而降低瘤黑粉病的发病几率。
2.3 蚜虫防治方法
蚜虫的繁殖速度惊人,它通过汲取玉米或其他农作物中的汁液进行生存,因此对玉米本身的生长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或死亡的问题。矮花叶病毒病原菌是主要载体,这种病菌能够促使绿叶植物无法完成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受到限制,虽然可以利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可以进行防治,但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蚜虫,则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利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快速根治蚜虫。使用的物理方法通常为黄板诱杀法,这也是保证玉米拥有更健康生长环境的方法。
2.4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生长的主要害虫,主要对已经发芽的玉米上部造成影响,这种害虫是一种有翅膀的黄褐色昆虫,在玉米生长阶段会对玉米上部的茎叶进行啃食,使玉米无法完成正常的生长,该害虫会对玉米的花叶、雌蕊和雄蕊进行啃食,使玉米无法完成正常的受粉,进而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并在田间耕种过程中及时对害虫问题进行排查,之后利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农药进行防治,如果必须使用农药,可以不喷雾,而是将药液滴入玉米心叶中进行防治。
3 结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技术人员应深入实际,科学的开展玉米种植技术指导,从而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能力。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玉米种植技术实际,从多方面探索了加强玉米种植技术应用水平的途径,希望分析能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进一步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