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影响高产的因素分析
2021-12-28陈钦坚苏国鹏罗远骢
陈钦坚 苏国鹏 罗远骢
粮食需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民生问题。现代化产业结构布局、城市化发展与人口总量较多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大,也加剧了农作物的产量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对等。近几年,我国通过进口大量的粮食来解决农作物产量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研究对于国内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栽培与种植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良与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范围等形式,积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一、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栽培技术思想落后
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栽培技术落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人工种植管理的方式耕种。尽管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也积极进行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但是依旧有很多地区沿用传统种植模式,而传统种植模式具有分散、落后的特点。尤其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城市务工,农村出现老龄化、低素质化等现象,中老年农民对新技术、新思想、新政策接受得比较慢,甚至有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农民排斥它们。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比较缓慢,技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再进一步分析,一方面,推广资金不足。农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高要求,而农村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且农民素质较低,学习能力不足,栽培技术推广缓慢。另一方面,技术推广比较被动。高产高效农业技术虽然在不断推广,但是并不是所有乡镇都了解新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在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方面缺少主动性。
(二)现代化设备运用技术不足
现如今,农业不仅在向机械化方向发展,也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很多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智能大棚、无人机等。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宣传农机技术、智能技术,政府部门也提供了相应的采购补贴。然而,很多农民虽采购了新设备,但不会使用,尤其对于中老年农民来说,操作农业机械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考取资格证书的难度较大。因此,在设备推广的同时,更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以保障农民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新设备、新产品。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
(一)科学选种技术
选种属于农作物栽培的首要环节,品种质量影响农作物整体的生长情况与产量。选种时,要避免采用存在病害的种子,防止影响后续的栽培管理。一般情况下,通过浮力法的方式,能够对种子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判断依据为:受浮力作用,浮起的种子大概率存在品质问题,反之则为正常品质的种子。科学选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种子的成活率,为后续的优产高产提供较好保障。
(二)提高耕地管理水平
随着农作物生长阶段的不同,耕地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对土地管理、播种管理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完成播种、移植前,要对土地进行翻耕、镇压以及起垄等,以使种植环境达到高产的要求。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保障农作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能够较好吸收水分、肥料与空气,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与生长质量。在进行农作物的播种工作前,需要对土地环境做好管理工作,排除影响高产与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对水分与肥料等方面的需求也不同。在农作物栽培与生长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土地肥力与浇灌比例,使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养分能够得到较好保障。另外,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压力灌溉系统已经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工作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水分与养料控制,对于病虫害防治与农作物生长管理具有较好的作用。
三、农作物高产途径分析
(一)重视栽培技术的应用
栽培技术因素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众多因素之一,栽培技术能够为农作物高产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从而使农作物栽培实现精细化与科学化。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种植技术科研工作中,根据农作物种类与地区性因素的不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具有专门的配套措施。根据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需求,在以高产为前提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工作中,需要对现有的栽培技术与农作物生长管理工作进行技术上的支持,以此为农作物高产提供较好的技术型保障。如种植者要注意除草工作管理,在喷洒化学除草剂时,尽量不采用化学方式,同时注意选择高产农作物的品种。在进行田地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以便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更全面地制订管理计划,如农作物不同生长环节的杂草处理工作等。在以往的农作物种植管理工作方面,由于部分农业工作者没有足够重视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与配套实施,致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养料供给管理失误,有的出现肥料品种选用不当等情况,造成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二)注重病虫害防治
种植期间,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叶枯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常见的农作物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蚜等。种植者应积极采取防病害措施,减少药物的数量,避免周围环境污染,避免过多化学性药剂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在播种前须对部分农作物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部分农作物的种子可采用浸泡杀虫的方式,如高粱种子可采用热水和石灰液浸泡的方式来加强防虫能力。
种植者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除草工作,以减少发生病虫害。若出现病虫害,一是第一时间将其清除、深埋或者燃烧病秆、病苗。二是可采用物理控制法,通过对害虫进行物理控制,增加其趋化、颜色和光泽,以增加捕获效果,提升防治效果。三是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合理运用生物防治模型,在农作物地区捕杀出现的病虫,从而减少农作物地区的病虫数量,提高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三)加强栽培技术管理
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不仅需加大投入、改进完善相关政策,还需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和宣传。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宣传和推广,改进宣传方式,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进行宣传教育,使中老年群体更容易接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栽培技术示范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拓展宣传的渠道和方式,使农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新技术。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农作物高产管理工作与发展计划制订,需要结合种植环境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全面的生长管理,使农作物能够获得较好的周期性管理,以此为高产提供较好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种植环境优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借助现代化智能农业发展,推动农作物选种、生长管理与病虫害管理等环节获得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