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技术对策

2021-12-28马志芹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制度生态农业

马志芹

(安阳市农村能源站,河南安阳 455000)

生态循环农业集合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主要是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为目的,以传统农业发展经验为依托,合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应从创新、发展、综合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掌握资源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与环境、人工设计生态工程等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不断对农业发展模式和途径进行全面创新,以提升经济作物和粮食的产量[1]。此外,还需推动现阶段农业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结构的联动与融合,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效益统一和协调发展。

1 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乡村农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当下,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认识到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乡村产业发展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缺乏对其他产业的探索和创新。有的地区会存在盲目发展和照搬照抄的现象,加之受我国辽阔地域、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引入的典型案例或模式难以实现成功复制[2]。因此,在产业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循环农业和农业主体功能的有机融合,从区域发展、经济发展入手,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践行,以选择能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全新路径与模式。

1.2 科技创新较为落后

相较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相对落后。部分乡村地区存在着较严重的农业创新支撑力度不足和科技创新迟缓、滞后的现象。虽然加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推广和宣传,但其整体技术却未得到彻底的应用和贯彻,且地区的农业高效经营体系和农业生产模式仍有待革新和优化。农村地区缺乏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大部分农民本身文化水平和层次相对较低,要想掌握先进的技术仍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并未掌握生态农业要素和传统农业之间的耦合,未能有效进行智能管理、数字模型、统筹协同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转换。

1.3 高效发展受到制约

当下,部分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仍沿用原有的农业制度体系,并没有根据生态循环农业的特性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优化,传统制度与现阶段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多的不匹配情况,难以很好地引导、促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此外,部分农村地区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大部分的家庭和农场经营模式缺乏有效指导,现有制度体系中缺乏与之有关的细则,难以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3]。现阶段,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受到机制性制约和技术性制约的影响,其发展与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多矛盾和问题。

2 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技术对策

2.1 科学进行布局规划

相关人员应掌握生态循环农业的多样化、高效化、持续化、综合化的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因情制宜的原则,深入进行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查研究。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市场情况,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根据其产业结构特性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还需明确现阶段的乡村产业结构特性,遵循再生循环、协调整体、节约资源的发展原则,结合地区特性和多种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加速第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可对在科技和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渔业、副业、牧业、林业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剖析,掌握其和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的衔接点,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开拓适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全新产业格局。另外,还需了解人们的消费方向和审美倾向,整合了解农耕文化、乡村民俗、田园风光等资源,将其和新兴的旅游行业进行有机融合,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经济性项目;加强信息产业、加工流通、健康养生、文化教育、旅游餐饮等的创新,全面打造创意型农业和休闲型农,促使市场需求、信息技术、要素资源等不断向农村聚集。

2.2 加强先进技术引入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相关人员应对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深入研讨,从我国农村地区具体情况和国情出发,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适应性、层次性的中国特色科技支撑体系和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对农村地区的资源基础、自然条件、社会水平、经济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科技、经济、社会等差异,科学进行多种生态模式的引入,并在现有技术上不断进行设备的配置和技术创新。对农村剩余资源进行深度把控,加强废弃物的转化和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降低整体的农业生产成本[4]。开拓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系统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式对农业产品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还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深加工、化肥综合利用、节水灌溉、土壤优化、培育土地肥力保持、绿色投入品及智慧农等问题和难点进行系统地研发。挖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探索生态循环农业与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农特微商、农业互联网、农业众筹等的内在联系,全面加强“农业+互联网+会员”“农业+基地+农户”“智慧农业+电商+产业链”“农业+科技+金融”等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对当下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 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研发,立足于生态循环农业特性,创造性地引入生态经营、工程产业、物联网技术、现代冷链物流技术等,构建全新的农业价值链、产业链、销售链。

此外,可利用互联网渠道引导其进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先进理论的学习,促使其树立全新的生态循环农业思想和乡村农业振兴理念。同时,还可由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组织针对广大农民的基层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强绿色化生产技术和先进农机设备技术的推广,并根据农业生产各阶段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农民能更好地将先进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转化成实际的生产成果。此外,也可以根据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加强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优秀人才的招聘,构建全新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队伍,全面加强绿色种植技术、绿色加工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乡村产业的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3 制定完善发展机制

完善的经济制度体系是全面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先决条件。因此,相关人员应掌握区域特性和地域特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整合与创新,还可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制度与细则,构建基于全政府引导的技术创新制度和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严格进行遵守和践行[5]。同时,可引进资金投入制度、成果转化制度、人才经济制度、创新发展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智能化生产制度、现代化销售制度、项目投资管理制度、农村信贷投入制度及乡村金融服务管理制度等,实现对各环节定性和定量地规划、统筹、管理。此外,还需将产业振兴和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与产业振兴和乡村科研有关的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建设资金的投入。推出具有较强法律性、约束性、指导性的奖惩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在留住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使各项制度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践行。

3 结语

相关人员应掌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特性和特征,以全面加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乡村建设为前提,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专业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使相关人员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产业振兴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产业规划、创新、统筹。另外,还需掌握当下科技发展和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全面加强先进技术和系统的引入,将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各环节进行有机耦合,以提升农业发展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结合多方需求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样才能为基于新形势下的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制度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