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林区信贷减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28

内蒙古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区信贷金融服务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实现脱贫工作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脱贫。然而,就内蒙古林区自身情况而言,无论宏观层面(林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运输不便等),还是微观层面(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及个人技能方面的缺失等),内蒙古林区的贫困问题仍然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大框架之下,重点思考信贷减贫在内蒙古林区落实中面对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信贷减贫的相关概念

1.贫困与林区贫困

在经济学对贫困的研究中,最初将贫困定义为物质的缺失,如经济学的奠基者,来自苏格兰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一个人的贫困是由其享有的生活必需品及娱乐品等决定的。随着贫困问题研究不断深入,贫困的内涵也随之扩大,将“能力贫困”“权力贫困”逐渐纳入贫困的研究范围。如世界银行将贫困定义为缺乏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并在2001年进一步将贫困定义为“不仅体现在收入以及消费的缺失,更是获得教育、健康等权力的缺失。”

对于林区贫困,学界并无统一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林区常住人口的贫困问题。然而,林区贫困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要理解林区贫困需提及一个概念——自然资源诅咒,即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差。经济学家Sachs 和Warner 在对105 个国家及地区1965—1998年间人均收入的增长与第一产业中雇用劳动力比例的回归分析中发现,二者存在强负相关。并且在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与自然资源出口占GDP 比重进行回归分析中同样发现二者负相关。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解释为自然资源部门的高工资会抑制其他部门的创新活动,使经济的剩余部分失去竞争力。

2.信贷减贫

信贷减贫是金融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通过信贷的供给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最早在实践中提出小额信贷概念的银行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在1983年成立,在此之前,银行是将穷人排除在信贷体系之外的,而格莱珉银行发起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认为帮助穷人脱离贫困的最好方式是为其提供资金做些小生意,从而提出了“每个人都有权力获得信贷”的观念。

二、信贷减贫的作用机制

发展经济学应用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利器,以此来研究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的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内蒙古作为我国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区域,林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低下。我们可以用发展经济学应用理论中的现代增长理论对信贷发挥减贫作用进行解释,该理论强调了资本累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本文的研究对象内蒙古林区的信贷减贫问题,可以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和尼尔森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中获得启发。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强调储蓄率的增加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资本累积,进而提高人均资本与人均产出。而尼尔森所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则描述了由于国家资本程度较低,而使经济增长速度无法追赶人口增长速度,造成人均收入水平止步不前,从而长时间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由此可知,对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资本累积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市场局限及教育水平三方面内容与内蒙古林区人均收入的关系来分析内蒙古林区存在的现实发展困境。首先是产业结构导致的收入锐减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林区作为全国四大林区之一,承担了我国大量生产建设的木材供应,导致了内蒙古林区森林资源的大量锐减。尽管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周期较长,可持续性不足。当时,内蒙古林区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在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后,大量依靠森林资源谋生的第一产业相关工作人员收入下降。其次是市场局限导致的收入水平低下。内蒙古林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及时间,也限制了规模化市场的形成。因此,严重制约了当地民众的收入水平。再次,内蒙古林区人均教育水平偏低,特别是许多贫困家庭的儿童在未完成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就早早辍学,这直接导致贫困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落后,难以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从而加剧贫困程度。

但是,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市场的形成、提高教育水平,没有金融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在各级政府无法大力提供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信贷的获取是内蒙古林区贫困人口增加资本累积的有效方式。信贷的获得不仅可以为内蒙古林区贫困人口提供初始的资本积累,而且,由信贷关系进一步发展而来的金融体系对于鼓励储蓄与投资均很重要。

三、内蒙古林区信贷减贫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区域分布的局限性

从我国各大金融机构分支的设立地点可以发现,金融机构一般是以城市为基础的,其总部大多设立在一线城市,各分行设立在每个省份的首府城市,支行及网点虽然较多,但均设立在各中型城市及少量小型城市。以招商银行为例,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招商银行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以及呼伦贝尔市共设立4 家分行、19 家支行,在其他城市并未设立分支机构。在内蒙古林区政治经济中心牙克石市,即使有大型国有银行,设立的绝大多数为自主银行,以存取款业务为主,无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因此,林区民众对于金融服务的了解较少、金融常识较为缺乏,进而导致信贷的获得较为困难。另外,即使部分民众偶尔有机会接触金融机构,但由于地处偏远的金融机构服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对金融知识及产品的普及与推广具有一定难度。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造成了信贷产品与林区贫困人员的地理鸿沟。

2.信贷条件严苛

抵押品、公务人员身份或良好的银行流水情况一般是获得信贷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林区贫困人员,以上资质证明都是难以提供的,尤其对于最常用的增信措施抵押品。由于内蒙古林区的森林资源归属国家所有,不能作为信贷的增信措施,这造成信贷的获得较为困难。并且由于无法获得信贷导致初始资本难以累积,造成贫困的长时间持续。同时,银行的各种制度障碍,如冗长的审批流程、设计复杂的文本合同、贷款用途的多种限制等均阻碍了银行信贷作用的发挥。因此,对于林区贫困人口,严苛的信贷条件是其获得信贷的主要阻碍。

3.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利率高、期限短

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在广大落后地区,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内蒙古林区,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较为缓慢,这为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特点为自发性及灵活性,以满足人们的各种信贷需求。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个人或非正式团队所发放的高利率贷款,一般年利率为15%~36%,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不合法或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更高利率贷款,此类非正规金融信贷的另一个特征为期限短。林区贫困人员普遍存在现金流短缺的情况,造成这类非正规金融信贷的违约率较高,无法长期有效支持贫困人口的信贷需求。

4.内蒙古林区贫困人员的风险偏好

微观经济学将人对风险的偏好分为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及风险喜好三种。虽然对于林区贫困人员的风险偏好不能一概而论,定义为风险厌恶。但是从实践来看,林业生产及相关活动的产出受诸多因素影响,风险性较大。对于贫困人员来说,在生存遭遇威胁时,会更加保守与犹豫不决,更容易去选择风险较小而收益相对较低的产品。因此,面对信贷可能带来的损失,其更可能作为风险厌恶者而对信贷产生排斥心理。由此,从贫困人员自身风险偏好出发,获取信贷作为一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活动,显然并非林区贫困人员预期和偏好下的合理行为。

四、对策建议

1.加大金融机构对林区贫困人员的支持力度

第一,合理布局金融机构网点设置。银行网点是满足林区贫困人员金融需求最直接的窗口,不仅由于其驻扎在贫困地区第一线,可以最快地为贫困人员提供服务,而且,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人员的金融需求,从而更好地普及金融常识。第二,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金融常识的普及及金融服务的提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无论是金融机构或是地方政府,都应对高素质人才服务贫困地区作出相应努力,保证贫困地区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第三,加强贫困地区电子金融服务。网络及手机的普及为贫困地区接触金融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金融机构应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电子金融服务,以保证信贷及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2.完善保险机制

针对贫困人员风险偏好问题,政府或保险行业应提供相应保险,以确保贫困人员面临的风险及不确定性达到最小,从而增强贫困人员接受信贷及金融服务的主观意愿,进一步了解、利用信贷及金融服务,以实现长期脱贫。

3.完善内蒙古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乎国家公共服务提供的有效性,而且是物质生产与交换、人员与信息交流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提供保证,并且可以为贫困地区产品的输出与消费品的输入提供便利,有利于金融信贷服务的开拓与发展,从而提高消费端及投资端的经济增长,从整体上实现地区脱贫。

4.提高林区基础教育水平

人力资本的提高是现实资本累积的另一重要方面,而信贷的获取不仅关乎物质资本的累积,也为人力资本的提高提供保证。基础教育的普及及信贷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得贫困人员有条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更好地谋求自身发展从而实现脱贫。

5.加强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联系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高利率及期限短,限制了对于贫困地区人口通过信贷脱贫的可能性,而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特点难以普及。需要加强二者的联系,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降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及成本;或将非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合理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成为正规金融机构。

五、结论

信贷是贫困人员获得资本累积并逐步实现脱贫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内蒙古林区的实践中,信贷减贫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解决。同时,信贷减贫所遇问题只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部分,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志、防止返贫等工作需继续开展。

猜你喜欢

林区信贷金融服务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