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结合”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2021-12-28

理论与当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宁波市宁波

宁波市和黔西南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位统筹与基层结对有机结合、外部输血与内生造血有机结合、补齐短板与拉长长板有机结合、精准聚焦与创新推动有机结合“四个结合”,高质量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教育协作、医疗协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到2020年6月,黔西南州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交出了一份全面脱真贫、全面真脱贫的满意答卷。

一、坚持高位统筹与基层结对有机结合

(一)健全机制常态化高位推动

建立完善领导机制,调整充实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建立完善会商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开展2次以上互访调研考察并召开工作座谈会,分管领导每季度进行1次工作磋商,多角度、多方位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完善沟通机制,两地结对帮扶的县(市、区)每年至少进行2次拜访,州、县相关部门每月至少进行1次以上电话沟通,每季度至少到对口帮扶部门进行1次对接。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适时听取汇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扶贫协作推进会,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建立健全扶贫协作工作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责任制度化结对帮扶

宁波市明确海曙区结对帮扶贞丰县并与义龙新区开展对口协作,江北区结对帮扶册亨县,镇海区结对帮扶普安县,余姚市结对帮扶望谟县并与兴义市开展对口协作,慈溪市结对帮扶安龙县、兴仁县,宁海县结对帮扶晴隆县。在此基础上,宁波市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深化结对工作。目前,宁波市共有78个经济强镇与黔西南州的86个乡镇结对帮扶,共有244所学校与黔西南州的321所学校结对帮扶,共有90所医院与黔西南州的144所医院结对帮扶,共有210家企业、106个经济强村、24个社会组织与黔西南州的247个村(其中165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

(三)科学谋划规范化统筹推进

坚持长期帮扶、长效帮扶,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切实制定年度计划,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以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的选择项目,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受益。以解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谋划项目,努力提高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质量。以实施产业革命为抓手,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着力实施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惠面广、受益率高的特色产业项目,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四)台账管理清单化整改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东西部扶贫重点项目,瞄准主要矛盾和问题,切实抓好各项问题的深入整改,以问题整改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以问题整改的成果来检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效。通过台账管理清单化整改问题,进一步细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具体内容、项目谋划、工作安排、组织保障等工作,推动协作内容项目化、帮扶工作清单化。

二、坚持外部输血与内生造血有机结合

(一)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宁波市建立扶贫援助资金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黔西南州的帮扶投入,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落实帮扶资金7.92亿元,实施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帮扶项目372个。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坚持项目谋划精准、项目投向精准、聚焦贫困精准、利益联结精准,做到所有有收益的项目都有明确收益人、目标和内容等,确保项目受益对象最大化。

(二)合作共建优化产业发展

按照黔西南州“一县一品”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充分利用好500亩以上坝区资源,宁波市鼓励、引导、支持宁波企业到黔西南州投资,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帮助培育一批本地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明显地理特色、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提升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提高农业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三)劳务协作提升就业水平

坚持有组织、有政策、有平台、有机制、有保障“五有”标准,创新跨省建立党支部、市民化管理、开发爱心岗位、引入市场机制、搭建“互联网+”劳务协作信息平台等五种就业载体,采取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举办技能和就业培训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组织化输出程度。进一步发挥驻宁波市各县(市、区)劳务协作工作站作用,建立劳务对口协作基地,通过劳务招聘会、发布用工信息等方式,动员当地企业优先安排对口帮扶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四)互派干部强化人才培养

宁波市和黔西南州签署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先后选派21名党政干部、39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黔西南州挂职,为黔西南州开展党政培训87期,培训11812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244期,培训56571人次。黔西南州先后选派75名党政干部、655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宁波市挂职锻炼。抓实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技能培训,激发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激情。近三年共为黔西南州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1169人,成功创业432人,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4999人,实现了培训一批成功一批,创业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

三、坚持补齐短板与拉长长板有机结合

(一)紧盯教育短板提高教育质量

宁波市全力实施教育扶贫计划,累计向黔西南州投入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7000多万元,捐赠物质500万元。制定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市组建了18个团队72名骨干教师帮扶团队,对黔西南州18所试点学校全面开展立体式帮扶。宁波市每年选派名师50人次以上到黔西南州实地指导,帮助黔西南州培训50名以上中小学校长和1000人次以上各类教师。开展学校结对帮扶,宁波大学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结对合作,各结对县(市、区)每个学段至少有1所学校结对。

(二)紧盯医疗短板提升医疗水平

宁波市加大对黔西南州的医疗援助力度,选派医疗专家团队开展学科建设、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精准医疗扶贫”,宁波每年选派不少于40人次的副高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到黔西南开展专业指导,安排不少于80人次的黔西南医务人员到宁波交流培训。2018年以来,宁波市支援黔西南州医疗帮扶工作队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覆盖全县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第一个宁波流动专家门诊、第一个名中医工作室、第一个县级医院眼科、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三)紧盯市场短板拓展消费渠道

积极探索“产业+渠道”“以购代帮”“电商营销”等新型消费扶贫模式,设立专项奖补扶持资金,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消费扶贫行动;通过购买、建设交易市场、组织外出宣传推介、电商营销等方式,构筑消费扶贫平台载体;整合宁波工会会员1.5亿元消费扶贫资源,用好黔西南州在宁波开设的营销中心和直营店,有针对性地供应黔西南州农特产品;推广运用大数据、手机App等新技术,扩大东部地区公共机构、企业对黔西南州农产品的采购。开展精品旅游线路相互推介合作,在宁波景区推介黔西南州精品旅游线路,在黔西南州景区推荐宁波精品旅游线路。宁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赴黔西南州开展工会医疗休养,黔西南州对宁波游客免收景区景点门票,促进旅游消费扶贫。

(四)紧盯村级短板壮大集体经济

宁波市把帮助黔西南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带动能力和造血功能的重要内容。帮助普安县依托3个长毛兔示范养殖小区,把资金做成项目、把项目落实到村集体,实行“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进行保底价收购,村集体经济组织按7:3比例进行利润分配,70%资金分配给村集体和扩大再生产使用,30%资金分配给社员使用,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普安县共建成养殖小区199个,成立养殖企业3家,组建养殖合作社7个,推动长毛兔养殖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转变,全县14375名村民成为产业链上的受益者,带动贫困户2076户7517人稳定增收。

四、坚持精准聚焦与创新推动有机结合

(一)聚焦攻坚重点创新帮扶投向

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援助资金重点用于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联系的项目。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3.0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88个,就业项目22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84156人;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37个,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向3个深度贫困县、4个极贫乡镇、165个深度贫困村统筹安排帮扶资金2.65亿元,协调引进16个企业到深度贫困县投资兴业,投资额达9.9亿元,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0028人。

(二)聚焦特殊人群创新居家就业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创新居家就业模式。按照总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其中州级安排 1000万元、宁波对口帮扶资金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各县(市、区)整合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引入刺绣企业入驻新市民居住区,与代表政府方的公司和代表新市民的合作社合作,共建锦绣扶贫车间和家庭绣娘作坊。实行“一区一策”量身打造工作岗位,在万人以上的居住区重点安排全生产链流水线生产企业,实现大规模集中就业;引入代加工企业,将不需要专业设备操作的环节交给年龄较大的妇女在家里完成。目前,全州36 个新市民居住区已入驻企业30个,建设锦绣扶贫车间31个,解决就业3004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

(三)聚焦合力攻坚创新社会帮扶

宁波市切实搭建工作平台,实施社会扶贫计划,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对口扶贫协作。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社会帮扶黔西南州资金达1.2亿元。目前,黔西南州“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贫困户12.11万人,累计注册爱心人士9.41万人,共发布资金、物品需求1.48万条,成功对接5300条,筹集资金169.74万元。宁波安龙帮扶工作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准帮扶,累计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5000余人。

(四)聚焦产业发展创新组织模式

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创新组织模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项目的带动辐射能力。慈溪市、安龙县创新“345”协作机制,大力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慈溪·安龙万洋产业园”项目建设。“3”,即通过产业融合、产教技融合、产城融合“三融”,打造产业平台“综合体”,助推城镇化进程;“4”,即通过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专业公司、制定专项政策、强化专项机制“四专”,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5”,即通过建立企业项目库、签约企业需求库、招商政策清单库、用工岗位信息库、绩效评价库“五库”,做足服务保障“绣花功”,“一企一策”实行管家式服务。目前,首批 13 家入驻企业已全面投入运营,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宁波市宁波
田野里,丰收忙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宁波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