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2-28关标钱荟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0
关标,钱荟(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60)
脑梗死以致残率高、发病迅速为特点,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致脑组织坏死导致的疾病。中等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危急,为保障其生命安全,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措施改变脑组织坏死情况。阿司匹林是既往临床常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该药物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1]。血栓通胶囊属于中成药,三七总皂苷为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够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可改善该类疾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2]。为进一步探讨联合方案应用于中度脑梗死的价值,本文选取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度脑梗死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神经递质表达、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度脑梗死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进行分组,将2020年7~12月入院的50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6月入院的50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8(58.42±8.68)岁;病程11~48(34.52±5.43)h;基础疾病:冠心病15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26例;病变部位:小脑5例、脑叶17例、基底节区28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6~79(57.74±8.13)岁;病程10~48(35.87±5.15)h;基础疾病:冠心病11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31例;病变部位:小脑4例、脑叶16例、基底节区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相关诊断标准;(2)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5~15分)[4];(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2)认知功能障碍者;(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稳定血压、血糖及调脂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治疗,100mg/次,1次/d,治疗2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胶囊(生产厂家: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972)口服治疗,0.36g/次,1次/d,治疗2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2周后采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溶酶原激活物、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取患者4ml的空腹静脉血作为血样,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转速为3 000r/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5]相关诊断标准和NIHSS评估结果判断治疗效果:NIHS减少率≤18%,定为无效;NIHS减少率为19%~45%,定为进步;NIHS减少率为46%~90%,定为显著进步;NIHS减少率>90%,定为痊愈。总有效率=(进步+显著进步+痊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纤溶系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较对照组低,纤溶酶原激活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纤溶系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纤溶系统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递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氨酸较对照组低,多巴胺、5-羟色胺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比较(±s)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增加,该病的致死率较高,若干预不及时,极易发展为死亡。血管再通是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法。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血管再通措施,通过抑制血栓素A2生成,阻断血小板释放、凝聚,发挥抗血栓作用,但该药的作用部位片面,难以保证脑部血管的全面畅通。中医研究指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该病为标实本虚之证,其以经络阻滞、痰瘀互结为标,以血瘀气虚、肝肾亏损为本,针对病因当通络阻滞、活血化瘀。血栓通胶囊是一种以通脉活络、活血祛瘀为功能主治的药物,可用于心脉瘀阻导致的脑梗死及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能够改善脑梗死的临床症状[6]。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较对照组的74.00%高(P<0.05),该结果表明,对中等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胶囊治疗的效果较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所含的总皂苷可多途径抑制血小板活化。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结合、钙依赖性纤维原蛋白受体与血小板表面GPⅡ/Ⅲa结合,可有效控制血栓生成。将该药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弥补阿司匹林作用单一的不足,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效果较好[7]。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较对照组低,纤溶酶原激活物较对照组高(P<0.05),该结果表明,对中等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胶囊治疗有助于改善凝血纤溶功能。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关系密切,其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能够敏感地体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其水平高表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高;纤溶酶原激活物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促进血栓溶解,其通过与纤维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加重脑组织的堵塞情况[8]。血栓通胶囊能够降低脑血管内血流剪应力,减少血小板集聚,该药与阿司匹林具有相似的抗血栓作用,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抗血栓的效果,有助于缓解脑组织的堵塞情况,改善凝血纤溶功能。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较对照组低,多巴胺、5-羟色胺较对照组高(P<0.05),该结果表明,对中等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胶囊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递质表达。脑梗死中枢神经递质异常释放与其神经功能受损关系密切。脑梗死引发的脑部血管闭塞可抑制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的表达,降低该类物质的水平,同时脑部血管闭塞可刺激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分泌,加重对脑组织的损伤[9]。血栓通胶囊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细胞凋亡,发挥保护脑组织及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血栓通胶囊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上调脑缺血部位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减轻对脑组织的刺激,可保护神经元损伤。联合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能够缓解血管闭塞的情况,减轻对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表达的抑制[10]。
综上所述,对中等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胶囊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其神经递质表达及凝血纤溶功能。