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贵州省内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证调研

2021-12-28

理论与当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科教师队伍育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为加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贵州省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调研对象,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现场走访、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对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和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聚焦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而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指向了思政课教师的四种基本能力,即政治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能力。其中,政治能力是核心,教学能力是关键,科研能力是基础,育人能力是根本。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上述四种能力建设为着力点。

二、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政治能力方面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是其履职从教的第一能力,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强化职业认同感和理论素养、把握民族复兴大势和保持清醒的政治辨别力的综合素质。调研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不高。对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难点、焦点、堵点、痛点问题,不能从政治和发展的高度去理性地加以分析和理解。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够,没有真正将所从事的职业看作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三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不深。2017年以来,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在省级以上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仅145篇,每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年均仅发表7篇。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思政课教师党性教育针对性不强。在回答“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党性教育”的问题时,普遍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传统方式为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党性教育创新不够,造成部分思政课教师放松对自身党性锻炼的要求。二是系统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不足。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师参加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以省外某些高校组织的2至3天的短期学习为主,培训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二)教学能力方面

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在知识更新、组织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调研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质量的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缺乏。2017年以来,5个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的国家级教改项目为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零。二是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预期有差距。调研发现,虽然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但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甚至个别改革项目迟迟没有结题。三是教学效果亟待提高。调研发现,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个别专业学生思政课到课率有时甚至不到50%。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开展教学改革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总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客观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精力投入;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思政课是天下第一难讲的课程”,对于办好思政课存在畏难情绪。二是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流于表面化。

(三)科研能力方面

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撑,为教学提供源头活水,是增强思政课教学理论说服力的重要保障。调研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研积极性不高。2017年以来,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年均仅有四分之一的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专门面向思政课教师群体的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课题设立以来,5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年均仅有约9%的思政课教师申报。二是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设立以来,共立项302项,贵州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仅获批3项,差距明显。三是科研与教学融合度不高。2017年以来,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与思政课教学联系紧密或有一定联系的选题仅有20项,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突出。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科研团队。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上没有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和长远规划的科研团队,科研仍然停留在“单兵作战”状态,科研团队建设的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三是缺乏系统明确的思政类课题方面的培训,导致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设立以来仅获批3项。

(四)育人能力方面

育人能力是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教育引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是思政课教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能力。调研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身教”育人作用不明显。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毕业班中开展“大学生涯给我帮助最大的恩师”评选活动,从评选结果来看,思政课教师入选的比例不高,说明思政课教师育人作用的发挥与青年学生的期待有差距。二是协同育人不够。思政课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较少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也较少与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建立联系和合作,在诸如“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不够。三是网络育人能力不强。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师不善于在网络上正面发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思政课教师情感道德示范不足,甚至存在个别思政课教师因师德师风问题而被“一票否决”的案例,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疏离感。二是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抓手。三是思政课教师开展网络育人的动力不足。一方面,网络的敏感性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敢或不愿在网络发声;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群体整体上运用新媒介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开展网络育人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考

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贵州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方阵,其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全省高校中具有共性,这既有思政课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靶向施策,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十项计划”,高质量推进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一)实施政治铸魂工程,筑牢信仰之基

1.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锻炼创新计划。一是探索建立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教育特色基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思政课教师党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二是研究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师行为规范负面清单,划红线、亮底线。三是探索实施新进思政课教师试用制度。

2.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培训拓展计划。一是在省委党校或条件成熟的高校挂牌成立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学院)并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打造思政课教师思想理论的“加油站”。二是推进新进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化,强化源头教育。三是抓实高校思政课教师轮训工作。

(二)实施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厚植教学根基

1.实施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法攻坚计划。一是每年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确保思政课教师参赛全覆盖,倒逼思政课教师主动思考教学改革和教法攻坚,有效解决教学效果两极分化的问题。二是开展思政课教学名师巡讲示范活动,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立体化综合研讨。四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达标活动,定期组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达标考核,并以此作为教师聘任和职称晋升的参考条件。

2.实施全省高校思政课重点项目和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一是每年遴选20项左右的省级思政课教改项目或教学成果进行培育,力争尽快实现国家级教改项目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二是遴选一批教学骨干,通过访学、挂职、进修等方式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三是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每年择优支持5个左右省级优秀思政课教学团队或名师工作室,将思政课教学改革由分散化、随意性转变为主题集中、目标统一的系统化改革。

(三)实施科研改革创新工程,激发科研活力

1.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融合计划。一是完善思政类科研项目培育机制。参照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增设高校思政专项的做法,在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厅人文社科等各类项目规划中设立思政专项,以此强化申报国家级思政类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二是将思政课教师在党报党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评价范围,激发思政课教师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实施高水平思政类科研团队培育计划。一是每年择优支持5个左右优秀省级思政类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工作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促进高水平思政课科研团队建设。

(四)实施师德引领工程,增强育人本领

1.实施师德师风动态评价计划。构建多方参与、全程监督的师德监督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贯穿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各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实施协同育人机制创建计划。一是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机制,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开展教学研讨,破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张皮的难题。二是遴选和培育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网络思政骨干队伍,协调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给予技术支持,切实掌握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五)实施思政课护航工程,强化机制保障

1.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壮大计划。着力在“引”“用”“转”“延”“补”上下功夫,不断壮大和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比如:在“补”方面,统筹建立由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组成的校外思政课教师专家库,着力打造一系列精品思政报告会,作为高校课堂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

2.实施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计划。一是每2年开展一次“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和“省级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楷模”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省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思政课教师群体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统筹省级财政,设立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专项绩效津贴,对思政课教师给予分等级奖励,鼓励思政课教师爱岗敬业、创先争优。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在强化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上下功夫,在创新思政课教师管理培训服务评价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激活和调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社科教师队伍育人
社科成果展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