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健康教育研究

2021-12-28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中医药老年人

杨 帆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健康,农民的健康离不开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健康事业平稳有序发展,主要健康指标在全球排名相对靠前。但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死亡人数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占比已近90%,给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超过70%。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卫生资源匮乏,农民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素养水平偏低,高盐高油高糖饮食、暴饮暴食、喝水少、吸烟、酗酒、超负荷劳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农村的疾病问题相对突出,亟须解决。

一、河南农村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201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3亿,农村老龄化水平达22.5%,呈现出“老龄程度更深”“困难老人更多”等特殊性。预计到203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5%,也就意味着我国农村将呈现人口重度老龄化态势。

而《河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显示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预计从2016年到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10.25%上升到16.12%。随着河南省全面筹备和大力实施的五大国家战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等项目的建设,全省人口在向省会郑州集聚更为明显。虽然为郑州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加深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形成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状况,以致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和老龄化程度偏高、留守家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长期存在。

(二)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健康信息普及宣传

据调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仅为10.64%。较低的健康素养,不仅会使农民对于伪健康信息的防范力减弱,而且还会因轻信于伪健康信息,带来无法挽救的危害。据腾讯发布2019互联网趋势报告表明,低学历者新媒体用户的朋友圈中,健康知识类内容占比28.3%,对于健康知识类内容的关注度高于其他人群,其中不乏诸多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表明许多低学历者更倾向于从朋友圈获取健康知识。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工作重心应该偏重于积极引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三)农村健康教育重在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最小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仅2个月,最小的Ⅰ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为4岁,当然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孩子从小无节制地喝可乐、果汁等高糖饮料,吃甜食、添加剂等不健康食品造成的。小学生已患有高血压、甲状腺结节,中学生已患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以前所谓的“老年病”,这些都是缺乏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低下、健康意识淡薄造成的。从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酒、心理健康”可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只有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促使人们意识到开启健康人生大门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转变思想观念,自觉自愿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对于老年人来说,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是很难转变的,因此开展农村健康教育,需要长期坚持,耐心讲解,慢慢转变农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二、河南农村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与实施途径

(一)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中医药发展理论的重要特色就是强调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整体调理。“治未病”理念是华夏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最高境界,符合重在预防的健康理念。“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源于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怕片风,就怕线风”来源于中医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甘草二花,喝了得法”,这些早已流传于河南民间的俗话俚语无不与中医药的治病养生理念相一致。把中医药的常识、治疗方法普及到民众中,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在农村地区田间山头,很多中药本身就更容易获得,甚至很多药物就是日常食品,如大枣、生姜、枸杞、莲子、薏苡仁、肉桂、花椒等,老百姓可以就地取材,根据不同疾病合理选择食用。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还没有结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以百万计的人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当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仍然每天新增病例上万的时候,中国已经控制住了疫情,已经开始复苏经济和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其中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中药对乏力、发热、咳嗽等轻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我国派往意大利、伊拉克等国家的医疗支援队伍中不光有抗疫经验丰富的医生,更带去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和中药。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指出,所带大量中药中有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虽均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两者的适应证不同,既不能叠加使用,也最好不要用于无病时候的预防。这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对于疾病治疗的显著效果和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一方面,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极大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人沉迷网络、自我封闭,产生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的空巢老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急需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只关注身体健康,很少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不仅要修缮房屋,更要关爱心理,促进“健康中原”建设,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

(三)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芹菜汁能降血压、吃苹果籽会中毒、生吃泥鳅养气血……这些不信医师信“大师”,在朋友圈、微信群不停转发的养生方法,是一些标题党、流量派绞尽脑汁编造的“土方法”,并没有理论及实践数据支持。如此明显荒诞的观点,为什么还会源源不断地传播,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归根结底,需要政府、媒体、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规范、监管,需要全面开展科学的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我国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1.加快推进家庭医生体系建设,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老年人更是迫切需要,这就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健康知识相对薄弱的老年人会更加容易陷入“养生陷阱”。如果每个人都有充分信任的家庭医生可以咨询求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到科学的健康知识,就能避免很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国家在实施脱贫攻坚期间,每个贫困户都有签约的家庭医生,他们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体系的优越性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地以社区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家庭医生除肩负起筛查、登记、跟踪的任务外,还作为心理疏导师,给无助和悲观的人们送来温暖和阳光。因此,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素养,增强辨识养生方法的能力,共同实现乡村振兴。

2.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新媒体时代手机的便携性和网络的即时性,使微博、抖音等受众数量急剧增加。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的特点,让科学健康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新媒体虽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便捷平台,但同时也为不良健康信息、伪科学知识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新媒体作用的两面性,一方面,鼓励权威的卫生行政部门、医务工作者通过官方新媒体账号开展科学健康知识传播,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传播健康、传播爱;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干预,建立健全机制,对伪科学知识、不良健康信息及时辟谣,严厉打击。

3.全民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改变农村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规律饮食、少油少盐,不吸烟、不酗酒,热爱运动,追求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当今社会各个行业从业者普遍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饮食不节制、长期熬夜是目前多数人的生活现状,因此出现了生动形象的新名词来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救腰”(三十岁的年纪,七十岁的老腰)、“无法无甜”(奶茶蛋糕快乐水,是职场人的下午茶救命套餐)、“五体投低”(随时随地都在低头玩手机)、“深熬莫测”(每天熬夜追剧打游戏,就是不睡觉)、“宅心人厚”(喜欢宅在家里不动,身体越来越厚)等。人们在追求快速成长、成功、名誉、利益的同时,丢掉的却是最宝贵的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工作时,要时刻保持正常、乐观、豁达的心态,时刻维护自己的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结 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更没有乡村振兴。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对于国家来说,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健康的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人民而言,亦是最朴素的愿望和追求。河南农村地区的健康管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健康中原”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中医药老年人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