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国期刊《商业杂志》看人才思想的近代转型

2021-12-28

兰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商业杂志人才

孙 斐

人才思想是指对于人才的本质及其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与认识。人才培养、任用、管理、评价都是人才思想的直接体现。自古以来,人才思想备受国家管理者及有识之士的重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近代中国为抵御外侮,挽回利权,商业启蒙思想家提出商业人才关系国家兴亡,主张倡商学、开商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各类报刊在“开启民智,振兴中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26年出版发行的《商业杂志》①将“提倡中国实业,增加商人智识”作为宗旨,发售全国并远销日本、南洋,月销6800余册。翔实记录国际国内商业形势,普及商业基础知识,内容选用注重实用性。刊载马寅初、李权时、李培恩等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的文章,较早论述“五日工作制”[1]31“最低工资”[2]13等概念,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与经济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旧辙已坏,新轨未立,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思想相互碰撞,《商业杂志》反映了人才思想在商业教育、商业管理、商业人才评价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冲突与重构,对我们当代的人才思想建构有诸多启示。

一、从商业教育看人才思想的近代转型

人才思想的实质就是教育目标的确定。自五口通商以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土崩瓦解,工商业的近代化发展要求系统化、高层次的商业教育制度。一方面,《商业杂志》指出学徒制度的落后。首先,教育内容落后。外国商人多为大学商业科毕业,而学徒多家境贫寒,鲜少受过教育,且每日从事“茶房式佣人式”的事情,知识贫瘠狭窄[3]89。学徒“虽略识字义能拨算珠外,于商业应用之学识茫无所知”[4]89。其次,教育方式落后。雇主对待学徒“役之如牛马,待之如奴隶”,“客来敬烟奉茶,客走抹桌扫地”。学徒无片刻休息,遑论求学。学徒学习知识,仅靠的是“三五年时间自然的耳沾目染”[5]87。这样的生存状态不利于学习知识与提高修养。

而另一方面,《商业杂志》中不少作者主张,因受环境所限,学徒制依然具有强大优势。“我国普通教育尚未普及,而商业学校更属寥寥无几。寒苦子弟衣食无着,何有金钱使之就学”[6]86,“在商家方面物色知识人才不易”。贫寒子弟不用付出大量经济代价便可得到一定商业教育,商家也能选择可靠的商业人才,因此学徒制在民间仍有顽强生命力。

相反,培养专门商科人才的西方职业教育制度,在本土化过程中脱离了中国国情与文化背景,产生不少问题。根据《商业杂志》的记录,由于“学而优则仕”理念的根深蒂固,毕业后进入官职一途的商业人才居多。“我国商业学校既不发达,不得不盼外国留学商学者之归来,及其归来,又无一种大规模之组合,可以为其展才之地。除做官外,毫无其他用处。”而专门学者在校既无实习之机会,入世又无适当之职业,学无所用的人才浪费比比皆是,“学为电机工程毕业而为一公馆翻译,其所学为土木工程毕业则为一英文教授,学非所用,流为游民”[7]78。而雇佣方“有一通病即重经验而忽学问”[8]99,商界摈绝收容专门人才,而因循雇佣墨守陈法之老伙友,美其名曰经验丰富。可见此时的中国商业,虽然“政府苦款乏才绌,乃丞丞培养人才”,但是人才教育却与人才选拔脱节。

学徒制的精神基础是孔子的“有酒食先生馔,有事弟子服其劳”,虽然要完成洒扫清洁、侍奉先生,招待来宾等日常差事,但先生悉心教授学识经验,与学徒之间不乏恩高义厚的情谊,学生对先生亦恭而敬之。相反,由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只有书本学识,毫无经验阅历。且虚张空架,学习洋气,对经理前辈甚至顾客无一点温和态度,盎然不睬。可见,《商业杂志》即赞成学徒制中的“忠孝”礼仪,又批判“以己属人”的旧式道德观念。

作为解决之道,《商业杂志》为学徒制的改良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由各商店或商民协会出费办免费商业学校[9]99,招收贫寒子弟。让学徒在实习工作八小时以外施以教授,内容为商业道德、商业法律、经济学、商业地理等;在聘用时不准商号再收学徒,商店通过用人考试录取商业学校毕业生。同时,商业学校毕业生必须限期在商场实地实习。人才思想在教育制度近代转向中,吸收尊师重教儒家思想,融合现代教育制度中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学徒制得到近代化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从商业管理看人才思想的近代转型

人才思想在商业管理近代转型中,主要体现为封建家族制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冲突与重构。《商业杂志》指出,当今商业管理中有诸多问题,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家族制度或曰大家庭制度”[10]19,最阻碍商业发展及国家的富强。(1)阻碍企业的科学管理。譬如家庭不和睦,养成青年依赖心理,摧残青年个性及创造力,由于任用私人,复杂的家族关系影响商业的健康发展,导致产生“生产效率减低、成本加重、利益减少、营业不振”等问题。(2)阻碍管理人才的任用。外国公司规模之大,必定选拔“有非常明了廉干之人才,始足以当其总办”,而“中国欲办一事,并不求其甚能办事之人。只求其社会上露面之人而已”。我国实业多为官督商办,因此“以大公司为衙门,一为经理则滥用私人。不审其人才之当否”。(3)阻碍员工积极性。工厂管理者所得与工厂盈利无关,“只要一个月有几百块薪水到手,工厂损失也好,盈余也好,一概不问”。年终结账盈余无论多寡,店主独享其利,而与店员无关,减少了店员奋发办事之心。

《商业杂志》提出在管理上应注意公平选拔与科学管理,摈弃家族制度。认为雇佣人员的标准注重经验和技能,不必一定限于人情的介绍和省界或同乡的关系。“职工的成绩都有考核表的记录,服务的勤励就是升革的希望表。”聘用无论为推举为保送为招考为自荐[11]45,需审查其容貌、态度、语言、学识。先行试用一个月或两星期,录取后加以切实训练。公司方面,时时调查其行动,提高其学术水平。在管理中要完备“负责人制度”,完善“奖励法”,以资鼓进。

其次,《商业杂志》还注意到女性商业人才的生存状态与管理方法。随着妇女解放思潮不断影响中国,进入社会的女性商业人才日益增多,“女子工作办事,日见增多。始而充看护妇、教员、女工之类。继为店员、掌柜之流”[12]59。但此时受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封建思想的禁锢,仍有不少人对雇佣女职员提出异议,“已嫁女子多粗鲁从事。盖既有夫供其给养,职业之得失,固不稍介意也”;“已嫁女子不堪任办事之责,盖晨因治早餐而晏至,晚又以治晚餐而早行”。面对质疑言论,文章举出实例证明已嫁女子有责任心,从事勤勉,“无论何事皆能以责任心赴之,在家洗杯碟然,在行打字亦然。故工作能力增,而任事尤可靠”;“不以家事在怀,妨碍公务,贻人讥笑”,对兼顾家庭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商业女性形象予以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章中提出“凡处女涉世,其时刻注念者,惟衣饰姿态。以魅惑男子为目的,涂膏抹脂,唯恐不及”等。可见“男女之大妨”“皆为重别,妨淫乱”等禁锢女子自由与思想的封建意识形态仍然根深蒂固。

翻译家秦理齐指出,女子商业人才重在教育[13]44。首先,“选用时严密考量其才识,经验,体格,品行”,训练注重考核,因材施教,如训练即成,女子怀抱知遇之恩,工作则更加勤勉;其次,因世人说女子难于共事,要注意女性管理者的底层训练经历与合理提拔,才能养成“相亲相爱,和哀共济”的工作氛围。可见,《商业杂志》体现了人才思想在商业管理方面,批判儒学孔教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忠孝节义传统思想对商业管理的禁锢,主张考核选拔、绩效管理以及尊重女性社会角色等科学管理制度。

三、从商业人才评价看人才思想的近代转型

人才思想在商业人才评价的近代转型中,主要体现为“轻商”理念与现代工商业精神的冲突与重构。《商业杂志》首先批判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指出,孔孟思想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君贵五谷而贱金钱”等思想已不适应“各国相互间工商业之竞争日无已时”的残酷现状。《商业杂志》认为“轻商”“贱商”传统思想使得商人位居四士之下,不仅无法吸引有知识的人加入商界,商人自己便也轻视自己,生出甚多陋习。其一为“缺乏道德”。经济学家、教育学家李培恩指出,“商人往往但知一己的私利,不顾社会的公益”[14]43,商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为达盈利目的,不管邪正曲直。其二为“没有知识”.我国商界大半缺乏商业学识和世界眼光,“一个旧式商人跑到社会上来,有所谈吐都是三句不离本行的厌话,其余便都一无所知了”,对与商业有关系的法律、商业本身的经济主义根本不甚了解。其三为“不善合作”。旧式商人往往主张单独营业,不喜合资。欲操商战之胜算,要非群策群力不为功;欲求商业之振兴,又非同心同志不可得[15]42.商界人才需求真实以联同人,结团体以捍外侮,不仅结生产合作制度,亦要结消费合作制度。其四为“不思进取”。“商业界最大通病,即凡事都存一种安分守己之思想。”[16]84小营业家得衣食即足无进取之精神,一旦亏本即减少其贸易。

近代报刊社会角色三部曲,“启蒙、革命与追求现代化”在《商业杂志》中也充分体现。《商业杂志》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新式商业人才的道德形象进行重构。

(1)要有爱国心。商业人才伦理道德的建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不可分割。《商业杂志》提出商业人才肩负“民族之天职,民生之支配”[17]11的重任,“货畅其流”的极大使命,国家社会的进步,商人责无旁贷。商人为中华民族之一份子,当留心民生以维国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8]91。

(2)要有健康体魄。近代以来,国人意识到健全体魄于振兴中华的重要性。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卢熠昌提出,商人经商孜孜不倦,日日消耗精神魄力,却很少注意体育锻炼。所以商界中人“获利越多者体质愈羸弱”[19]9,更有甚者,因为营业失败精神方面也出现问题,“自歼其生命”,所以应提高身体素质,锻炼精神魄力,更要远离“烟酒赌博及色欲”。西方商界常做球战马赛等戏,而中国商界却爱饮酒手谈,导致精神不振,商业不振。

(3)要有知识与经验。经济学家教育学家李培恩认为首先要培养“智识,求智识先须研究。”经济学家唐庆增[20]17指出,只有研究经济理论,才能解决商业问题,定夺正确方针,建新人生观。商业人才也不可不研究纯粹科学,商人需要理智和冷静的头脑,需要研究伦理学、算学等。最后,还要具有商业法律的知识。

(4)要有诚信道德。《商业杂志》继承传统的“德才”内容,看重人才的品格德行。为改变“重盈利轻道德”的旧商人形象首先就要注意信用,“信用不足者,母财虽厚货物虽丰,客将过之而不顾矣”[21]90。在物质方面需克己,在精神方面需坚强[22]10,如社会只知有物质生活而不知有所谓精神生活,则陷于拜金主义之流毒。

(5)要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商人要有“社会活动的习惯。今日的民众运动在乎各界联合起来向共同的目标走去。联络同志,奋斗到底”。凡欲成一大事业必须具有创业之资性,如果企业因循守旧,即使稍得盈余,不过私人的利益,对于国计民生无所贡献[23]92。可见,《商业杂志》主张的人才评价标准,兼容并蓄了中国士大夫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与近代工商社会的契约精神、竞争精神与平等观念相契合。

商业人才思想的近代转型,其背景是由民族革命的宏大旋律,近代商业的理念与思想,以及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儒家文化共同构建的。《商业杂志》显示了商业人才思想近代转型中的观念冲突与调和。

注释

①本文以1926年第1卷至1930年第5卷海商业杂志社编辑、泰东图书局出版发行《商业杂志》(每月出版1册)为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商业杂志人才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人才云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